电子政务978730237470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6.34
6.3折
¥
42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蔡立辉,于刚强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74701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8307356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电子政务概述
1.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1.1.2 电子政务的特点
1.1.3 电子政务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
1.2 电子政务的产生
1.2.1 电子政务产生的知识背景
1.2.2 电子政务产生的社会背景
1.2.3 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与阶段
1.3 电子政务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电子政务的研究对象
1.3.2 电子政务的研究方法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电子政务基本原理
2.1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念
2.1.1 网络信息技术无法自动产生作用的理念
2.1.2 政务先行的理念
2.1.3 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 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与内容
2.2.1 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
2.2.2 电子政务的内容
2.3 电子政务的功能
2.3.1 电子政务的“5E”功能
2.3.2 电子政务的改革功能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发达国家电子政务
3.1 美国电子政务
3.1.1 美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3.1.2 美国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及其内容
3.1.3 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趋势
3.1.4 美国电子政务的特点
3.2 英国电子政务
3.2.1 英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3.2.2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与政策措施
3.2.3 英国在线: 提供电子化政府服务
3.2.4 英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内容与特点
3.3 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特点
3.3.1 蕴含了共同的基本理念
3.3.2 注重营造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社会环境
3.3.3 注重电子政务建设与公共管理改革有机结合
3.3.4 以改善政府的社会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
3.3.5 遵循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建设规律
3.3.6 国际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中国电子政务
4.1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阶段
4.1.1 办公自动化阶段
4.1.2 “金字工程”实施阶段
4.1.3 政府上网阶段
4.1.4 电子政务全面应用阶段
4.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
4.2.1 总体要求与目标
4.2.2 总体框架的构成
4.2.3 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4.3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评估
4.3.1 中国电子政务网站与应用系统评估
4.3.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特点
4.3.3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绩
4.3.4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4.4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策略选择
4.4.1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需求
4.4.2 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的政府行为模式选择
4.4.3 电子政务应用领域的选择
4.4.4 电子政务应用层级的功能定位与选择
4.4.5 提高电子政务绩效的措施选择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5.1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概述
5.1.1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含义
5.1.2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分类
5.1.3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意义
5.2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方法与流程
5.2.1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方法
5.2.2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流程
5.3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内容
5.3.1 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5.3.2 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5.3.3 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5.3.4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
5.3.5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保障措施
5.4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效力与实施
5.4.1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效力
5.4.2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实施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与环境
6.1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与环境概述
6.1.1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基本内涵
6.1.2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基本特征
6.2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6.2.1 网络基础设施
6.2.2 电子政务平台
6.2.3 政府门户网站
6.3 电子政务环境
6.3.1 理念观念
6.3.2 法律法规
6.3.3 标准规范
6.3.4 人才队伍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建设
7.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数据库概述
7.1.1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7.1.2 数据库概述
7.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7.2.1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7.2.2 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
7.2.3 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
7.2.4 政务信息资源公开
7.2.5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
7.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7.3.1 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
7.3.2 政务信息数据库的构建目标及原则
7.3.3 政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内容
7.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7.4.1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7.4.2 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电子政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8.1 现代信息技术
8.1.1 Web技术
8.1.2 政务智能技术
8.1.3 网格技术
8.2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8.2.1 信息系统
8.2.2 电子政务信息技术系统
8.3 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
8.3.1 办公自动化系统
8.3.2 政府业务的应用集成
8.3.3 工作流技术
8.4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
8.4.1 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概述
8.4.2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基于电子政务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
9.1 电子化管理与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9.1.1 电子化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9.1.2 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
9.2 电子化管理与政府服务创新
9.2.1 电子化管理的构成要素
9.2.2 以电子化管理促进政府服务创新
9.3 电子化管理与服务的组织形式: 虚拟政府
9.3.1 行政组织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9.3.2 虚拟政府
9.4 电子化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内容
9.4.1 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窗口——网上办事大厅
9.4.2 面向政府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
9.4.3 面向企业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
9.4.4 面向公民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
9.4.5 面向城市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行政业务流程再造
10.1 从企业流程再造到政府流程再造
10.1.1 企业流程再造
10.1.2 政府流程再造
10.2 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的关联性
10.2.1 电子政务为政府流程再造提供了手段与实现平台
10.2.2 政府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与内容
10.3 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的实现
10.3.1 传统政府流程的审视
10.3.2 政府流程再造的实施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11.1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特性与总体结构
11.1.1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特性
11.1.2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总体结构
11.2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设计
11.2.1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11.2.2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内容
11.3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集成整合
11.3.1 电子政务应用集成的含义与功能
11.3.2 电子政务应用集成的内容
11.3.3 电子政务应用集成的解决方案
11.4 “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11.4.1 “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架构
11.4.2 “一站式”电子政务框架平台的功能
11.4.3 “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现流程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12章 电子政务外包及其项目管理
12.1 电子政务外包概述
12.1.1 电子政务外包的概念
12.1.2 电子政务外包的特征
12.1.3 电子政务外包的方式
12.2 电子政务外包的步骤
12.2.1 外包决策
12.2.2 招标与外包服务商的选择
12.3 电子政务外包的风险与控制
12.3.1 电子政务外包存在的主要风险
12.3.2 控制电子政务外包风险的策略
12.4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
12.4.1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概念
12.4.2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内容
12.4.3 电子政务项目监理
12.4.4 电子政务项目验收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13章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13.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概述
13.1.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含义
13.1.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施的背景
13.1.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施的意义
13.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
13.2.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的构成
13.2.2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构成
13.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内容及指标体系
13.3.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内容
13.3.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3.4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13.4.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程序
13.4.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
13.5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与完善
13.5.1 美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施的经验和启示
13.5.2 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内容
本书基于优选的公共管理理念和网络信息技术,在理论层面上,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电子政务基本理论及其蕴含的理念,科学地构建了电子政务的知识与学科体系;在实践层面上,跟踪靠前电子政务和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以分析解决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中的问题为落脚点,从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与国别研究、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全面总结和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总结了电子政务从建设规划到绩效评估各个建设与应用环节的规律。注重理论的前沿性、知识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强化能力训练和案例教学,是本书的鲜明特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