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言
导语摘要
学校虽然给学生灌输了不少知识,但并没有教给他们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作者从自己长期摸索的经验和与同仁的共同讨论中确信,学生和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低下,是因为在记笔记、卡片的利用、稿件的写作等基本技术方面所接受的训练不够。为了进行创造性的智识生产,作者尝试就其实践性技术提出方案。
作者简介
梅棹忠夫(1920-2010),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历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馆长等职。专攻:民族学、比较文明学。著有《文明生态史观》《梅棹忠夫著作集》(23卷)。
目录
序论
学校灌输过头
不教具体方法
技术欠缺与研究能力
厌烦技术
何为智识生产
信息产业的时代
一门生活技术
现代人的实践素养
物质条件的变化
个人的智识武装
本书的宗旨
1.发现记事簿
达·芬奇记事簿
天才后生
发现记事簿
以文字书写
有效素材的积累方法
捕捉发现
记事簿的结构
一页一事
编写索引
2.由笔记本到卡片
照搬国外的传统
天皇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进化
从笔记本到卡片
田野笔记本
田野调查法与卡片
就地制作卡片
共同研究
京大型卡片
3.卡片及其使用方法
卡片的尺寸
纸质与印刷
随身携带卡片
为了忘却而书写
一卡一事
分类不是目的
历史的再现
有限的恐惧
对于卡片的批评
4.剪贴与标准
初次剪贴
剪贴簿
贴在台纸上
从分类上架到敞开文件
资料标准化
前辈的教诲
整理照片好难
市售品与标准化
厌烦标准化
5.整理与事务
本居宣长的故事
整理与整顿
所在位置体系化
整理方法的摸索史
帕金斯先生其人其事
直立式文件归档法
项目分类
柜存文件
家务革命
空间分配
办公现代化与机械化
秩序与安宁
6.读书
阅读技术
读书与吃饭
读书的学问
读过与看过
确认记录与读书卡
读书记录
读书一鼓作气
字行划线
读书笔记
书读二遍
双重读书
创造性读书
关于引用
7.由笔到打字机
“书写”日文
笔墨杂谈
由铅笔到自来水笔
书写文字的美学与伦理学
初试打字机
摆脱手写
罗马字母论的传统
词语选择与分隔书写
文字革命的尝试
消失的新字论
从罗马字母到假名文字
假名文字论的流派
假名文字打字机
对假名文字的抵触
只用平假名
平假名打字机
亟待改进的问题
8.信函
信息交换技术
信函形式的统一与分散
信函形式的崩溃
厌烦写信
重新确定形式
开发新技巧
机打信函
准确无误,美观大方
信函备份
如何整理通讯录
地址联系卡
9.日记与记录
自我笔谈
心灵与个人经历的记录
写给自己的工作报告
散页日记
日记反思
日记与记录
记忆与记录
记录的素养
田野笔记的日常化
卡片日记
个人档案馆
10.稿件
为人作嫁
缺乏训练
印刷工程设计图
出版印刷的责任
确定规则
使用稿纸
关于稿纸
从撰稿到印刷
分隔与文稿
印刷技术变革
谢绝誊写
务必备份
11.文章
失文症
行动家厌恶写文章
训练重于才能
善于总结
小札法
整合零散资料
构思方法的体系化技术
易懂为先
用字用词常识
日语的逻辑性
文章写作技术的两极
国语教育的问题
结语
以技术体系化为目标
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
内容摘要
学校虽然给学生灌输了不少知识,但并没有教给他们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作者从自己长期摸索的经验和与同仁的共同讨论中确信,学生和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低下,是因为在记笔记、卡片的利用、稿件的写作等基本技术方面所接受的训练不够。为了进行创造性的智识生产,作者尝试就其实践性技术提出方案。
主编推荐
在日本的学校里,老师灌输过多,学生不懂积极主动学习;学校不教学生获取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者源于技术欠缺的研究能力低下,没有系统的整理资料的方法,研究者对于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基础技术视而不见。这些话题和从事智识生产活动的人有很大的关系。本书旨在引起普遍性智识生产技术的研究。
精彩内容
学校虽然给学生灌输了不少知识,但并没有教给他们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作者从自己长期摸索的经验和与同仁的共同讨论中确信,学生和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低下,是因为在记笔记、卡片的利用、稿件的写作等基本技术方面所接受的训练不够。为了进行创造性的智识生产,作者尝试就其实践性技术提出方案。
媒体评论
在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进行各种智识生产教育,使自己练就一身本领。在日本的学校里,老师灌输过多,学生不懂积极主动学习;学校不教学生获取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者源于技术欠缺的研究能力低下,没有系统的整理资料的方法,研究者对于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基础技术视而不见。这些话题和从事智识生产活动的人有很大的关系。本书旨在引起普遍性智识生产技术的研究。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