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2.54 6.3折 ¥ 20 全新
仅1件
作者雷敏,王婷编著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551033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0元
货号8987870
上书时间2024-12-12
第1章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基本概念
1.2 物联网系统架构
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4 思考题
第2章 物联网通信协议
2.1 物联网通信协议概述
2.1.1 物联网各层通信协议
2.1.2 物联网应用层协议比较
2.2 HTTP协议
2.2.1 HTTP协议介绍
2.2.2 HTTP协议安全性分析
2.3 XMPP协议
2.3.1 XMPP协议介绍
2.3.2 XMPP协议安全性分析
2.4 CoAP协议
2.4.1 CoAP协议介绍
2.4.2 CoAP协议安全性分析
2.5 MQTT协议
2.5.1 MQTT协议介绍
2.5.2 MQTT协议安全性分析
2.6 思考题
第3章 LPWAN物联网安全问题
3.1 基于LPWAN的物联网技术
3.1.1 LoRa技术及其发展
3.1.2 NB-IoT技术及其发展
3.2 物联网系统框架和安全
3.2.1 物联网系统框架
3.2.2 LPWAN物联网的安全架构
3.3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3.3.1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问题
3.3.2 终端设备安全加固
3.4 思考题
第4章 智能摄像头漏洞
4.1 基本概念和工具
4.1.1 漏洞
4.1.2 漏洞扫描
4.1.3 POC
4.1.4 Python编程语言
4.1.5 Binwalk工具
4.2 智能摄像头安全漏洞
4.2.1 智能摄像头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4.2.2 智能摄像头安全现状
4.3 弱口令漏洞研究与实践
4.3.1 弱口令的基本概念
4.3.2 摄像头弱口令漏洞
4.3.3 弱口令漏洞安全加固建议
4.4 认证绕过漏洞研究与实践
4.4.1 认证绕过的基本概念
4.4.2 用户认证绕过实例
4.4.3 绕过认证漏洞安全加固建议
4.5 思考题
第5章 ZigBee协议安全分析
5.1 协议简介和实验环境搭建
5.1.1 ZigBee协议简介
5.1.2 ZigBee实验平台搭建
5.2 实验平台的使用简介
5.2.1 实验平台搭建
5.2.2 信道监听
5.2.3 目标通信网搭建
5.3 ZigBee目标网络的探测
5.3.1 目标网络的探测原理
5.3.2 网络探测工具Sniffel
5.3.3 分析目标网络的建立过程
5.3.4 分析目标网络的通信信道
5.4 目标网络阻塞攻击
5.4.1 阻塞攻击原理和类型
5.4.2 阻塞攻击
5.4.3 攻击结果展示
5.4.4 加固方法
5.5 思考题
第6章 家用路由器漏洞安全分析
6.1 家庭路由器的概念和用途
6.2 家庭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6.2.1 智能家电的基本概念
6.2.2 家庭互联网的网拓扑结构图
6.3 家庭路由器安全威胁分析
6.4 家庭路由器安全分析实例
6.4.1 背景分析
6.4.2 路由器漏洞原理
6.4.3 环境搭建
6.4.4 路由器Shell命令
6.4.5 漏洞攻击过程
6.4.6 漏洞修复建议
6.5 家庭互联网的安全加固方案
6.5.1 智能家电的安全加固方案
6.5.2 家庭路由器的安全加固方案
6.6 思考题
第7章 蓝牙设备安全性分析
7.1 蓝牙简介和实验环境简介
7.1.1.BLE系统介绍
7.1.2 BLE官方协议栈结构
7.1.3 捕获嗅探工具介绍
7.2 蓝牙数据捕获与分析
7.2.1 数据捕获
7.2.2 蓝牙数据包分析与连接
7.3 蓝牙认证破解与伪造通信
7.3.1 树莓派连接
7.3.2 蓝牙认证
7.3.3 构造签名
7.3.4 伪造通信
7.4 协议安全性分析
7.4.1 蓝牙通信方式安全性分析
7.4.2 蓝牙认证机制安全性分析
7.5 思考题
第8章 智能插座设备安全分析
8.1 情况简介
8.1.1 智能插座概念
8.1.2 Wi-Fi的安全隐患
8.1.3 无线局域网嗅探
8.1.4 实验环境搭建
8.2 常见攻击方法
8.2.1 TCP/IP常见攻击方法
8.2.2 应用层脆弱性分析
8.3 设备安全分析
8.3.1 端口分析
8.3.2 拒绝服务(SYN Flood)实验
8.3.3 死亡之ping实验
8.4 思考题
第9章 NFC安全性研究
9.1 NFC简介
9.1.1 NFC发展历史
9.1.2 NFC芯片结构
9.2 NFC工作原理
9.2.1 NFC工作流程
9.2.2 NFC工作模式
9.2.3 NFC技术的安全性
9.2.4 NFC与其他技术比较
9.3 NFC卡安全实践
9.3.1 NFC卡安全问题
9.3.2 工具
9.3.3 NFC卡破解
9.4 思考题
参考文献
1.1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顾名思义,是物物互联网络。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扩展到了任何的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关于物联网,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初提出其概念可以概括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欧盟提出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能够被定义为基于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设施,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件”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等特征。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2015互联网报告:物联网》中指出: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解决物品到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联。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规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起源可追溯至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描绘了物联网的雏形,但由于当时设备和技术的限制,物联网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四年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该中心的Kevin 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将“物联网”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识别的网络。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消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名为《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年度报告,扩展了物联网的概念,同时物联网的范围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积极沟通,物联网也不再仅指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网络,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也将得到更加普遍的利用。物联网观念的普及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此。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发展战略后,迅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和工商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做出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两大武器,物联网就是在这一年进入快速发展之年。同年,温家宝总理考察了中科院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强调在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早一点攻破其核心技术。欧盟执委会也在2009年发布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此外,韩国和日本也都于2009年针对本国物联网发展做出相应规划并出台政策。1.2物联网系统架构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开始接人企业或家庭网络,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预计2016年全球将使用64亿个物联网设备,到了2020年,全球所使用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将增长至208亿个。物联网通信技术有很多种,从传输距离上区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短距离通信技术,代表技术有ZigBee、Wi-Fi、Bluetooth、Z-wave等,典型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另一类是广域网通信技术,业界一般定义为低功耗广域网(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典型的应用场景如智能抄表。当前,物联网系统架构有两种划分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物联网系统分为感知层、传输层、管控层和应用层的四层架构,如图1.1所示。其中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
……
物联网安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各种安全事件频发。《物联网安全实践/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介绍物联网智能终端和协议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与加固。书中对智能摄像头、智能插座、Zig-Bee、蓝牙、物联网应用层协议、NFC等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介绍物联网安全分析所需要的工具和基本方法。
《物联网安全实践/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项目实训教材,也可用于社会从业人员的学习提高,同时还可作为各培训机构的实践教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