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8.22 6.3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戴雯,张鹏利
出版社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3830954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0673805
上书时间2024-12-12
一次企业调研实践
李晶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并经过努力考上某名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跟着自己的导师去某家知名企业做项目调研,当到达对方的公司门口时,总经理助理小张已经早早等候在门外迎接。小张年纪看上去与李晶相仿,看到他俩的到来,面带微笑地说:“赵教授,您好!”并主动伸手与李晶的博士导师握手表示欢迎。此时的李晶目视对方以微笑点头示意,并不觉得需要与对方有任何的肢体接触,包括握手也觉得并非必要。进入办公室,总经理起身迎接他俩的到来,主动伸手与导师握手之后,也主动伸手与李晶握手,此时李晶心怀不安地伸出右手,轻轻触碰之后快速收回自己的右手,李晶自认为男女之间授受不亲,不应该有长时间的肢体接触,轻轻触碰才能显示女士特有的矜持和委婉。当落座之后,总经理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李晶在商务交往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即使已经读到了博士研究生,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尚存许多稚嫩和不足之处。
分析:从对礼仪的认识上讨论李晶在待人接物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第一节认识礼仪
人类是天生爱社交的社会动物。有研究显示:我们对社交的需求甚至超过对食物和衣物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不甚理想的社交关系所带来的痛苦并不亚于真实的身体疼痛。因此,如何创造和谐的社交关系,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是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问题。而礼仪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藏着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的学问,因此,认识礼仪、了解礼仪并掌握礼仪,是构建良好社交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从本章开始进入礼仪的学习,为自己和他人营造美好的社会关系。模块一:礼仪原理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由“礼”和“仪”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与“礼”相关的活动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和仪式,这是尊重他人的道德要求,而“仪”是表达尊重的交往技巧。与之相关的词通常有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而这些都是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礼仪的渊源
礼仪的发展是人类不断走向开化、文明的标志和见证。那么,今日异彩纷呈的礼仪内容,其最初的根源又是什么?又该如何界定礼仪的含义?考古学、民俗学等相关材料表明,我国原始社会中已经开始形成习俗规范、宗教仪式以及婚姻礼仪等雏形内容。然而追根溯源礼仪的来源,却没有完全统一。
祭祖说认为,最早的礼仪开始于对神灵的祭祀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原始禁忌。“礼”的繁体字“褴”,的确表征了古人祭祖的仪式和内容。而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礼仪活动逐步由“祈神”转向敬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把待人接物时发自内心的尊敬之情,通过悦人的仪表、规范的仪式表达出来,谓之礼仪。民俗学认为,礼仪是由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体系化和规范化的礼。
封建礼制认为,礼仪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强调并坚持人的等级差异而建立的规范约束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精华被保留并发扬光大,逐步形成当代礼仪。
总之,礼仪是人性发展的要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体系,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正逐步与世界接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已经把讲究礼仪看做是自己走向社会的名片、广交朋友的法宝,以及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但是,它们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即相互尊重、信任、依赖和友善,却是一致的。即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可见,礼仪就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过程中,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礼仪是吃饱穿暖后所追求的素养教育,礼仪细节的养成和巩固需要时间及坚持。
【知识链接1】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礼”的书籍是《周礼》,它与《仪礼》《礼记》统称‘‘三礼”,“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仪制度,涵盖了中国古代礼仪的主要内容,中国礼仪文化从那时起就已基本体系化。
(二)礼仪的表现形式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礼貌,是指人们在语言、行为乃至仪表等方面对他人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作为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通过言谈、表情、姿势等形式,来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