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0.73 6.3折 ¥ 49 全新
仅1件
作者谢胜旺,赵卫东,高文军著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34058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4854369
上书时间2024-12-11
谢胜旺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南阳冯友兰研究会秘书长。
赵卫东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南阳冯友兰研究会副秘书长。
高文军唐河县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南阳冯友兰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章 耕读传家久
节 耕读传家
第二节 勤俭立业
第三节 仁义好施
第四节 开明宽厚
第五节 崇文重教
第二章 三史释今古
节 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
第三节 晚年思想的总结和定论
第三章 六书纪贞元
节 新理学体系
第二节 新理学的“理世界”
第三节 “人生境界”论
第四节 日常人伦学
第四章 育人六十载
节 教育经历与教育成就
第二节 教育主张与教育哲学
第三节 教育思想的地位与价值
第五章 情系家与国
节 悠悠故乡情
第二节 拳拳报国心
第三节 志在辅新命
第六章 故乡研冯学
节 冯学社团蓬勃发展
第二节 冯学活动丰富多彩
第三节 研究推广成效显现
第四节 冯学事业方兴未艾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一 冯友兰生平
附录二 学人感怀
后记
第一节耕读传家
一个家族的家风是这个家族的主要创立者或重要代表人物在实践中总结的立身治家、为人处世的成功之道,是家族世代相传、约定俗成并在实际中对家族成员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包含着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准则,又反映了时代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属于精神意识的范畴。因此就其形成过程来看,家族创业发展的实践是家风形成的物质基础;家风主要创始人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构成家风内容的主要来源;家族中的关键人物、代表人物也对家风的形成、发展传承和延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家族的繁荣及其家族成员的发展和成就又使这种家风在家族成员中得到进一步认同、强化并最终确立下来。
一、艰辛勤劳的创业史
冯氏家风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其先祖在唐河祁仪起家创业时期。按冯友兰的说法,“我冯氏原籍山西高平县,始祖于清康熙五十五年经商来唐河之祁仪镇,因家焉,后遂为唐河望族”。这是说冯氏先祖冯泰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携子冯斑玛来唐河祁仪经商谋生,经过多年奋斗,逐渐发展成为唐河带的望族。
明清时期,唐河多地发生天灾、瘟疫,加之政府向民间征集大量财物供应军事,民力不支,百姓相继逃亡,当地人口锐减。这种状况,曾使得清初从外省向唐河移民。②冯家祖上迁徙至唐河祁仪经商,并且在这样一个移民众多的偏远小镇上生活、立足并创下家业,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后来,冯泰返回了原籍,冯斑玷则独自留在祁仪,坚持发展,做过小摊贩生意,又经营过布匹和酿酒,后来购置田产,在祁仪站稳脚跟。
在这期间,冯友兰所在的这支冯氏曾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变故。冯斑玷生有两子:长子冯汝南,次子冯耀南。冯耀南也有两子,长子冯殿甲,次子冯殿吉。冯殿吉即冯友兰的曾祖父曾是道光年间的武秀才。冯殿吉为人慷慨豪爽,经常周济亲友施舍穷人,但不善经营,家中田产多被典当,后来家道中落。冯殿吉个人成就虽然不算大,却为家族后蜚开辟了考取科举的新方向。冯友兰曾回忆说,因为祖上有一代习武,他祖母的屋里留下了许多兵器,后来他自己也有收藏旧兵器的爱好。冯殿吉去世后,留下了妻妾涂氏、茹氏以及年仅8岁的独子冯玉文。
本书以冯友兰的著作文本为依据, 评述结合, 图文并茂, 对冯友兰先生作了全景式的介绍和解读。分为冯氏家风、三史释今古、六书纪元、教育思想、家国情怀和故乡冯学等六个部分, 分别从其成长成才、学术思想、事业成就、伟大品格和冯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等方面进行客观评述, 展现冯友兰作为一个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和伟大爱国者的主要成就和积极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