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哲学精讲:::978755115719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易经哲学精讲:::978755115719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6.55 6.3折 1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怀民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1157193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1210780

上书时间2024-12-0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怀民,教授,著名易学家、国学家、哲学家,著有《易经哲学精讲》(《大易哲学论》)《易经哲学的人类文明之道》《大易思想》《先秦易学史》《两汉易学史》《宋元明易学史》《伟大的孕育》《中国先秦与希腊哲学之比较》等,为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做出了重要创见性工作。《易经哲学精讲》收到学界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易学领域里程碑式著作,对于易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研习《易经》和中国哲学的必读书。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四项基本认识 

第二讲 太极——宇宙万物之奥府 

第三讲 乾阳坤阴,化生万物 

第四讲 首出庶物,建立人道 

第五讲 人间易道之流行 

第六讲 人性的觉醒,归根复命 

第七讲 德合天地,是谓大人 

第八讲 道家易玄学思想体系 

第九讲 后世道家易之宇宙万物生成说 

第十讲 道家易之主要精神



内容摘要
     第一讲  四项基本认识 通常,当我们要到一个陌生地方去旅行时,总不忘“入境”之前先“问俗”,因为透过当地的习俗才易于了解其情况。现在,我们行将进入大易之国,自然也会想起这一件重要的事。大易哲学有它极为特殊的——大不同于其他哲学的“习俗”,不先弄清楚这些,实在无法了解它,是以在此第一讲的开始,我们必须先得做这一件认识习俗的事情。所要认识的事项有四:道、象、术与数。下面我们分别来说。 第一节  道 何谓“道”?说起来,“道”带给中国人的烦恼、妙趣和鼓舞,真算是这个神秘古国的神秘事之一?——恍惚迷离,若有还无,不可捉摸,却又人人认真地将它作为终生追求的标的。我们大多知道东郭子向庄子问“道”的事: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一个是热心讨教,一个则恍若意存戏谑,漫辞以应。我们也听说过唐宋以下的一些和尚,行住坐卧,参禅入迷,弄得如梦如醉,魂不守舍,忽然一天时至机圆,看到一片黄叶坠地,哈哈一笑,原来如此,悟“道”了。“道”便是这样作弄人,慕“道”者上穷碧落下黄泉求之不得,悟“道”者则意态自若,举手投足之间与“道”同在。 字典上言“道”字的初义是“所行道也” ,原不过是平常的一个名词,就是“路”。但此字自被大易接进哲学园地后,身价百倍,一变而成为大易哲学的托命符。我们不能肯定说究竟什么时候“道”字开始进入易学,但从易学发展目前看,似乎应该是在殷末周初之际,那时候文王演易,用易学于筮,筮是占断吉凶的术,它所根据的原理原则,叫作“道”。故当时的易学分为“道”与“术”两大部分,庄子后来屡言之“道术”一名 实由此来。“道”既为筮术的理则,而筮术又是为人断事决疑的,所以“道”也就成了支配人事的理则。及至后来,筮术寝衰,孔子与老子二人摒弃筮术,以纯粹哲学思想论易,“道”也就成了与现象界事物之相对待,《易经·系辞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即此哲学性之相对义。再往后,到了秦汉以下,修“道”之风大炽,“道”的主要意旨又表现在修行境界上。所以如果要细述“道”的含义演变,倒也是一条逶迤的长流。 但上面乃是依于“道”的名称而言,如就“道”的实质上讲则不能这样说,它乃是亘古长存的一大流行作用,成宇宙,生万物,无乎不在,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人在“道”中,以其优越的灵智,观察、推理、体省,认知“道”之作用之不虚,大易哲学之初创建,正由于伏羲氏见“道”之存在之故。因而,在大易哲学的四项基本认识条件中,“道”当然是首要,象、术、数三者,均为表现“道”而立;犹人之有精神与躯体,“道”是大易哲学的精神,是大易哲学的实质内容。虽是这样,正如古人已经昭示我们的,人站在为“道”所生的万物之一的立场,对于无所不在的“道”,是不能为它下一个简明而周全的定义的。今兹归纳“道”之多种含义为四方面,认识之于后。 一、道为形上而遍在 言“道”为形上而遍在,乃就其“存在”一方面立义(此言“存在”,系由“道”之功用上知)。《易经·系辞传》以“形而上”“形而下”明“道”与“器”之相对待,只提出了“形”字,并未论及此一字之含义,实则我们必得对此一关键字有清楚的认识,才能了解“道”为“形而上”的意义。“形而上”的“形”,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凡一切有形象、占有空间时间的物质。可察、可触、可分之粗物质固然是,不可察、不可触、不可分之细物质元素,也包括在内。 (二)理性思考活动中所产生的具体概念。具体概念虽非物质,却是有体有象,对于“道”而言,是滞碍的存在,故也落入“形”。 (三)心念所行之意识作用。粗言之,由思量寻求;细言之,自心念之稍动转。总之,一动心念,即落“形”域。 以上第一层含义,粗细物质非为“形而上”,已不必论。第二层含义,具体概念非为“形而上”,如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死”与“生”是人由观察经验所得的两个概念,“闻道”之人不落入此两概念,不为此两概念所困,“死”或“生”已无关乎己,故“夕死可矣”。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也是就概念之滞碍于心上说,言为心声,既属“可道”,必有概念形之于心,如此则落于概念之“形”之滞碍上,故非“常道”。第三层意义,谓心意识转动之间即非“形而上”,为更一进言,此一义因入于哲思精微处,故古人论之尤着力,例如孔子曾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必”“固”“我”均为心意识作用,均属心行之滞碍,故孔子要除去之。庄子以比喻出之,更易使人明白,《庄子·达生》中说:“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

主编推荐
在这个物质文明过于发达、哲学思想相对落伍的时代 人类如何共存共荣、生生不息? 高怀民教授积六十年易学研究之功力 系统阐发大易哲学真义,带我们一窥中国哲学的堂奥

精彩内容

这是一本划时代的易学名著,其真知灼见与独步高论,使人神清目明。该书自问世以来,一直是研习《易经》和中国哲学的必读书,学《易》者、研习国学者或普通读者,读之如入宝山,必有所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