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4.96 6.3折 ¥ 39.8 全新
仅1件
作者何博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8233732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0987468
上书时间2024-11-29
绪论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纲要”课
“四个选择”认同教育研究的
基本构想
一、选题理由、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
(一)选题理由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定“四个自信”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自信的生成往往基于认同强度的升华和持续,而认同又要经历“认知一接受一选择一成为自我性的一部分一产生强烈的情感归依一促成行为认同”的渐进式发展过程。要在高等教育环节落实和践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四个自信”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回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归旨,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的一般规律,并深入研究其在一定场域背景和具体课程要求下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认同教育的规律性具体化,最终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意见》还要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经党中央批准的“05方案”就是在这种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面对新的问题提出的实施方案。“05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明确了四年制本科的四门必修课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较之其他专业课或公共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政治性、批判性、实践性等特点。而其中的四门课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蕴含不同的角色和分工,承担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重点培育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的价值认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着重凸显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指南的理性认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强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生活化认同。与它们不同的是,“纲要”课将马克思主义认同具体化为对“四个选择”的历史认同。一定意义而言,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寻找、接受、选择、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之路”的历史。“纲要”课教材完美再现了这一历史过程。“纲要”课是研究对“四个选择”的认同的生成过程和内在规律的重要场域,其教学实践更应是践行和具体化这一规律的重要平台。而大学生对“四个选择”的认同更是实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根本逻辑和现实基础。
认同教育的视域不能仅仅局限于设计者的单方面理想和追求,更要正视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