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疆多民族背景下的高校“四个选择”认同教育研究:兼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问题978754823373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边疆多民族背景下的高校“四个选择”认同教育研究:兼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问题978754823373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96 6.3折 3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博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8233732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0987468

上书时间2024-11-29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何博(1976—),男,陕西蓝田人,法学博士,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西南边疆民族与宗教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海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国家安全厅边疆民族与宗教安全事务顾问;云南团省委青少年问题研究顾问;云南省多家大型国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顾问。

    长期从事边疆社会认同问题研究,致力于认同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及西南边疆民族与宗教问题实务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团中央青少年问题研究项目、日本国家研究项目、教育部择优资助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7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近年来获得:“201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201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012年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011年华南五省区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奖项。2013年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和“云南省高校卓越中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

目录
自序
绪论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纲要”课“四个选择”认同教育研究的基本构想
第一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纲要”课教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特殊性
  第一节  “边疆”给高校“纲要”课教学带来的双重影响
  第二节  “多民族”给高校“纲要”课教学带来的意外冲击
  第三节  “信仰多元”给高校“纲要”课教学带来的严重挑战
第二章  认同的本质与高校“纲要”课“四个选择”认同教育问题
  第一节  认同的概念及其本质内涵
  第二节  认同教育及其基本原则
  第三节  高校“纲要”课“四个选择”认同教育问题
第三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纲要”课“四个选择”认同教育的教学实践路径
  第一节  历史叙事与“纲要”课的内涵结构
  第二节  历史知识与“四个选择”认同
  第三节  历史逻辑与“四个选择”认同
  第四节  历史意识与“四个选择”认同
第四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纲要”课“四个选择”认同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四个选择”认同的影响
  第二节  利益因素对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四个选择”认同的影响
  第三节  传统因素对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四个选择”认同的影响
第五章  “四个选择”认同教育与“纲要”课教学实效性评价问题
  第一节  教学实效性的内涵与评价标准
  第二节  “四个选择”认同与“纲要”课教学实效性评价
余论  从大学生到普通大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结构图

内容摘要
 

绪论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纲要”课

“四个选择”认同教育研究的

基本构想

一、选题理由、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

(一)选题理由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定“四个自信”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自信的生成往往基于认同强度的升华和持续,而认同又要经历“认知一接受一选择一成为自我性的一部分一产生强烈的情感归依一促成行为认同”的渐进式发展过程。要在高等教育环节落实和践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四个自信”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回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归旨,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的一般规律,并深入研究其在一定场域背景和具体课程要求下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认同教育的规律性具体化,最终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意见》还要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经党中央批准的“05方案”就是在这种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面对新的问题提出的实施方案。“05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明确了四年制本科的四门必修课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较之其他专业课或公共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政治性、批判性、实践性等特点。而其中的四门课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蕴含不同的角色和分工,承担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重点培育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的价值认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着重凸显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指南的理性认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强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生活化认同。与它们不同的是,“纲要”课将马克思主义认同具体化为对“四个选择”的历史认同。一定意义而言,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寻找、接受、选择、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之路”的历史。“纲要”课教材完美再现了这一历史过程。“纲要”课是研究对“四个选择”的认同的生成过程和内在规律的重要场域,其教学实践更应是践行和具体化这一规律的重要平台。而大学生对“四个选择”的认同更是实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根本逻辑和现实基础。

认同教育的视域不能仅仅局限于设计者的单方面理想和追求,更要正视具......




精彩内容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深刻阐述了“四个认同”的深刻内涵以及在边疆多民族高校开展“四个认同”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四个认同”形成的内在机制和社会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四个认同”意识形成的内在规律,并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四个认同”教育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对“四个认同”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在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加强边疆多民族高校“四个认同”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