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苑举正
比利时(荷兰语)鲁汶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平潭两岸国学中心主任,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混沌大学文理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博研商学院、BOSS商学院客座教授。著有《***的****》《所有做投资的人都应该要读哲学》《求真》《求善》等,译作《德行堕落与不平等的起源》。
在国内外各大平台(台大公开课、哔哩哔哩、微博、抖音、Youtube等)主讲及参与的哲学类视频节目播放量达百万次以上。研究方向:*******、科学方法论、财经科学方法论、****、活用哲学。希望普及哲学教育,让人们发现哲学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哲学的活学活用。
目录
第一讲 哲学的定义 / 001
第二讲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 021
第三讲 诡辩学派与苏格拉底 / 067
第四讲 柏拉图 / 113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 / 155
第六讲 希腊哲学在西方的特性与意义 / 193
内容摘要
想要给哲学一个清楚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哲学定义。因此我们尝试以拥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定义哲学。我个人认为,人性中最普遍的事实,就是求真,就是不容忍虚假。因此,哲学可以说是消除虚假的思考行动。 为了彰显真理,我们必须尽一切所能消除所有的错误。不过,这见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话往往展现个人的想法,做事可就影响别人了。牵涉别人的事,不能“从心所欲”,必须依循社会规范。我们的社会规范,一直不断地在教育我们如何与人为善,追逐什么价值,如何成为好人等。在约定俗成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久而久之也就视社会价值为当然。 我们必须坦承,活在约定俗成的社会中,优选的快乐就是不用思考,只需因循社会价值即可。对此,哲学家却不敢苟同,这也构成哲学家最特殊的地方。以“士”自我期许的知识分子,最喜爱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正是此意。哲学家不相信人们已经活在理想世界之中,更不相信别人说的完美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哲学家天生反骨,专干异于常人的事,想些别人压根就不会去碰的问题。哲学家喜欢正本清源,讨厌趋炎附势,但除了享受自己的想法外,也乐于与他人共享思考成果,绝非独善其身者。 为了与人沟通,顺势说服他人,哲学家需要深刻的思考、清晰的表达、勇敢的辩论以及求真的精神。这四者,缺一不可。而所谓的哲学作为一种实际的行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地体现这四种行动。或许有人会因此认为,哲学家是一类很特殊的人,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哲学家。 一、人天生是哲学的动物 人天生是好奇的动物。不然为什么刚学会讲话的孩子,总是喜欢问这问那的?这是许多人都有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三项事实:,人的天性中包含喜爱发问的本能;第二,发问是不需要理由的;第三,随着社会化的成长,我们慢慢变得不爱发问了。哲学就是鼓励人重新发问的学问。 我们想一想,人为什么喜欢发问?答案很明显,就是因为我们对于一切变化会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会想了解,为什么平淡无奇的生活会出现变化?为什么月亮会出现阴晴圆缺?为什么一年会有春夏秋冬?为什么人有生老病死?这些问题不一定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想知道答案的感觉总是充斥着我们的心灵,于是有人提出大胆的答案,甚至拿不可思议的神话当答案。 所有人都共享着先人所流传下来的神话,甚至继续用它们说明不可理解的自然。有趣的是,神话总是能够成功地发挥作用,满足古人对外在世界的好奇心。神话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这个满足的过程并不需要严格的逻辑或因果,只需要满足人的求知欲,提出一个完整的说明。我以中国神话中的“女娲补天”为例,解释这个有趣的满足求知欲的过程。 人人都知道,不管地多大,上头总是笼罩着天空。天有日月,太阳决定四季,月亮展示圆缺。这些规律哪来的?中国传统用“天圆地方”形容天体的结构,但“为什么天体一定得长这个样?”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于是,神话传开了,说天体曾经一度崩坏,导致昼夜不分,生灵涂炭。女娲出现了,炼五色石、修补垮掉的天、重建规律、授民以时、讲求人伦,人民从此安居乐业。 “女娲补天”是我们至今依然津津乐道的神话故事,但它与哲学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与哲学具有共同点,就是都企图解释自然结构与人文关系。那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它们优选的区别就是神话不容许批判质疑,也不需要理性论证。简言之,当哲学从批判理性中解释自然时,神话只需要一个“言似成理”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会说,理性像光,照向蒙昧的黑暗。 从神话启发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原来人发问是不需要理由的,就是给答案也不需要理由的。重点是,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如何觉得这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过程。在早先时期,使故事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很多,如信仰、传统、习惯、生活等。慢慢地,当这些因素所促成的说服力渐渐要求越来越多人认同的时候,有一种力量开始要求这种说服力必须依附在普遍的基础上,哲学算是找到了真正能够寄托的力量,也就是理性的力量。 二、哲学就是实践批判理性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哲学就是理性化的过程。但是,请注意,这里所说的“理性化”,并不是理性的定义,更不必然就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的理性化,不是让某一地区的人民与文化被迫接受一套中立、普遍与客观的原则,也不一定就是反对传统、风俗与文化的“启蒙”思维,更不是我们现今倡议的科学理性。“理性化”是一个接受信念为真的过程,是与时俱进的成长,是不断追求进步的推力。 P3-6
主编推荐
因爱国成为网红的“硬核教授”苑举正哲学思维通识力作
两岸专家一致推崇的哲学入门书
国学大师陈鼓应先生作序力荐
哲学是一切好奇与求知欲的思维答案
人生价值、社会议题、经济发展都从哲学思考展开,哲学不虚无,可以很有用
西学中讲,从日常琐碎中体会希腊哲学精义,看清社会的动态发展
精彩内容
人生而有求知欲,且会随着成长对万事万物的真理和规律有更强的兴趣。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骨干,呈现西方人思维的核心理念,不但可以借此理解今日西方世界,还可以借此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本书以希腊哲学为主干,分述前苏格拉底哲学、诡辩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既强调各家异同,同时结合日常经验作说明,并不时地以整体的角度回溯希腊哲学在今日社会与人们的思维中扮演的角色。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