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6.38 6.3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谢远笋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21336559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1663814
上书时间2024-11-29
谢远笋,哲学博士,曾从事历史学博士后研究,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儒家哲学与现代新儒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论文见于《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史》等刊物。
中华文明是重视学习的文明,中国文化有尊重学习的传统,这在《论语》中便得到体现。《论语》以《学而》开篇,其首句便是孔子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然后按时实践它,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将这句话置于一书之首,正是《论语》重视“学习”的体现。
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学校教育权为世袭贵族所把持,只有贵族及其子弟才能受教育,教育是“有类”的。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主张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孔子的教学实践不仅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同时也加速了学术下移的进程,扩大了教育范围,促进了华夏文化传承和发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学术文化逐渐下移,孔子设坛授徒,开启私人讲学的传统。他主张人不分贵贱、智愚、地域,均可入学受教。孔门弟子甚众,遍及鲁、卫、吴、陈、齐等诸侯国,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受教于孔子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志趣,他们的思想倾向也并不完全一样。
据《荀子·法行》,南郭惠子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说,君子端正身心以待来学者,欲来的人不拒绝,想走的人也不阻止,就像良医门前多病人,正木器旁边多曲木,因此弟子自然庞杂。孔子是第一位打破贫富、贵贱、智愚、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将教育平等的思想贯彻于教育实践之中的大教育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