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5.7 6.7折 ¥ 6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吴怀成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80969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3125516
上书时间2024-11-29
吴怀成,男,安徽淮南人,201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副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中东欧合作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在《中国语文》《语言科学》《外国语》《现代中国语研究》(日)《中国语文法研究》(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含合著),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和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各1项,目前在研项目有语合中心重点项目和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语法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
第一章绪论
1.1本书的研究对象
1.2前人相关研究
1.3本书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被动语态的类型学研究
2.1何谓被动态·
2.2被动态的类型学研究成果
2.3被动态与及物性和作格性的关系
2.4对汉语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印欧语的中动语态
3.1引言
3.2中动语态的来源和发展
3.3 中动语态的本质
3.4 英语中动句和其他印欧语的中动句
3.5余论
第四章 汉语需要中动范畴吗
4.1引言
4.2中动句:特征和类型
4.3汉语所谓的中动句
4.4中动句还是非事件性受事主语句
4.5结语
第五章及物性还是作格性
5.1 引言
5.2什么是作格性
5.3汉语的作格性
5.4来自其他语言的证据
5.5结语
第六章 汉语及物动词的低及物用法和非及物用法……
6.1引言
6.2及物动词的典型用法和判断标准
6.3及物动词的低及物性用法
6.4及物动词的非及物用法
6.5总结与启示
第七章 汉语不及物动词的句法表现
7.1 引言
7.2 不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类型及认知解释……100
7.3“不及物动词+宾语”的产生机制
7.4结语
第八章从“把”“被”同现句看“把”的性质
8.1 引言
8.2把被同现句的产生机制
8.3两种不同性质的把被同现句
8.4“把”为役事标记
8.5结语
第九章处置类受事主语句
9.1 一类被忽视的受事主语句
9.2表被动还是表处置
9.3为何可以表处置·
9.4从“处置”看“变在”和“被动”
9.5结语·
第十章余论
10.1主要结论
10.2不足和展望
附录1:对汉语语言单位层级划分的反思
附录 2:音节奇偶、句子骈散和对言语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绪论
1.1本书的研究对象
西方传统语法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由于印欧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因此词法(形态学)一直是西方语法研究的核心内容,但是随着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的出版,句法逐渐成为西方语法研究的核心内容。而在句法研究领域当中,语态又是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通常所谓的语态就是指主动态(activevoice)和被动态(passive voice),当然也包括所谓的中动语态(middle voice)。众所周知,被动态和动词的及物性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Siewierska(1984:8)指出,被动态和及物性这两个概念常常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很难在谈及其中一个时而不提到另外一个。因为在西方语法理论中,认为被动态是及物动词去及物化的结果。例如:
(1) a. John beat Tom yesterday.
b. Tom was beaten by John yesterday.一般认为,(1a)是主动态,其中的动词beat是及物动词,所以(1a)是及物性小句,而(1b)则是被动态,其中的beaten是及物动词beat的去及物化形式,所以(1b)是不及物小句。
王志军(2004)曾用能不能被动化来作为鉴别汉语动词是不是及物性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动词的及物性与被动态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汉语有没有被动态以及汉语的动词有没有及物和不及物的区分,一直是汉语学界的争议问题之一。本书就是想通过对汉语语态和汉语动词的及物性问题的讨论,进而认识汉语句法的本质特征。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就是汉语语态、汉语的及物性以及汉语的句法特征。
1.2前人相关研究
1.2.1被动语态相关研究
汉语到底有没有被动语态,汉语的受事主语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到底属不属于被动范畴,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赵元任(1952:49)认为现代汉语无被动语态,高名凯(1986/2011:226)和洪波(2009)都认为先秦汉语无主动被动之分。而甲柏连孜(2015:177)则认为汉语受事主语句就是汉语的被动句。邢欣(2006)则认为“被”字句到受事主语句形成一个由强调受事和动作过渡到强调状态或结果的语义连续统。李洁(2008:149)认为汉语被动句经历了无形式标记(施受同形)到有专用词汇标记的发展历程。
目前国外从类型学角度研究被动语态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Siewierska(1984)是最早从类型学角度讨论被动语态的。继Siewierska(1984)之后,Klaiman(1991)、Lazard(1995)、Kazenin(2001)、Siewierska (2005)Keenan & Dryer(2007)和Kulikov(2011)等也从类型学角度讨论了世界语言的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问题。Haspelmath(1990)还讨论过世界语言被动句的形式标记的语法化历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