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31.44 6.3折 ¥ 369 全新
库存51件
作者胡宗山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33203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9元
货号15822191
上书时间2024-11-27
胡宗山,1972年出生,安徽庐江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湖北省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暨副秘书长等学术兼职。主要从事国际政治、中国政治、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8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
导言
上篇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历史变迁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乡村治理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乡村治理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乡村治理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乡村治理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乡村治理
第六章 明代的乡村治理
第七章 清代的乡村治理
下篇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历史透视
第八章 中国古代乡村的民间治理
第九章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与乡村治理
第十章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体系构成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效能评估
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制度逻辑
结语
附表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乡村治理
先秦时期在广义上为夏、商、周“三代”甚至更早的五帝时代。就国家治理体系而言,五帝时代属于部落联盟时期,尚未产生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夏、商、周三代为王制时代,是真正的分封建国时代,有别于秦汉以后的名为“封建”实为君主专制的帝制时代。先秦时期的乡村治理是邦国式地方治理的基层构成部分,治理体制经历了从甸服制到国野一乡遂制的转变;在土地制度上,实行具有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性质的井田制;在赋税体制上,实行既演变又混合的“贡、助、彻”,赋税标准总体上为什一制。进入春秋战国后,乡村治理体制彻底改变,乡遂制演化为乡里制,公田制转变为私田制,劳役地租变更为实物地租,什一税大幅增加到什三税、什五税甚至更高。
由于资料缺乏,夏、商时期乡村治理的组织、体制和互动细节,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征之于信了,对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乡村治理的了解主要来自《周礼》《左传》等传世文献,其中可能不乏后世知识分子想象、托言的成分,但无论如何,先秦时期的乡村治理已经在治理组织体系、赋税政策、国家、贵族(地方)与农民关系等方面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并对秦汉及之后的朝代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历史的视角探究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对于总体把握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历史经纬和文化渊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著以制度政治学为视角,以制度衰败与国家治理互动关系为切入点,重点从国家与农民关系、国家治理与乡村治理、乡村组织、编户管理、田制变迁、赋税治理、农民负担等方面对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进行了总体扫描,对乡村治理在古代王朝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功能、作用、效能进行了相应评估,并在系统分析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体系构成、参与主体、治理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寻了影响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变量和关键因素,总结了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发展变化的理性逻辑和一般规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