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疫区林业血防的理论与实践978750386912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3.71
2.0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蒋俊明, 费世民, 何亚平著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69129
出版时间201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8007824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血吸虫病流行与危害
第一节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概况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与血吸虫病
第三节 血吸虫病预防方法
第四节 血吸虫病的分布与类型区划分
第五节 血吸虫病防控的基本策略
第二章 钉螺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分布
第一节 钉螺常识
第二节 查螺方法
第三节 灭螺方法
第四节 山丘区钉螺生境特点及运行规律
第三章 林业血防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第一节 林业血防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第二节 我国林业血防与生态安全
第四章 山丘型疫区景观及钉螺分布特点
第一节 山丘区地貌特征
第二节 山丘区防护林与林业血防
第三节 山丘疫区的立地分类
第四节 典型丘区土地利用现状
第五节 川中丘陵区坡坎数量及分布特征
第六节 山丘型钉螺分布规律
第七节 山丘地区钉螺适宜生境分析
第八节 针对抑螺防病林的土地分类
第五章 山丘区抑螺防病林构建技术
第一节 山丘区抑螺防病林工程建设要点
第二节 山丘型疫区以林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
第三节 山丘型抑螺防病林分类
第六章 不同类型抑螺防病林群落生态设计
第一节 山丘区抑螺生境营造与群落设计
第二节 山丘区抑螺群落模式设计
第七章 山丘型抑螺防病林培育技术
第一节 山丘区抑螺植物选择
第二节 植物抑螺实验进展及典型抑螺植物
第三节 山丘区抑螺植物选择与配置标准
第四节 典型抑螺防病林培育技术
第五节 典型抑螺植物培育
第八章 典型林业血防流域治理模式
第一节 山丘区抑螺防病林模式
第二节 山丘型疫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第三节 山丘型疫区抑螺防病典型优化防治模式
第九章 山丘区试验示范区建设范例
第一节 四川山丘区试验示范区建设
第二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与示范
第三节 村级疫区示范区的试验成果
第十章 山丘地区林业血防效果
第一节 抑螺林营造后草本群落变化
第二节 景观结构对抑螺效果的影响
第三节 山丘区血防林的抑螺效果调查
第四节 山丘区植物化感物质对钉螺生存的
第十一章 林木对抑螺生境的塑造过程
第一节 抑螺林对气候的调节
第二节 抑螺防病林对水分的调节
第三节 抑螺防病林对土壤水分运动调节
第四节 树木对土壤环境的塑造
第十二章 林地枯落物对钉螺的影响
第一节 森林对近地表草本群落与枯落物结构的改变
第二节 两种主要抑螺防病林枯落物的现存量分析
第三节 枯落物层对钉螺数量影响
第四节小结
第十三章 山丘疫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
第一节 疫区生态系统管理原则与框架
第二节 山丘疫区抑螺防病林分类经营管理模式
第三节 参与式林业与血防林管理
附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一)疫区地理景观整治
依据景观定义,农村景观是指该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的镶嵌体,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同时又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表现为一种格局,这种人为景观影响记录了人类对自然的干扰程度、景观现状即是自然地理的反映、又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其现状反映了人文历史、具有美学和社会意义。从景观构成看,农村景观由聚居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构成,本节主要讨论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相比,人为对景观影响相对要弱一些,但塘堰、水池、沟渠、农业耕作、林木栽植、房屋建设等都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巨大,科学合理的景观配置对建设有好处,相反,会加剧对美好景观的破坏。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土地使用经营权到户后,人为增加了地块数量、使机械化耕作更困难,土地到户后,耕作方式更多,特别是各家各户对公摊土地的侵占,具体表现为将原有田坎挖掘为自家土地,这种侵占公摊面积的做法,导致田埂、土埂变窄,地面不平,即影响了人畜行走,使耕作难度更大,同时导致土坎、田坎垮塌、雨水乱流、形成很多小水沟、小水凼,加之人为对原生乔木和灌木破坏,导致杂草丛生,这些人为无序对景观的干扰,为钉螺的生长提供了更多适生的环境条件,同时也加大农村景观的破碎化和零乱度。整治地理景观、规范田块、土块是疫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抑螺植物栽植的先决条件。基本思路是:依照自然地理状况,取消不必要田坎、土埂,减少小班数量,增加单个小班面积,进而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对已垮塌的缺口进行补填,并加宽、加固田埂、土坎,一方面便于耕作,另一方面为抑螺植物篱建设提供有限土地资源。
(二)疫区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
冲沟、侵蚀沟众多,沟渠淤积、水路不畅、道路狭窄是广大疫区的普遍现象,也是血吸虫病长期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建设对疫区极为重要。因此,山丘区的水利和道路建设,首先要以流域为单元,对每一条路、每一小水沟进行调查,详细记录,分析存在的问题,按水系、水路构成,新开排灌水沟、按耕作和行走方便规划步道,若有条件时(有资金投人),这些道路和沟渠可窄一些,然后进行硬化,若没有足够资金时,可采用植物绿化,其技术要点是将这些水沟、道路加宽、坡面变缓(在45。以下),栽植一些固坡草本和灌木。
(三)环境卫生整治
包括农村村庄周围的垃圾处理、粪便沼气化处理、饮水工程建设、家禽圈养、排洪沟畅通工程等。近几年国家在这方面对农村投入较大,但尚未全面推广,因此,国家在规划布局时,相关工程项目应优先考虑血吸虫疫区,目前,从地方政府的安排来看,还存在较大问题,地方政府优先安排的是交通方便,产业已具规模的区域,因此,国家对疫区的工程建设需要单例,或强制规定,确保这些工程项目落实到疫区。
(四)植被工程建设
疫区的水利、道路及景观修复是抑螺防病林构建的前期基础,或者说是辅助工程,疫区的抑螺植物选择与配置即是控制疫区钉螺数量的核心,并对疫区景观起着修复、装饰、装修作用,合理和科学的植物模式构建可部分代替道路、沟渠硬化作用,这种作用与水泥硬化相比,效果维持的时间更长,但每年必须进行辅助管理,疫区植被空间配置必须依据地情、螺情确定抑螺防病林树种、模式,进行疫区立体绿化。
……
主编推荐
《四川疫区林业血防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部针对山丘型林业血防工作的重要参考书。系统介绍了我国林业血防工程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就及技术特点;提炼出山丘区林业血防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对山丘型疫区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钉螺分布、钉螺生态位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抢先发售总结出山丘型疫区植被的七种功能;筛选出多种抑螺植物;划分抑螺防病林类型,提供9种山丘型林业血防的产业结合模式,科学地提出了山丘型林业血防建设的思路、方法、原则及技术要求。本书由蒋俊明、费世民、何亚平著。
精彩内容
以林业工程作为消灭血吸虫病的一项重要手段是世界血防目前的一个转折点。20世纪80年代,彭镇华教授在中国的安徽省的长江滩地拉开了林业血防工程序幕,经过30年的不断深化研究与实践,于2006年作为一项林业重大生态工程在中国实施。但已有的林业血防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实用于我国水网和湖沼两类疫区,而对于山丘型疫区缺乏针对性。鉴于此,《四川疫区林业血防的理论与实践》作者以2007年的“长江上游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建设”项目实践为依据,从生态学角度,系统介绍了我国林业血防工程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就及技术特点;提炼出山丘区林业血防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对山丘型疫区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钉螺分布、钉螺生态位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抢先发售总结出山丘型疫区植被的七种功能;筛选出多种抑螺植物;划分抑螺防病林类型,提供9种山丘型林业血防的产业结合模式,科学地提出了山丘型林业血防建设的思路、方法、原则及技术要求。该书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既具代表性,也具操作性,填补了山丘型疫区林业血防工程技术的空白,对于深入研究与指导生产实践均具积极意义。《四川疫区林业血防的理论与实践》写作层次分明,文字简洁,通俗易通,为山丘型林业血防的第一本参考书。本书由蒋俊明、费世民、何亚平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