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2.65 6.3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喆,陈畅著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330847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3528423
上书时间2024-11-26
第一部分绪论
第1章组织伦理行为的研究概述
1.1组织伦理行为的研究背景·
1.2组织伦理行为的研究趋势·
本章要点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组织政策与伦理行为
第2章组织目标与伦理行为·
2.1组织延展性目标的相关研究
2.1.1组织延展性目标与不道德行为
2.1.2组织延展性目标与员工情绪耗竭
2.1.3组织延展性目标与工作家庭冲突
2.2组织目标设置的相关研究
2.2.1研究内容
2.2.2研究结果与意义
本章要点
本章参考文献
第1章组织伦理行为的研究概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组织中(非)伦理行为的系统研究开始形成,通常被称为组织中的行为伦理或组织伦理1]。多年来,一系列的伦理崩溃增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无论是“西门子强注海信商标”还是“SK-Ⅱ风波”,抑或是“苏丹红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例外地把组织伦理问题一次次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学者们和管理者们的广泛关注。本章对组织伦理行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趋势进行梳理。
1.1组织伦理行为的研究背景
组织中的伦理行为研究是指在组织环境中,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对伦理和非伦理的决策和行为的研究。根据Trevino等[1]的一项早期综述,行为伦理学研究者在很大程度上研究了三种类型的相关行为:违背社会公认道德规范的非伦理行为(如撒谎、欺骗、偷窃),符合社会最低道德标准的常规伦理行为(如诚实、尊重他人),以及超越社会道德底线的异常伦理行为(如慈善捐赠、举报)。
非伦理行为为何层出不穷?现在很多人认为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甚至相信资本的积累是需要原罪的,如果循规蹈矩地去做,企业可能发展不起来,所以要先赚钱,等有了资本之后再金盆洗手。其实这样的转变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一开始靠非伦理或不道德的手段发家,当慢慢品尝到甜头时,企业就难以抗拒了,而且这种观念会在企业里根深蒂固,各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思想里面都会潜移默化地有这种意识。当然,企业的非伦理行为如果没被发现,企业照样可以赚钱,但一旦被揭穿,企业有可能马上就会中止非伦理行为。南京冠生园的倒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说,企业如果一开始没有树立一个好的道德标准,而是想通过原罪的积累以后再进行变化,往往是很困难的,所承担的风险也非常大。此外,社会优秀传统的缺失也是非伦理行为出现的一个原因。
组织内员工的非伦理行为也屡见不鲜。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职场竞争,目前工作场所的非伦理行为非常普遍。例如,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在2008年对5056名企业成员进行了一项行为调查,结果发现在1年里,大约74%的人员表现出了不道德行为。道德资源中心2012年对500名员工进行的调查发现,52%的员工存在不当或非伦理行为。另外,随着各行各业工作自主性的不断普及和提高,人们也逐渐发现一些与之相关的不当行为。例如,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即是银行家在抵押借贷方面的自由决定权过大。在宽松的规章制度下,银行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对那些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给予贷款,层层累积,最终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几乎酿成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崩塌。此外,组织内部的渎职犯罪率也较高。例如,Xin[2]的研究提到,2005年,中国银行业共发现1272起犯罪和违规行为,造成14.7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然而,我国银行业的大多数犯罪由于能见度低、复杂度高而难以侦破。综上所述,考虑到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普遍性和造成的严重后果,组织伦理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组织伦理行为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
1.2组织伦理行为的研究趋势
组织伦理行为的大多数研究都始于这样一个前提:组织中的伦理行为是好的,非伦理行为是坏的,理解这两种行为的预测因素可以帮助组织产生更多的好的伦理行为,减少坏的非伦理行为[3]。为此,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伦理决策模型,揭示了个体的伦理决策过程,以……
组织伦理要求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不仅要符合个人和组织的利益,而且要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要求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效益。全书包括三个部分七章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组织伦理行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组织政策与伦理行为,主要介绍了组织目标与伦理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基于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反生产行为;第三部分为领导行为与组织伦理,主要介绍了公仆型领导对员工的影响、谦卑型领导对员工的影响以及辱虐型领导对员工的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