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2.65 6.3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峻冰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54779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3096875
上书时间2024-11-26
峻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比较电影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艺评论(四川大学)基地常务副主任,韩国汉阳大学(ERICA校区)国际文化学院文化创意战略研究所特聘资深研究员,韩国又松大学客座教授(2002-2005),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曼谷分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兼影视评论专委会副主任(兼副理事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与产业发展委员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影视传媒专委会理事、中韩人文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联全委会委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影视文学专委会副主任。迄今在国内外数十家刊物公开发表电影理论评论等论文二百四十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韩国KCI核心期刊论文一百四十余篇,近二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论点摘编”或“篇目辑览”。在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天地出版社、韩国延世大学出版社、韩国教学社等国内外多家出版机构公开出版电影学著作《电影的论说》《电影导演创作与文化思辨》《当代电影类型与文化传播》,应用语言学著作《现代中韩辞典》、《中韩双解辞典》(上、下)、《标准韩中双解辞典》(一、二、三、四)、《韩中双解韩国语学习辞典》及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天下第一清官》《乾隆皇帝下江南》《香妃入宫》,长篇小说《李密传》《彭祖传奇》,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行吟韩国》《打捞时光的诗意》,散文集《寻觅消逝的岁月》等四十余部。2017年被四川省百家“推优工程”遴选为优秀文艺家(电影类)。
第一部分“作者电影”与中韩当代导演代群
第一章“作者论”视阈下的“作者电影”:历史传统与现实考量……003
一、“作者论”的形成与“作者电影”实践
二、“作者电影”的质疑与修正…
三、“作者电影”之于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
第二章中国电影“新锐导演”:语义命名、创作状况与文化坚守……020
一、话语背景与语义命名
二、创作实绩与艺术探索
三、文化坚守与流变影响
第三章 韩国“新新电影”:语义命名、创作现状与人文倾向……
一、文化语境与语义命名二、实践现状与创作趋向
三、人文诉求与主体性坚守
四、得失与启示
第二部分 中国“作者电影”导演创作
第四章 陆小雅电影的“作者策略”:时代隐喻的影像书写
一、时代隐喻与社会变迁:陆小雅作为“作者”
二、作者策略:现实世界的哲学思辨
三、创作好故事:批判的启蒙
第五章姜文电影的“作者策略”:自传标签与自我表达
一、剧作:文学作品的自传化改编
二、风格:魔幻现实主义诗化书写
三、语言:个性自我的影像表达
第六章张猛电影的“作者性”:理想的破碎与重建
一、记录:普通人被边缘化的心路历程
二、调度:东方文化含而不露的“载意之象”
三、体悟:时代变革造就的个体生命创伤
第七章万玛才旦电影的“作者策略”:编导合一、民族形式与审美现代性·
一、“作者策略”与作者主体性建构…
二、藏地影像审美现代性的文化省思
三、“编导合一”的思辨与启示…
第八章李安电影近作的“作者策略”:新技术革命时代电影本体美学探索·
一、语境:电影技术的历史变迁
二、表征:李安的新技术观念对电影实践的影响
三、本质:新技术革命对电影本体美学的挑战…
四、结语:启示及意义…
第九章蔡明亮电影的“作者性”:写实主义、身体叙事与感官经验……132
一、身体叙事母题·
二、写实影像与身体演出
三、身体叙事特征·
……
五、意义:言语的消费及俗世哲学意味
第十四章道德伦理电影《燃烧》的“作者表达”:
视听修辞之现代后现代虚无主义困境一、镜语修辞
二、声音蕴含
三、基于哲学批判的虚无主义处境
四、文化成因及现实启示意义
第十五章疫情灾难片《釜山行》的“作者性”:
人性签名与俗世伦理的时空修辞·一、语义与语境
二、灾难时空与乌合之众三、俗世伦理与人性签名四、常规程式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中韩“作者电影”导演作品年表…
后 记
第一章“作者论”视阈下的“作者电影”:
历史传统与现实考量
自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路易·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奥古斯特·卢米埃尔[Auguste Lumière])在巴黎圣卡布辛路的地下大咖啡馆进行首次电影放映至今,多姿多彩的世界电影已匆匆碾过120余个年头。作为世界电影的诞生之源,早期法国电影历经卢米埃尔兄弟不无商业精神的写实与再现、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引入戏剧与魔幻的叙事与表现,一度奠定法国垄断世界电影行业的霸权;然而遭受“一战”重创的法国电影业随着欧洲现代文艺思潮的兴起及为了维护世界电影诞生国的声誉,遂于洋溢着诗画激情和青春锐气的艺术电影思潮中弘扬了另类的电影思维和纯粹的美学
态度:以路易·德吕克(Louis Delluc)、谢尔曼·杜拉克(Germain Dulac)为代表的“印象派一先锋派”,以谢尔曼·杜拉克、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Buñuel)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与以雷内·克莱尔(Rene Claire)、让·雷
诺阿(Jean Renoir)为代表的“诗意现实主义”等电影运动,无疑确立了法国电影较为成熟的历史文化传承。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现于法国的电影“新浪潮”作为欧洲电影先锋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后继起的同样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电影思潮和流派,其代表人物所提出的“作者论”(“作者策略”,la politiquedes auteurs)与以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为标引的一系列成功之作,显然具有恒久魅力;即使20世纪60年代末之后面对新好莱坞电影工业美学和席卷而来的好莱坞类型电影(之于电影市场)的冲击,“作者电影”(auteur cinema)依旧具有自我成长的土壤和较为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说,就是在当代,由法国电影“新浪潮”始作俑者所提“作者论”对世界各国电影作者的创作引导、价值判断仍有实质意义,它仍然引领他们孜孜不倦地在作品中追求自我表达并塑造个人风格,因为作者电影导演们坚信,他们是电影的真正“作者”(auteur)。无疑,以“作者论”视阈下“作者电影”的风格传统与写作范式来对当下中国不无作者电影意味的创作实践及发展方向进行观照、探讨,无疑
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作者论”的形成与“作者电影”实践
受制于贝当维希傀儡政府和纳粹德国的双重检查①,战时法国电影大都是充满逃避主义色彩和娱乐化倾向的喜剧片、歌舞片、惊悚片和古装片,其内容轻松化、粗俗化,布景风格化、程式化,道德主题模糊化、狭隘化,显然脱离了战前“诗意现实主义”的创作之法而较为注重华丽的台词及规避现实的剧场表演模式;而其所塑造的一种古典主义化的法国精神,也成为战后“优质电影”传统的先导。“二战”结束后,法国电影追求巨额投资,起用大导演、大明星,技术优异、讲究制作水准与风格化的服装、布景,催生了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优质电影——既有较高的文学格调,又有精湛的技术、艺术品位的它们已臻当时欧洲电影的一流水平。“所有电影制片厂电影生产的资源——豪华的布景、特技效果、精心布置的灯光、豪华的服装——都被用来强化这些满溢热情与忧郁的优雅故事。”②但“优质电影”很快便因经济的衰退及电视行业的竞争而陷入危机。1946年,以国家电影中心(CNC)之名对战时建立的“电影工业组织委员会”(COIC)的改组及随后开始实行的“预付款”制度(为新导演提供国家奖金或上映保证金),大大缓解了小成本电影制作的经济困境;而轻便的摄影、收音设备与感光更快的底片等新型电影器材的出现也为电影导演提供了外景写实或即兴拍摄的技术基础,耗资巨大的片厂化制作模式亦渐渐得以根本性改变。事实上,“优质电影”的没落实是累于自身日益僵化的制作模式——其倡导的大投资、大明星,华丽的布景、服饰和陈设,精致的文学改编剧本及富有质感的欧洲风格已很难扣合新时代年轻人希望接触社会现实、重塑崭新文化的强烈诉求[其自然成为弗朗索瓦·特…………
本书是探讨中韩“作者电影”导演创作的学术著作,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电影”与中韩当代导演代群》从宏观视角梳理了“作者电影”的理论背景与中韩当代导演(中国电影“新锐导演”和韩国“新新电影”导演)的语义命名、创作状况及文化倾向;第二部分《中国“作者电影”导演创作》从微观视角具体分析了陆小雅、姜文、张猛、万玛才旦、李安、蔡明亮等导演作品的“作者性”、“作者表达”或“作者策略”;第三部分《韩国“作者电影”导演创作》亦从微观视角重点分析了李沧东、奉俊昊等韩国导演作品的“作者性”或“作者策略”;第四部分《中韩“作者电影”范式与表达》从伦理视阈、视听修辞等角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具体分析了中韩“作者电影”《归来》《芳华》《燃烧》《釜山行》及中国当代喜剧片的“作者表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