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义模糊性问题研究978754267237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义模糊性问题研究978754267237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2.65 6.3折 6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贵鑫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ISBN9787542672377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0993949

上书时间2024-11-25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贵鑫(1981-),男,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话语分析、语言哲学等。2013-2014年作为中日政府交流员赴日本北海道道厅国际课工作1年。发表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教育部、黑龙江省社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科研成果奖多项。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四、基本结构
第一章  语义模糊性问题研究回顾
  第一节  欧美研究回顾
    一、模糊语言学的建立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维度
    三、认知语言学维度
    四、当代语用学维度
  第二节  日本研究回顾
    一、早期语义模糊性研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维度
    三、认知语言学维度
    四、语用学维度
  第三节  国内研究回顾
    一、引进与诠释
    二、产生根源与相关概念研究
    三、认知语言学维度
    四、语用学研究维度
    五、回归文化根源探究
  第四节  反思与展望
第二章  基础、定义与类型
  第一节  语义模糊的定义与类型
    一、「フアジイ」(fuzzy)与「曖昧」
    二、语义模糊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模糊性的哲学性分析
    一、逻辑实证主义下的模糊性问题
    二、日常语言学派中的模糊性问题
  第三节  日语语义模糊类型分析
    一、语言层面的日语语义模糊
    二、言语层面的日语语义模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言层面语义模糊性
  第一节  语言层面语义模糊性的产生
    一、语义范畴相关概念辨析
    二、范畴边界与范畴原型
  第二节  成员间的多维度结构
    一、范畴与次范畴间的多维度关系
    二、范畴成员内部的多维度关系
  第三节  语义模糊与比喻
    一、隐喻与转喻
    二、比喻的生成机制
  第四节  言语层面语义模糊性特征
    一、范畴化、模糊化与语法化
    二、积极与消极方面
    三、语义模糊的消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言语层面语义模糊性
  第一节  言语层面语义模糊性的产生
    一、交际意图与关联
    二、语义模糊性与关联理论
    三、语码模式与明示  推理模式
  第二节  语言层面语义模糊性特征
    一、交际目的与语义模糊性
    二、主观性、行为性与连贯性
  第三节  语言与言语层面语义模糊性
    一、语言与言语层面的差异性
    二、语言与言语层面的关联性
  第四节  语义模糊性与言语层面语法化
    一、言语层面语法化的特点
    二、语义模糊与语法化的关系
    三、特定语境中的语法化
  第五节  语义模糊与语用效果
    一、得体表达中的语义模糊性
    二、言语行为与日语语义模糊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义模糊性与民族文化
  第一节  词语的认知与文化分析
    一、词汇、思维与文化
    二、语义范畴的形成与民族文化
    三、感觉词语中的语义模糊性
    四、隐喻与民族文化特点
  第二节  语义模糊性与言语实践活动
    一、言语实践活动模式
    二、高语境文化的日本社会
    三、纵向社会
  第三节  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二、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
    三、模糊性表达的文化知识导入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弟一草语义模糊性问题研究回顾

    语言的语义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这一观点在学界并无争议,但将语言的语义模糊性作为一门重要学科进行系统性研究的相关成果较少。从结构主义到分析哲学,语言研究从静态走向动态,从一元走向多元,使现代语言学研究有跨学科、跨语言、跨文化的发展趋势。语义模糊性的研究也应顺应这种趋势,将研究的重心从阐述、描写转移至分析、解释。语义模糊性相关研究散落于各个理论学说中,本章对现有语义模糊性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归纳并进行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欧美研究回顾一、模糊语言学的建立

    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较新的学科,对其的研究不仅应涉及语言学相关学科,还应涉及哲学、逻辑学、认知学、心理学等学科。模糊语言学研究现状的特殊性在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均散落于各个学科之中,尚未形成关于模糊语言学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构建。这一问题从模糊语言学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便可见一斑。

    模糊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中对“范畴”这一概念的具体形态进行了论述。亚氏的“范畴”概念肯定了人类对一切事物的可认知性,将“范畴”等同于事物的本质。“范畴”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中世纪西欧著名的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标志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进入到朴素的范畴化阶段。范畴化作为语义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之一。其概念的出现也使得人类对于模糊性问题有了最初级的认识。

    皮尔斯(1902)曾经从哲学研究的角度给模糊性下过定义,认为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于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①皮尔斯将命题作为逻辑学意义上的“范畴”,认为“范畴”内部成员的归属问题存在模糊性。1923年罗素发表了著名的《论模糊性》,指出语言具有模糊性,将模糊性概念带入语言学研究中。他将颜色作为具有语义模糊性的语词进行研究,说明模糊性问题不是源于人的认识而是源于符号的本质属性。在哲学研究领域,许多哲学......

 




精彩内容
语义模糊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语义模糊性问题研究》全面回顾、探讨语义模糊性的历史及现状并对其中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了语义模糊性的类型、定义、产生根源与哲学基础等方面。通过从哲学、语义学、修辞学等不同角度梳理、辨析语义模糊性相关概念,揭示了语义模糊性的普遍特征与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该书提出了对语义模研究糊性问题从语言层面与言语层面两个视角进行研究的范式,并分别对两个视角的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考察,包括语义范畴本体特征、隐转喻、语法化、交际中的主体间性等多方面,涉及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多个方向。
  《语义模糊性问题研究》同时以日语为对象,对日语模糊性表达类型进行整理,结合日本社会文化与语言特征,进一步探索了新研究范式进行语义模糊性问题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