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学研究978754267197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67.74
6.3折
¥
10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李洪亮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ISBN9787542671974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11278247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洪亮,男,1976年出生于安徽蒙城。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
上编
引论
第一节 隐逸文学界定
一、研究者对隐逸文学的界定
二、类书中隐逸文学的体裁分类
三、本书的界定:狭义的隐逸文学
第二节 隐逸思想的来源及先秦两汉隐逸文学发展概况
一、隐逸思想的来源
(一)儒家隐逸观
(二)道家隐逸观
(三)司马迁的隐逸观
二、先秦两汉隐逸文学概况
(一)先秦:隐逸文学的滥觞
(二)西汉及东汉前中期:隐逸文学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学研究概述
第一章 隐逸文学创作与社会思潮及作家初始个性之关系
第一节 社会动荡引发的两类思潮与隐逸文学创作
一、隐逸思潮:士人的主动引退及无奈归隐
二、进取思潮:招隐、尊隐及抑制竞进之隐逸文学
第二节 作家初始个性与隐逸文学创作
一、作家初始个性与隐逸趋向
二、作家初始个性与作品中的隐逸要素
第三节 社会动荡、社会思潮、作家遭遇、初始个性与隐逸文学创作
一、作家个性与社会思潮的碰撞及其隐逸文学创作
二、隐逸文学创作的决定性因素:作家个性及个人遭际
第二章 物质生活与隐逸心态及隐逸文学创作
第一节 物质生活条件与隐者创作的关系
一、物质生活条件与士人心态
二、物质生活条件与士人的隐逸文学创作
第二节 彻底归隐之士的物质生活及其心态
第三节 半仕半隐者的物质生活与其隐逸文学创作
第四节 朝隐、中隐之士的物质生活、心态及隐逸文学创作
一、身在魏阙心念山林田园者的物质生活与其隐逸心态
二、谢胱、江淹的中隐心态与其隐逸文学创作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家族隐逸文学的独特价值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家族隐逸文学风格之纷纭流变
一、先秦、两汉家族隐逸文学情感、风格之凝重
二、魏晋家族隐逸文学风格之转变
三、陶渊明家族隐逸文学的至情与超脱
四、南朝家族隐逸作品风格之新异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家族隐逸文学的价值
一、家族隐逸文学风格多变的文学史意义
二、亲情对作家苦闷孤寂心灵的慰藉
三、家族隐逸文学中倾吐的作家真性情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家族隐逸文学的地位
一、家族隐逸文学在隐逸文学中的地位
二、家族隐逸文学在家族文学中的地位
下编
第一章 汉末、建安隐逸文学创作之低迷及原因
第一节 时代隐逸思潮与文学创作的不对称
一、汉末:隐逸思潮之兴盛与隐逸文学创作之低迷
二、建安:隐逸文学创作之衰微
第三节 隐逸组诗的情感抒写
第四节 庾信隐逸诗赋的“小园”情结
一、《小园赋》中的乡关之思及隐逸情怀
二、诗、赋“小园”意象的异同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学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唐以后隐逸文学发展概况
一、隋唐五代隐逸文学:浓重的佛道情怀
二、宋代隐逸文学:悠游下的苦闷及作品中的世俗气息
三、元明清隐逸文学:易代之际士人的激愤与无奈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学的价值
一、隐逸本身的意义更为突出
二、玄学、佛教的渗透:隐逸文学的内涵更为深广
三、凸显乱世中个人出处的矛盾、挣扎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学的影响
一、对唐以后隐逸文学大家影响一瞥
二、隐逸文学中的佛道思想
三、对当下的启迪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隐逸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思想更是普遍流行。受这种思潮的影响,隐逸文学创作也迎来了高潮,出现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不仅如此,隐逸文学创作一直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始终。《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学研究》对隐逸主题在魏晋南北朝每个阶段的特点的研究,对隐逸作品内部情感冲突的剖析,对各体隐逸文学之间关系的探讨,对隐逸思想与社会思潮关系的考察,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更准确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士心灵的律动,进而对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规律,文学创作与作家心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此外,对家族隐逸文学风格的考察,对于更真切地了解这一时期家族文学的创作,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精彩内容
隐逸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思想更是普遍流行。受这种思潮的影响,隐逸文学创作也迎来了高潮,出现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不仅如此,隐逸文学创作一直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始终。《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学研究》对隐逸主题在魏晋南北朝每个阶段的特点的研究,对隐逸作品内部情感冲突的剖析,对各体隐逸文学之间关系的探讨,对隐逸思想与社会思潮关系的考察,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更准确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士心灵的律动,进而对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规律,文学创作与作家心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此外,对家族隐逸文学风格的考察,对于更真切地了解这一时期家族文学的创作,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媒体评论
作者对隐逸文学发生因素的研究是圆融的,鉴于环境单方面揭示的片面性,他把社会环境、社会思潮与士人遭遇、初始个性融为一体,探究隐逸文学创作之因,避免了自己研究初始性格的片面性。
论著比较深入地总结了多体诗文思归、隐遁的的情思,论述其隐逸精神的一致性。
著作不仅似一般家族文学研究那样,把家族传统作为揭示家族文学的原因,如谢氏家族门风对谢灵运、谢胱等诗文的影响;并且挖掘了家族隐逸文学的个性,如作品亲情、温情的慰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