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论:全译插图本978722917660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控制论:全译插图本978722917660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8.58 4.9折 58 全新

库存5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诺伯特·维纳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76600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3170936

上书时间2024-11-2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诺伯特·维纳(1894—1964年),美国数家,控制论的创始人。在其毕生学术生涯中,维纳先后涉足数学、物理学、工程学、哲学、生物学,最后转向控制论研究,是二十世纪学识渊博的科学巨人。他建立了维纳测度,引进了巴拿赫-维纳空间,阐述了位势理论,发展了调和分析,发现了维纳-霍普夫方法,提出了维纳滤波理论,创建了控制论。其主要著作有《控制论》《维纳选集》《纳数学论文集》等。 作者简介: 刘佳,生于1985年,湖南娄底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学士、江苏科技大学文学硕士,自由译者,现居苏州。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 1 第二版序言 / 5 第一部分 导 言 / 3 第一章 牛顿时间和柏格森时间 …………………… 49 第二章 群体与统计力学 …………………………… 75 第三章 时间序列、信息和通信 …………………… 97 第四章 反馈和振荡 ……………………………… 145 第五章 计算机和神经系统 ……………………… 179 第六章 格式塔与一般概念 ……………………… 207 第七章 控制论和精神病理学 …………………… 223 第八章 信息、语言和社会 ……………………… 239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关于学习和自增殖机 …………………… 257 第十章 脑电波和自组织系统 …………………… 275 附 录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 一 什么是控制论? / 311 二 进步与熵 / 325 三 定型与学习:沟通行为的两种模式 / 365 四 几种通信机器及其前景 / 389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 
《控制论》是控制理论的奠基之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指出控制论研究的统是开放系统,并且分析了开放系统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吉布斯统计力学),研究了信息理论工具信号和数据特征的措述和量化手段,探讨了反在实现系统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开放系(计算机和神经系统)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控制论的称心概念“反馈”在格式塔、社会组织和个体行为中的影响细致展现了出来。第二部分探了自增殖机通过学习和自我适应以优化控制系统能的方法,以及脑电波和自组织系统的动态特性。
《控制论》突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确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全新范式,源于其中的“赛博朋克”(Cyberpunk)已成为广为人知的社会学符号。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控制论》是对控制系统理论的精彩诠释,从牛顿时间到伯格森时间,从反馈和振荡的精妙设计,到神经系统和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从控制论在精神病理学中的实践,到信息、语言和社会中的交互影响。其中每一个主题都深度洞察,每一章节都精彩纷呈。无论你是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寻求更深的理解和新的灵感,还是对科技饱含好奇心的学生,希望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这本书都将带你走进科技的前沿,让重新定义你对世界的认知! 此外,作为文化伟人图释书系之一,本书以插图和图说的形式插入了与内容相关的人物事迹、当时流行的一些学说及研究成果等资料,更适合读者阅读与理解。

精彩内容
内容简介: 《控制论》是控制理论的奠基之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指出控制论研究的统是开放系统,并且分析了开放系统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吉布斯统计力学),研究了信息理论工具信号和数据特征的措述和量化手段,探讨了反在实现系统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开放系(计算机和神经系统)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控制论的称心概念“反馈”在格式塔、社会组织和个体行为中的影响细致展现了出来。第二部分探了自增殖机通过学习和自我适应以优化控制系统能的方法,以及脑电波和自组织系统的动态特性。 《控制论》突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确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全新范式,源于其中的“赛博朋克”(Cyberpunk)已成为广为人知的社会学符号。

媒体评论
媒体/名人评论: 控制论的重要发展必定与对非常复杂的系统,或称复杂性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必将与我国的建设、世界及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联系在一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万百五 控制论身上体现出其既是普罗米修斯也是普罗秋斯的双重特性。它在传播过程中显示出对各种社会-文化氛围良好的弹性和适应能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彭永东 控制论将决定性地影响20世纪人与机器的历史。——北京大学教授 王洪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