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学研究: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978750965931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洛阳学研究: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978750965931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9.92 2.0折 1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占仓主编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59311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9436905

上书时间2024-11-2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洛阳大古都与洛阳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初论洛阳古都文化
从华夏民族的形成论“何以中国
“天地之中”的古都洛阳与“中”及“中国”
“中”的历史地理变迁及其文化意蕴——“天地之中”与“天下之中”的比较研究
从三代洛阳历史地位的变迁看先秦择都理念的发展
《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洛阳都城文化
从“光武都洛”看我国古代的建都思想
汉魏洛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地位
中国古代都城的“洛阳模式”——兼及洛阳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论中国古代多京体系中的两京主体制
长安与洛阳:都城区位的竞争与互补
东汉洛阳的国际化市场
从聚落分布试析汉代两京间的道路交通——以汉河东郡南缘区域为例
东汉建都洛阳与关西的没落
因袭与创新:隋代都城大兴与洛阳的规划思想比较
考古学视野下的隋东都洛阳城初探
考古学视野中的古都洛阳
从墓葬看古代洛阳的经济文化
古代洛阳水环境变迁与城市经济发展
“堰洛通漕”与“国阳胜地”:北魏洛阳城南新城区的开发
试论“底柱隘”对三门峡漕运的影响
洛阳“圣地圣城说”考论
唐宋时期洛阳政治地位的变迁
浅议洛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洛阳邙山出土竞诸器系联研究
洛阳太学汉石经周易研究与经碑复原
洛阳孟津象庄石象性质再探讨
洛阳汉魏石经与十六国北朝的政治演进及文教发展
从洛阳出土墓志看粟特人的祖先认同
隋唐荥阳郑氏北祖幼麟房墓志与世系构建
2000年以来洛阳唐代墓志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韩国史料中的洛阳印迹
洛阳东汉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洛阳墓志所见唐代家族认同与情感表达
从巩义出土墓志铭看北宋宗室妇女的风范
宋代西京分司官制度述论
钱幕文人集团的雅文化品位与洛阳地域环境的关系
……

洛阳历史名人与洛阳历史文化的传承
洛阳学构建与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




内容摘要

《洛阳学研究: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从夏商至周,对洛阳地区历史地位的认知由重自然环境到政治选择再到综合考虑,体现的是先秦时期择都理念的发展进程、“天下之中”地理观念和政治观念的发展,同时也是先秦国家发展进程的一种体现。
  夏代作为我国第一个早期王朝,其国家性质仍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即仍以血缘关系为社会的统治基础,整个国家是以夏族群为基础建立的,这种早期国家与秦汉以后的国家是有根本区别的,即其统治基础并不稳定,族群自身的实力发展是王朝统治的前提。当时所谓的都城主要是指以夏族人或是说以夏王族所在族群的聚集地为主建立起来的城邑,因此,早期的夏族人因各种原因迁移,寻找更合适的生存发展之地,夏代都城必然也有多处。只是到夏代晚期,夏人将都城迁至洛阳盆地,因其山环水抱,生态环境良好,有山险河险可据,所以才长期定居下来。因此,夏王朝早期国家的以夏族群为基础的不稳定的国家政体,决定了其选择洛阳为都邑聚集地,主要是出于环境和生态考虑,即选择更适宜夏族群的生存发展之地:靠近大江大河,有充足的水源;位于大河冲积平原之上,易于农耕发展;四面环山,又有天然河道防御,易于抵御外敌,保障安全;有山有水,自然资源充足。也就是说,洛阳盆地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满足了夏族群生存扩展的需求,是夏王朝选择在此长期定居为都的主要原因。
  商代的国家性质与夏代一致,也是以商族为核心建立的联合制国家,但商王对周边族群的控制权比夏代有所加强,并且其直接控制的区域和文化影响所及的区域都要远大于夏王朝。从甲骨文来看,商王朝已经建立了内外服制度,对周边族群所建立的方国或是商族人建立的诸侯国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如经济上要向商王室纳贡,军事上商王族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商王室可以到周边族群领地巡视等,并且因为商王朝控制的区域有所增大,商族内部不断地扩展分化,建立小的诸侯城邑,所以商王朝时,已经有了中心的概念,即出现了都城中心观,商王所在的城邑为国家中心之所在,甲骨文中称之为“天邑商”或“大邑商”。具体到洛阳地区,因为洛阳地区是夏王朝后期的中心所在地,所以,商灭夏以后,首先要控制的便是夏族所在的核心区域,控制了夏族的核心区域便是替代了夏王朝的正统地位,因此偃师商城是商灭夏以后首先建立的具备都城性质的城邑,其目的便是政治上彰显商王朝对夏的取代,军事上加强对夏族核心区域的控制。可以说,商王朝选择洛阳盆地作为最早的商都,彰显代夏的政治目的是最主要的。但随着商王朝统治的逐渐稳定,必然要寻找更合适商族发展的聚集地,以扩大其影响力和对周边族群的控制力。距离洛阳不远的郑州,既具有洛阳地区的生态环境便利,便于商族的发展壮大,又离夏王朝的核心区域不远,便于加强对夏遗民的控制,于是就成为商代早期都城的重要所在地。但因商王朝与夏王朝一样,也是早期王朝,仍以商族为核心,所以尽管商族不断在周边地区建立军事重镇,如垣曲商城、湖北黄陂盘龙城等,来加强对周边族群的控制,但毕竟是一个联合政权国家,对周边族群方国的控制力时强时弱,不断变化,并不稳定,在考古学上也有体现,在二里岗早期势力扩展最大,后逐渐收缩,在晚期殷墟时期又有所加强,控制区域有所增大。正因为这种政权的不稳定性,所以其都城同夏代一样也是不稳定的,随着商族群的迁徙不断变换。文献记载商人前八后五的迁徙即是这种体现,这些迁都或是因为政治原因,或是因为自然灾害,或是因为追寻生存资源等,直到商王盘庚时将都城迁至今安阳,才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商代晚期的都城中心观,即甲骨文中的“大邑商”和“天邑商”概念。所以在商代早期时,商人以洛阳盆地为最早的都城,原因主要是代夏的政治示威以及对夏王朝核心区的统治,真正的都城观念当时并未形成。
  ……




精彩内容
2017年9月25~27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共同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洛阳市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洛阳分院、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共同承办的“洛阳学靠前学术研讨会”在千年古都洛阳隆重召开。来自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以及北京、陕西、湖北、江苏、辽宁、山东、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市、自治区)的数十家高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新闻媒体的18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洛阳大古都与洛阳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洛阳历史名人与洛阳历史文化的传承、洛阳学构建与洛阳靠前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激烈的讨论,并就如何传承发展辉煌灿烂的洛阳历史文化以及如何规划洛阳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早在2014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就提出“开展洛阳学研究”以及组织召开“洛阳学靠前学术研讨会”的倡议。2016年3月,张新斌撰写的题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要旗帜鲜明地叫响“洛阳学”》的呈阅件,经时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魏一明、院长张占仓的联名推荐后,得到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的肯定性批示。2016年初,组织开展洛阳学研究以及召开洛阳学靠前学术研讨会被列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重大研究专项,并由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于当年4月提出《洛阳学靠前学术研讨会实施方案》《洛阳学靠前学术研讨会拟邀请人员名单》《洛阳学靠前学术研讨会邀请函》等。2016年底,在张占仓院长的组织策划下,《中州学刊》2期刊发了《千年帝都洛阳人文地理环境变迁与洛阳学研究》《河洛文化和洛阳学》《洛阳学与地方学研究》《洛阳学研究的文献基础与思路》等一组洛阳学研究文章。首批洛阳学研究成果的正式推出,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2017年初,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再次将洛阳学研究作为该院2017年的三项重大研究专项之一,并正式启动“洛阳学靠前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在会议筹备的过程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副院长袁凯声以及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等领导多次出席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协调会。张新斌所长还带领唐金培、田冰等同志专程赴陕西师范大学拜访并邀请在西安学(长安学)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朱士光、侯甬坚等教授。在侯甬坚教授的引荐下,张新斌一行又拜访了正在西北大学访学的洛阳学研究的主要发起人——日本明治大学东亚石刻文物研究所所长气贺泽保规教授,并对他及他的研究团队发出参会邀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