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学978703045854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儿科学978703045854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8 3.8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玲玲,吴震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58544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8612275

上书时间2024-11-2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 一、基础方面

??? 二、临床方面

?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

??? 一、胎儿期

??? 二、新生儿期

??? 三、婴儿期

??? 四、幼儿期

??? 五、学龄前期

??? 六、学龄期

??? 七、青春期

? 第四节?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 生长发育

?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 一、遗传因素

??? 二、环境因素

? 第三节? 体格生长

???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 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 四、体格生长评价

? 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 一、骨骼

??? 二、牙齿

??? 三、生殖系统发育

? 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

???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 二、感知觉的发育

??? 三、运动的发育

??? 四、语言的发育

??? 五、心理活动的发展

? 第六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 一、能力测验

??? 二、适应性行为测试

? 第七节? 心理行为异常

??? 一、儿童行为问题

??? 二、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 三、学习障碍
 ……

第三章? 儿童保健原则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七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八章? 免疫性疾病

第九章? 感染性疾病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内分泌疾病

第十七章? 儿童急救

补充阅读书目及

主要参考文献

主编推荐
  《儿科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医学专业本、专科学生,成人高考学员,以及从事各层次医学专业教学、管理工作者参考、学习使用。 

精彩内容
  《儿科学》简要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的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儿科学》主要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各项指标的标准和测量方法;儿科保健原则及接种;儿科的病史采集、记录和体格检查在内容、程序、方法以及分析判断等方面自身的特点;儿童用药特点;小儿液体疗法;小儿营养物质代谢特点和营养需要量;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等。重点讲解营养性疾病、新生儿疾病、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循环、呼吸、消化、血液、泌尿、神经与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后介绍临床上常见的儿童心肺复苏(CPR)、急性呼吸衰竭及小儿急性中毒方面的内容。CPR强调婴儿及儿童复苏与新生儿复苏的不同点;讲解儿童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及小儿中毒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原则。
   《儿科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医学专业本、专科学生,成人高考学员,以及从事各层次医学专业教学、管理工作者参考、学习使用。 
   

媒体评论

                                                                                    
                                            
                                              **章绪论
  ●掌握: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熟悉: 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的研究对象为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研究内容为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儿童保健、康复及各种疾病的预防。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地细化发展,如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和免疫、急救等。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特色的学科。围生期医学是介于儿科学和产科学间的边缘学科,一般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由于此期的婴儿经历了从宫内向宫外环境的转换,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问题。
  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
  儿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儿童。由于儿童时期机体不断生长发育,所以儿童有别于成人的不同特点。
  一、 基础方面
  1. 解剖在形态上明显与成人不同,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 cm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在体格检查时必须熟悉各年龄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临床问题。
  2. 功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此外,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期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功能紊乱。
  3. 病理由于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即使同一病因也能引起儿童与成人不同的病理表现和疾病过程,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则引起大叶性肺炎。
  4. 免疫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如母体的IgM不能通过胎盘,因此新生儿期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时期sIgA和IgG水平均较低,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小年龄儿童特别重要。
  5. 心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征不同,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和心理需求,提供相应措施,通过训练因势利导促进发育;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养,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二、 临床方面
  1. 疾病类型儿童疾病的类型与成人有非常大的差别,如儿童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而成人则以粒细胞性白血病居多。此外,不同年龄儿童的疾病种类也有很大差异,如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婴幼儿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等。
  2. 临床表现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婴幼儿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凶险。
  3. 诊断婴幼儿无法表述病情,年长儿对病情的表述常不准确,必须详细倾听家长陈述病史,同时进行全面准确的体格检查。发病的年龄和季节,以及流行病学史往往非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正常值常不相同,应该特别注意。
  4. 治疗儿科的治疗应该强调综合治疗,既要重视对主要疾病的治疗,也不可忽视各类并发症的治疗,因有时并发症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护理和支持疗法,尤应注意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支持。小儿的药物剂量必须按体重和体表面积仔细计算,并且要重视适宜的体液出入量和液体疗法。
  5. 预后儿童疾病往往来势凶猛,但如能及时处理,度过危重期后,恢复也较快,且较少转成慢性或留下后遗症。
  6. 预防预防接种是儿科工作的重要方面,已有不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得以避免。目前许多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已经受到重视,如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与儿童时期的饮食有关;成人后的心理问题也与儿童时期的环境条件、心理卫生有关。
  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等功能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其分为7期,以便熟悉掌握。
  一、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母亲妊娠期间如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或宫内发育不良等。该期应重视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二、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日的时期。由于此期由母体内转为母体外生活,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差,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日,称围生期,此期发病率及死亡率**,须做好围生期保健。
  三、 婴儿期
  自出生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此期生长发育极其迅速,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四、 幼儿期
  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同时活动范围渐广,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此期小儿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有限,应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五、 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此时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更加迅速,知识面扩大,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增强。此期小儿活动范围广,仍应注意安全防护。
  六、 学龄期
  自入小学始(六七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
  七、 青春期
  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2~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2~4岁。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但神经和内分泌调节不稳定,易引起心理、神经方面的异常,故应进行生理、心理和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第四节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医学在儿童疾病诊治、儿童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隋唐时期已有多部儿科专著问世,如《诸病源候论》和《小儿药证直诀》等,16世纪中叶中国人发明的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比欧洲发明牛痘接种早百余年。
  进入19世纪后,西方儿科学发展迅速,并随着教会进入我国。20世纪30年代西医儿科学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至40年代儿科临床医疗规模初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于儿童的医疗卫生事业非常关心。在城乡各地建立和完善了儿科的医疗机构及儿童保健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儿童的生长发育监测、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疫苗的接种、“四病”(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病、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的防治得以落实,儿童中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治。
  目前我国儿童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变化,严重的营养不良和急性传染病已经少见,因此,研究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儿童保健学、研究儿童罹患各种疾病后得以尽量完全恢复的儿童康复医学受到重视。2011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改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更明确要求。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2005年人类基因组DNA全序列测定*终完成,对于人类攻克目前威胁生命健康的疑难疾病具有里程碑意义。分子生物工程学的进展已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重大疾病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必将在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产生重大突破。21世纪在生物—医学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将涉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本质性问题,对儿科学的进展产生重大影响。基因组学、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模式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组合形成了系统生物医学,系统生物医学对儿科学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这些研究将解析人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寻求干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儿科学正处于解决这些问题路径的源头上。患儿,男,8个月,分别于生后6个月、7个月患上呼吸道感染,7个半月时患麻疹。
  【问题】为什么该患儿反复发生感染?
  【分析与解答】因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小结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的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简单介绍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思考题】
  (1) 简述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 何为围生期?
  (朱玲玲) 
  第二章生长发育
  ●掌握: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熟悉: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了解: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地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为质的变化。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地成熟状况。
  **节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不论从总的速度或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总的规律有助于儿科医师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正确评价与指导。
  1.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如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1年,尤其前3个月增加很快,为生后的第1个生长高峰;第2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2个生长高峰。
  2.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其他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这种各系统发育速度的不同与其在不同年龄的生理功能有关。
  3.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从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简单到复杂);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先会看、听、感觉事物,逐渐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判断(低级到高级)。
  4.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正常范围,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不同个体影响的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 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趋向,如皮肤、头发的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对传染病的易感性等。严重影响生长的遗传代谢缺陷病、内分泌障碍、染色体畸形等更与遗传直接有关。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性别有关。
  二、 环境因素
  1. 营养儿童的生长发育,需充足的营养素供给。当营养素供给比例恰当,加之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使生长潜力得到**的发挥。宫内营养不良的胎儿不仅体格生长落后,严重时还影响脑的发育;生后营养不良,特别是第1~2年的严重营养不良,可影响体重、身高及智能的发育。
  2. 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的阻挠作用十分明显。急性感染、长期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