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978751661283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5.64
2.0折
¥
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徐平华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12835
出版时间2014-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8355497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徐平华,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微观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区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理论、国有企业改革、就业,出版《就业与增长》《企业形象经营》等著作十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当代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关系概论
第一节. 资源配置及其方式……………………………………………1
一、资源配置的内涵……………………………………………1
二、资源配置的原则……………………………………………2
三、资源配置的方式……………………………………………4
第二节.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5
一、市场的内涵…………………………………………………5
二、市场体系……………………………………………………6
三、市场机制……………………………………………………8
四、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10
五、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12
第三节.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4
一、政府的内涵…………………………………………………14
二、政府的特征…………………………………………………15
三、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17
四、政府的资源配置手段………………………………………21
第四节. 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边界………………………………23
一、政府失灵与市场的作用边界………………………………23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边界………………………………26
第五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3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 32
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37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计划管理及效果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一五”计划………………………43
一、我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43
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市场机制衰微………………………46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个体私营经济衰微………………51
四、“一五”计划………………………………………………55
第二节.“大跃进”与严重经济困难…………………………………59
一、“大跃进”运动……………………………………………59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62
三、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及调整………………………………63
四、计划管理体制的调整………………………………………67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与经济波动…………………………………69
一、“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冲击……………………………69
二、“三线”建设………………………………………………72
三、“洋跃进”运动……………………………………………75
四、计划管理体制的变化………………………………………77
第四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79
一、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分析…………………………………79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弊端…………………………81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作用的发挥及成效
第一节. 从“计划调节为主”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85
一、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历史性转变…………………86
二、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87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开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初步发展……88
四、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91
五、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96
六、80年代的经济发展………………………………………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0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102
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03
三、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对外开放的扩大……………………106
四、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08
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开………………………………110
六、90年代的经济发展………………………………………112
第三节. 新世纪市场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强化………………………115
一、加入WTO和融入全球市场…………………………… 115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117
三、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建立…………………………………120
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122
五、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124
六、新世纪的经济发展………………………………………126
第四节. 市场化改革与“中国经济奇迹”…………………………129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129
二、经济繁荣与市场化改革…………………………………132
第四章. 当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现状分析…………………………………135
一、市场主体现状分析………………………………………135
二、市场体系现状分析………………………………………138
三、政府经济职能现状分析…………………………………140
第二节. 当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要问题…………………………142
一、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善……………………………………142
二、市场体系不健全…………………………………………145
三、对外开放面临新挑战……………………………………148
四、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滞后…………………………………150
五、民生保障中政府缺位……………………………………153
六、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156
第五章. 2014—2020年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的政策取向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的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157
一、2014—2020年政府和市场关系调整的指导方针………157
二、2014—2020年政府和市场关系调整的目标任务………159
第二节. 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160
一、完善产权保护制度………………………………………160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62
三、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164
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166
第三节.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169
一、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169
二、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171
三、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172
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174
五、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177
六、健全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179
第四节. 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181
一、放宽外商投资准入………………………………………181
二、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183
三、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184
四、改革对外贸易管理体制…………………………………187
五、加快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188
六、扩大内陆沿边开放………………………………………190
第五节. 完善政府经济职能…………………………………………191
一、进一步简政放权…………………………………………192
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94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196
四、加强可持续发展职能……………………………………198
五、加强公共管理职能………………………………………200
第六节. 强化政府促进公平职责……………………………………201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02
二、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204
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206
四、建立更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208
五、发展医药卫生事业………………………………………209
结束语…………………………………………………………………213
参考文献………………………………………………………………215
内容摘要
一、资源配置的内涵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的分布和安排,以满足人们无限而多样化的需要。按照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解释,人的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一是生理的需要,也称生存的需要,如饮食、居住等,这是最低层次的需要。二是安全的需要。如免受伤害、免于疾病、免于失业等。三是情感的需要,如归属感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四是尊重的需要,如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等。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潜力的实现、对理想的追求等需要。一般说来,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种产品的需要是有限的,但是原有的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因此,人们的需要或欲望实际上是无限的。
与此同时,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资源却是有限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大体分成两类: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自由取用物品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其数量在一定条件下是无限的,如空气等。而经济物品则数量有限,即具有稀缺性。所谓资源,指的就是具有效用同时又稀缺的经济物品,包括各种自然资源、消费品、生产资料、土地、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甚至时间等,只要它们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同时又数量有限,都属于资源的范畴。
由于人们的需要是无穷的,而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资源是稀缺的,因此,人们就有必要对资源作出合理的安排,以使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这些安排包括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在收入有限的条件下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如何消费等。
二、资源配置的原则
资源配置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其配置效率就越高。反之,其配置效率就越低。如果资源的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的需要,这时,资源配置就处于最优状态。评价资源配置是否处于最优状态,主要有两个标准:效率标准和公平标准。效率和公平是人们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也是资源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效率原则。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当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福利减少、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一个人的福利增加,境况变得更好,这时,资源配置就处于最优状态,达到最高效率。经济学上把资源配置的这种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实际上,帕累托最优的标准是以反证法的逻辑方式给出的,即如果要判断一种资源配置状态是否最优,可以设想把这种状态予以改变,然后把改变后的状态与原先的状态进行对比。如果改变后的状态比原先的状态要好,那么就说明原先的状态不是最优的。如果改变后状态不如原先的状态,就说明原先的状态优于其他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完全实现。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通常是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的提高是以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为代价实现的。在现实经济中,可以对受损失者进行补偿。如果受损失者得到补偿之后,受益者的境况仍然比过去好,那么,社会福利就是增加的。因此,只要资源配置的改变在总体上使受益者所得多于损失者所失,就可以看作是有效率的。
二是公平原则。评价资源配置状态的优劣,仅有效率标准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拥有生存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原则。而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也可能会出现极少数人拥有大多数资源,而绝大多数人只拥有较少资源的情况,这显然不符合平等原则。因此,评价资源配置的状况必须引入另一个标准,即公平标准。公平是指人们福利的均等化,尤其是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衡量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在0(绝对平等)到l(绝对不平等)之间变动,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0。国际上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明收入分配趋于绝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2—0.33之间为相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属于比较适度,0.4以上则被认为是收入分配趋于绝对不平等状态。
三是效率和公平兼顾原则。效率和公平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两大准则。但是,这两者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即要使经济有效率,就必须使报酬有差别,使收入有差距,但这会影响到公平;而要使收入均等化,又会影响到效率。例如,过高的个人所得税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但也会使效率降低,因为它会促使人们少工作和多休闲,或少消费和多储蓄。过多的失业补助金和救济金可以改善低收入者的处境,促进社会平等,但也会妨碍效率,因为它会使失业者不急于寻找工作,使低收入者不急于提高效率和努力工作。因此,在实际资源配置中,社会不会遵循单一的效率原则或公平原则,而是效率与公平兼顾:或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或者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或者两者并重。
……
……
精彩内容
本书从历史、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和理论、实践两个方面,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和教训,以事实论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论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意义;而后分析当前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后对2013-2020年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指导方针、目标和主要政策进行阐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