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80.28 6.3折 ¥ 12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金学智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88691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0808961
上书时间2024-11-20
一、匠心妙构
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西晋]陆机《文赋》
大匠不以式囿人,而能信手拈来,法存其中,皆成妙构。
——陈从周《苏州环秀山庄》
苏园入口的空间艺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艺术创作同样如此。一幅画的第一笔从何处开始,一首曲子开头采用怎样的乐思,一篇小说先从哪里写起,一首诗的第一句写什么……这都是重要而又极费推敲的,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质量。所以,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个园林的开头,是园门的入口,或者说是入口一带的空间安排。苏州有些园林的入口,确乎是惨淡经营的,颇能耐人寻味。应该说,苏州园林基本上是高墙深院式的“城市山林”。它虽然位于繁华的城市里,但其中的环境却十分幽静,具有那种“山林美”,能满足园主或人们的休息、游赏、颐养、逸乐等种种需要,以松弛精神上的紧张,排除红尘中的烦扰,维持生理心理的平衡。为此,苏州园林总是用高墙围起来,尽可能与“城市”隔绝,从而保持其山林性格。
鉴于苏州园林的审美特征,评价其入口艺术应该有三条标准:其一,在物质空间上具有隔断尘嚣的功能,即尽量少让尘氛进入高墙深院,借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为了环境保护,应尽量抵制噪声、烟尘之类的污染进入园中;其二,与之相应,必须尽量不让清幽静美的境界外泄,务使园内和园外的环境判然有别,从而使人们进园之后,顿生“别有天地”之感;其三,能促使作为审美主体的游人在入园过程中进行心理上的净化,为游园审美作精神上的准备。
苏州的留园,地处阛阓闹市,但是,其园林不但藏于宅后深处,而且从沿马路的门厅到宅后的园林,其间还妙有一条作为入口的窄长曲折的过道夹弄。细心的游人会察觉,进了门厅,必须从厅右转入曲而狭窄、左折右拐的长长过道,其间还数经天井、过厅和面向大天井的敞厅,再折入窄弄,而至“古木交柯”后的前廊。这一系列空间组合的变化,大小不一,宽窄不一,明暗不一,走向不一,是用了寓变化于单调的手法,其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动人的景观,只是让人们在空间中徐徐行进,又不感到太乏味,而且内心充满期待。这一入口的空间过渡,在审美心理准备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留园窄曲的过道夹弄,不但在客观上能隔断尘嚣,而且能使人们收敛视域,约束眼量,从而在进入主景区后倍添豁然开朗、眼目一亮之感。这种作用,可以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来印证。武陵渔人先是看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继而进入洞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才顿时感到“豁然开朗”“土地平旷”,于是,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均展开眼前。试想,如果渔人的视觉心理不经过狭长幽邃的山洞空间的约束,能通过对比产生那么强烈的开朗感、明亮感和清新感吗?这正是“空间暗转”——通过窄曲空间以强化开朗空间之手法的审美效果。当然,留园入口与桃源入口之所以有异质同构之妙,还在于它们能令人收敛神志,排除杂念,洗涤久染的尘襟,进行心理的净化,使凡尘俗念不带或少带到园里面去。
还应指出,当人们在留园经过由暗而明、由窄而宽的“暗转”,来到“古木交柯”的天井前廊【图1,见书前彩页】,就可见迎面是一排精巧典雅、图案各异的漏窗,影影绰绰,扑朔迷离,窗外主景区如画的山光水色,似真似幻,隐约可见,令人想起《老子》的道家之言——“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令人品味不尽……这,是一种美的掩映,一种艺术的延宕。
文震亨《长物志》说,“凡入门处必小委曲”。对照留园的入口来看,它不只是小委曲,而可说是大委曲了,这是欲扬先抑、欲露先掩的艺术手法,造园家称为“抑景”。当人们几经曲折来到了“古木交柯”前,造园家还再要以“漏明墙”——开有一排漏窗之墙“唯恍唯惚”地挡住去路,必欲人们拐绕过去,这才让主景区豁然开朗地显露其“庐山真面目”。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的亮相,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就让人感到一曲琵琶弹得格外美,格外动听,格外有魅力。留园入口空间的“犹抱琵琶”——曲曲折折,遮遮掩掩,“千呼万唤始出来”,也能让人感到豁然开朗的主景区格外广大,格外亮丽,格外旷远,如同桃源仙境。留园入口的空间艺术,在全国园林中堪称翘楚!
再说苏州拙政园,中部的腰门才是原来的园门,而原大门和腰门之间,也有一条狭长的夹弄,它也有约束人们视野的作用。当人们步入园门,迎面就是一座黄石假山挡住人们的视线,这种空间处理,近似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等一行人是这样入园的: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
其实,这是曹雪芹的夫子自道。一个“挡”字,一个“趣”字,说明他确乎胸有丘壑,精通造园入口的空间艺术。
写文章,有“开门见山”一法,是把需要给人知道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遮掩躲闪,让人一目了然。建造园林,则反其道而行之,有“进门见山”一法,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花木挡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而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让人渐入佳境,从而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感到妙趣无穷。拙政园的入口正是如此,人们除了翻山穿洞而入之外,必须绕过假山屏障取道西侧小径,或穿过折西复折北的曲廊,才能向东进入全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当人们站在远香堂北平台上,才可见楼台亭阁,山水风物,纷至沓来,眼界为之一舒!这种“进门见山”的屏障,造园家称为“障景”,其功能是遮蔽和深藏园景,保障幽静,促成含蓄,营造意境,隔离尘氛……这多种功能和效果,都是园林审美所的。
在苏州沧浪亭,入口的空间艺术又别开生面。它既无狭长夹弄的曲折过渡,又无假山屏障的遮蔽阻挡,而且园景露多于藏。而其入口的艺术处理,全靠园门之外的一湾清流及架于其上的曲桥【图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水有着精神上的隔尘作用和洗涤作用。当人们在俯瞰沧浪,信步过桥而入园时,就有可能感到眼目清凉,尘虑濯净,这种清流“洗心”,也是一种有效的审美净化……
建于苏州虎丘二山门内的拥翠山庄,对门前山坡地势的因借,也有利于隔尘。这个山地园的前部,建在垒砌的高台上,并围以书有“龙虎豹熊”擘窠大字的高墙,这都有利于锁住园景,而当人们踏上门前作为必经之路的一级又一级的石阶时【图3】,便可能产生“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似的感觉,这也有其空间隔尘和逐步进行审美净化的功能,让人产生“别境”之感。
此外,还有耦园、艺圃、怡园……各有各的巧妙,用一句俗话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原载《苏州杂志》1990年第1期)
艺术不欲只弹一曲
——园林洞门形式、功能琐谈
园林里少不了粉墙,而粉墙上又往往需要开辟洞门。粉墙和洞门,二者表现为“隔”与“通”,亦即“实”与“虚”互补相生的关系。所谓洞门,是不装门扇,中间纯露空明的门,它是园林构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粉墙和洞门,隔中有通,实中留虚,就能生发出种种审美功能来。
洞门有哪些类型和形式,又有哪些功能呢?就类型说,它基本上可分为抽象型、具象型和象征型三大类。每一类中又有种种形式,当然,这些类型、形式、功能往往交织在一起,以下按类型略述其种种形式,适当举以审美实例,必要时兼析其构景功能。
一、抽象型
抽象型,亦即几何型,以方形、圆形为基本形式。
所谓方形,实指长方、六方、八方等类,而非指正方形,因为正方形以其四边相等,不符合形式美的规律,且不说它有悖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黄金分割律,就看苏州园林里也无一例,而出现的是长方式的洞门,其左右侧壁为长边,上面顶板为短边,这就既否定了四边的相等,又节省了墙壁的空间,人们行走还极方便,但这又与民居常态无甚区别。而园林作为艺术,其粉墙上的洞门还需要求异求变,因此往往由两边较长的直长式衍变,再变而为狭长式,或称为“手板式”,或称为“朝笏式”,这似乎属具象型了,其实,这并非真去模仿朝笏,而是它有似于朝笏,故应属抽象型。此洞门见于苏州艺圃假山西侧的墙上,门的顶边还略带弧形。与其相近的还有“执圭式”,即顶呈圭角形,它们的特点都是更节省墙壁空间。
长方式洞门的上边再求变化,还有“入角式”洞门,而应用更多的是“茶壶档式”洞门。如狮子林的“听香”洞门,这是从“茶壶档轩”移植过来的,但也并非真是模仿茶壶之档,只是有些相像而已,故亦属抽象型。“茶壶档式”的上边比起直线来,只是稍加微妙的“曲折”变化,但予人的美感就不一样了,如狮子林“燕誉堂”前檐廊两侧的洞门就如此。“茶壶档式”洞门还有饰以角花的,如留园“鹤所”的洞门,既有变化性,又有装饰性,它作为景观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故称“造景”,此门还与留园东部建筑的富丽风格协调。“茶壶档式”还被发展为“回纹茶壶档”“葵式茶壶档”等。
至于横长式洞门,因限于粉墙的长度和园林的空间,较少见。留园“清风池馆”有此式,但其门框的三边以微妙曲折改变了僵硬的直线。苏州虎丘万景山庄也有这种横长式大门,三边均为直线,上有“亦山亦水”门额,因其阔大,很有气派。
正方形或长方形求异求变,就走向正八方、长八方、正六方、长六方等各式,留园曲溪楼下的八方式“曲溪”洞门及其门框外景物,就一再进入摄影家的镜头:或是峰石亭树,或是山水轩楼,极富审美情趣,这种功能称为“框景”。长八方式洞门,见于留园“古木交柯”西墙,墙上辟窄门隔中有通,通往狭长天井——“华步小筑”,节省了墙面,增加了层次,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这称为“隔景”。
正方形的洞门在园林虽然绝迹,但抽象的正圆形洞门却极多,一般称为“圆洞门”或“月洞门”。如将其比作圆月,则它又属于具象型了,这也未尝不可,但本文仍将其归入抽象型。月洞门的审美效果,可近看,可远观。先说近看,如狮子林燕誉堂前庭院的月洞门【图4】,以砖细为薄框,团栾如月,圆满,其中景为湖石花坛,配置石笋花树,铺地亦绚丽,这一“框景”画面,有如团扇之美。再说远观,如沧浪亭南端有一月洞门,门前有一条近于S形、弯环如许的曲径,曲径两侧,为竹篱,竹篱内为竹林。于是曲曲的竹篱、弯弯的曲径、圆圆的洞门、青青的翠竹……组成一幅风格清幽的画面,门内隐隐还可见翠竹曲篱,却不知伸向何方,真是“似往已回,如幽匪藏”,这就倍添了曲径的导引性和洞门的吸引力,引人入内,此之谓“引景”。当然,这一月洞门本身和周围景物巧妙地组合,又可称为“组景”。如果说,沧浪亭以竹篱、曲径、月洞门来“组景–引景”,那么,艺圃则是以池水、曲梁、月洞门来“组景–引景”,其石梁不但三向曲折,而且贴水而过,人行其上,宛如凌波微步,并走向“浴鸥”月洞门。沧浪亭与艺圃两种“组景–引景”,一旱一水,各有千秋,可谓曲尽其妙!
拙政园枇杷园的云墙和“晚翠”月洞门,也是多功能的,其作用是把枇杷园从远香堂东南隔离出来,而此月洞门又颇具吸引力,这是“隔景–引景”。进入枇杷园,嘉实亭、玲珑馆映入眼帘,若再从月洞门回望山上雪香云蔚亭,则如在环中,这又是的“框景”。
苏州园林的月洞门除了砖细薄边而外,也多无边的,如艺圃“浴鸥”月洞门,更显得比较轻灵,均不同于北方园林月洞门敦实稳重的厚边。月洞门,还宜于构成“套景”。所谓“套景”,指前后两个洞门相套,这是由于线性透视规律的作用,近处的必然较大,而门内不远处的另一洞门则必然略小,这种二门在视域中相套,能增添空间层次和审美趣味,是之谓“套景”。艺圃西南角的小院有“浴鸥”“芹庐”两个月洞门,从不同的方位可看到不同的套景,极有情趣。拙政园“梧竹幽居”亭有四个月洞门,更有变化,被称为“环洞亭”。当然,长方形门也可构成套景,的如拙政园玉兰堂的前檐廊,进廊前也可见两侧长八方形门的相套,显得典雅而深静,它为园林增添了一道富于别趣的景观,不过这不是洞门,而装有白缮门扇,左右门的白底上有黑字对联一副:“名香播兰蕙;眇墨掸岩泉。”设计别致,联语更增文采风流。
月洞门还有“分景”功能,如拙政园“别有洞天”月洞门,分割了截然不同的中部和西部:中部表现为平远特征、疏朗布局、水乡风味,自然而淡雅,山林宛自天开,更加“四壁荷花三面柳”,极富水韵;而西部则景观密集,高低错落,建筑往往出奇制胜,或耸亭山巅,或浮廊水边,鸳鸯厅更华丽别致……有了月洞门“分景”,二者的对比就更鲜明,艺术性格就更为突出。
月洞门求变求异,就有椭圆形洞门,一般称“鹤子式”洞门,如杭州西子湖畔的郭庄就有此式。鹤子式再向纵长变化,则称为“上下券式”,苏州史家巷庞宅曾有此式。而直长方式如果上有券而下无券,则称券拱式洞门,这在寺观园林用得更多一些,如常熟兴福寺的“夕晖”洞门。
二、具象型
具象型,亦即物象型,它是对客观存在种种具体事物形象外部轮廓所作的极简炼而形象的概括和模仿。扬州园林象的,当推小盘谷的“寿桃式”洞门,门上还连着桃枝桃叶,苏州悬桥巷王宅也曾有桃式洞门。扬州何园有“新月式”洞门,月儿弯弯,颇为醒目,但这种形式人们进出不很方便,因而也不多见。葫芦,其形态优美,寓意吉祥,常和神仙故事连在一起。沧浪亭廊间就有“葫芦式”洞门,特小,这就更具吸引力,引得人们必欲钻进去一观。进去后,可见这里狭弄中是一个以黄石壁山为主小庭,确乎能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这一“引景”是成功的。
此外,苏州畅园待月亭廊间有“贝叶式”洞门。上海豫园有“莲瓣式”“如意头式”洞门,装饰性颇强,秋霞圃则有“茶壶式”洞门,把手和壶嘴形象……这些都是在形式美方面竞异求变的结果。
有一类具象型,它既简单而又略带抽象的性质,如“海棠式”洞门,这是由四个外向的半圆组合而成。这种形式很美,也不难做,所以园林里用得较多,狮子林“探幽”“涉趣”洞门就是海棠式,景效。扬州片石山房有“剑环式”,这是海棠式的纵长变形。无锡寄畅园又有“草头式”洞门,这既是模仿,又可看作是海棠式的减省,仅由三个外向的半圆组合而成,下有脚。苏州鹤园有“定胜式”洞门,这是借鉴了民间形式的“定胜糕”,它又颇像银锭,所以又称“银锭式”。它的抽象性在于原来是一个正圆,左右各被内向的圆弧切去,而成“定胜”之形。
具象模拟型洞门中,除“海棠式”外,较普遍被采用的还有“汉瓶式”,如狮子林荷花厅西、沧浪亭明道堂西等,均有这种形式。环秀山庄补秋舫后墙两侧,有互对的简易汉瓶式洞门,人们若站在门外往里观照,可见大小二瓶相套,其情趣又不同于月洞门的两两相套。“汉瓶式”的种种变形,和它相近似的,《园冶》中有“花觚式”洞门、“蓍草瓶式”洞门等。
洞门功能中有一类“疑景”,它与“套景”有所不同。套景是门与门相套,二门均可出入,而疑景则是门与其中的漏窗相套,门内无路可通,其中只是创造了一个有变化的视觉空间。沧浪亭有多处“疑景”,试举二例:其一是具象的贝叶式洞门,视线穿过洞门,正对着一个优美的圆形漏窗,窗旁还有绿蕉掩映,它弥补了一片粉墙的单调。其实,小院乃一方死角,但有了此门窗,就化死为活,出现了赏心悦目的美。这种似通而实隔,可赏而不可通,是“设疑”手法所生之效。其二是双耳汉瓶式洞门,其弧曲形的线条构成复杂而流丽,是视线穿过天井,可看到对面墙上有方形网纹漏窗,与瓶门“叠合”而为瓶上的美丽纹饰。人们以为这又是不通,然而拐个弯却是可通的。军事家贵虚虚实实,善用疑兵。《孙子兵法·计篇》概括了“兵者诡道”的规律,武艺如此,文艺同样如此。沧浪亭也善用“诡道”,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此乃园林设计的可贵之处。
三、象征型
所谓象征型,往往是建立在一种符号——某种抽象或者具象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是一种超越于形式之外富于意蕴的代表物。
型的象征型洞门是“天圆地方式”。早在《易·说卦》中,有“乾为天,为圜”,“坤为地,为方”之说,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也写道:“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这一观念意义长期地积淀下来,成为民族的共同心理结构,虽然今天科学证明它是不正确的,但在中国建筑史上,北京天坛取圆,地坛取方,北京北海五龙亭中重檐攒尖的龙泽亭,也上为圆,下为方,故又称“天地”亭等,这些都体现为“天圆地方”的象征形式。
月洞门的“天圆地方”,从立面看,其门框并非纯圆形,它上面大部分为圆,但靠近地面处则两边各自反向构成小小的方形回纹,这就是“天圆地方式”。从形式上看,它上圆下方,上清下浊,线形丰富,具有装饰性,而且比起纯圆形来,“天圆地方”还显现出一定的稳定感来,实例如留园的冠云台、怡园的入口庭院、木渎羡园的延青阁前庭等均可看到这种形式。当然,此时此地,人们很可能只感知其形式之美,这也无妨。然而,当这种观念意义与周围景境相契合,而人们又自觉或朦胧地对这种契合有所感悟时,就会击节赞赏其妙。典型实例是苏州虎丘“小吴轩”东的望苏台,其地处于山顶上,就配置天圆地方式的月洞门用以“借景”。人们如联系此门意蕴而走出门外放眼观赏,也许更会感到眼前天地寥廓,苏州的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真可说是以吴地为“小”了,这种感受把“天圆地方”和“一望无际”联系在一起了。
上面所说的“贝叶式”如果易地以建,那么也可属于象征型。贝叶,即印度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水沤后可以代纸,古印度人多用以写佛经,故贝叶式长期以来积淀着宗教的象征意义,其形状为朝上的一张叶子,较宽阔而稳定。一般园林固然可以用这种美的形式,但用于禅寺园林还可获得更深一层的观念意义。作为禅寺园林的狮子林就有这种“贝叶式”洞门。当识者走出此门,眼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