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地区十种蒲公英分类学地位研究978756109719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北地区十种蒲公英分类学地位研究978756109719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2.58 6.3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杰,邢艳萍,宁伟

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1097199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1023114

上书时间2024-11-19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植物系统分类学研展
1.1.1形态特征分类研展
1.1.2解剖学分类研展孢粉学研展
1.1.3植物染色体组学研展
1.1.41.1.5植物化学分类学研展
1.1.6植物分子生物学分类研展
1.2蒲公英属植物分类学研展
1.2.1蒲公英属植物形态特征研展
1.2.2蒲公英属植物系统分类学研展
1.3蒲公英属植物其他方面研展
1.4蒲公英属植物分类鉴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东北地区蒲公英属资源异位保存与形态特征鉴定
2.1试验材料
2.2试验方法
2.2.1东北地区蒲公英属种质资源踏查
2.2.2东北地区蒲公英属种质资源异位保存
2.2.3东北地区蒲公英属种质资源整理,
2.2.4形态特征鉴定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3.1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资源圃的建立
2.3.2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分类鉴定

2.3.3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形态特征
2.4结论与讨论
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收集整理的意义
2.4.1
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2.4.22.4.3蒲公英属植物分类结果评价
2.4.4蒲公英属植物新增特征指标与分类要点补充
2.4.5蒲公英属植物形态特征分类的局限性
第三章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分类学证据
3.1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解剖学分类证据.
3.1.1材料与方法
3.1.2结果与分析
3.1.3小结
3.2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微形态分类学证据
3.2.1材料与方法
3.2.2结果与分析
3.2.3小结
3.3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染色体组学证据
3.3.1材料与方法
3.3.2结果与分析
3.3.3小结
3.4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化学分类学证据
3.4.1材料与方法
3.4.2结果与分析.
3.4.3小结.
3.5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分子系统学验证

4.1材料与方法
4.1.1试验材料.
4.1.2试验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PCR结果
4.2.1
4.2.2
东北地区蒲公英属ITS序列组成东北地区十种蒲公英种间差异比较
4.2.3
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
4.2.4
4.3结论与讨论
4.3.1
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ITS序列优越性
ITS序列分析可作为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形态特征分类佐证4.3.2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蒲公英属植物分类鉴定研究意义
5.1
5.2关于蒲公英属植物分类证据及分类要点补充
“喙基比”
5.2.2叶片稳定特征
5.3东北地区蒲公英属种间亲缘关系化趋势初探
5.3.1
微形态特征证据
染色体组学和分子系统学证据
蒲公英属植化趋势初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内容摘要
第一章概论

蒲公英(Taea.xacum.)是菊科(Com positae)蒲公英属(TaraxacumF.H.Wigg.)植物,也是菊科舌状花亚科(Subfam.Liguliflorae DC.)最进化的类群之一。蒲公英已被国家卫生部列为药食同源食品,同时蒲公英作为大宗中药材早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录。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草本植物,其研究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唐《新修本草》(苏敬,659年)有“叶似苦昔,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的记载;宋《本草衍义》(寇宗爽,1116年)有“蒲公英今地丁也,四时常有花,花罢飞絮,絮中有子,落地即生,所以庭院间亦有者,盖因风而来也”之说;宋《本草图经》(苏颂,1020一1101年)更有“蒲公英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平泽田园中皆有之。春初生苗,叶如苦苣,有细刺,中心抽一茎,茎端出一花,色黄如金钱,断其茎有白汁出,人亦啖之,俗称蒲公草”。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590年)中亦有“地丁,江之南北颇多,它处亦有之,岭南决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的说法。

蒲公英属植物属于世界性植物,全世界约有300多种。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中已记录有79个种(包括7个存疑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其中西南和西北地区分布最多。由于蒲公英属植物种内形态变异较大,其分类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东北草本植物志》(2004年版)将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的蒲公英属分为19种1变种3变型,而《中国植物志》(1999年版)记载东北地区分布的蒲公英为11种。由于东北地区蒲公英属资源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也是我国药材市场主要供应基地之一,且选择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资源进行蒲公英属植物分类鉴定研究具有资源类型优势。所以,本书选择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资源进行蒲公英属植物分类鉴定研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蒲公英属植物分类鉴定研究属于植物最难分类种属之一。其中,最新版《中国植物志》记载:“蒲公英属许多种常无融合生殖或天然杂交而形成新植株。但是,这些无融合类型个体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因而其生物学种难以确定,种间界限难以划分。”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分类学研究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种质资源的分类标准,无法准确地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就是借助于植物形态构造、生活习性的比较研究,找出各种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将复杂的植物界分门别类,建立一个能反映植物系统发育规律的分类系统,研究各类群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中的既有本身特色又有必须吸收其他各门学科资料的综合性学科。植物分类学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用比较、分析和归纳方法将植物分门别类,依据植物界自然发生和发展的法则,予以有次序地排列,叫作分类(classification),或解释为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分类阶元系统(system of categories)。掌握了对植物系统研究中所阐明的植物类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即可进一步了解植物界的进化过程,在利用和改造植物时,也就能够从中找到方向性的基本准则。把各种植物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给以正确的名称叫作命名。命名是进行植物分类的必要手段。正确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考查文献资料以及和已知的植物种类进行分析比对,从而确定植物名称的过程,叫作鉴定。鉴定是进行植物分类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直以来,世界上对蒲公英属植物资源的分类鉴定研究都相对薄弱,并且对蒲公英属植物分类鉴定与修订工作较少,这也主要是由于蒲公英属分类研究工作较困难,蒲公英属已被公认为植物界最难分类种属之一。另外,采用原有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已经不能为现有蒲公英属植物进行分类鉴定了,造成现有蒲公英属植物种质资源较混乱,没有系统统一的界定。因此,亟须加强对蒲公英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方法进行详细研究。原有的蒲公英属植物研究都是以形态学,或简单地辅助于解剖学或染色体学研究。但是,植物形态学的传统分类学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客观反映植物种间差异,同时,蒲公英属植物分类鉴定研究也常忽视生态条件对同一物种的形态建成的影响,以致使有些类型表现出许多形态变化,难以准确划分,所以应采用系统分类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详尽研究。“植物系统分类”是由印度著名植物分类学者古尔恰兰·辛格(Gurcharan Singh)

在《植物系统分类学》(2008年版)(Plant Systematics:An Integrated Approach)书中诠释的。它是在传统分类学的基础上,进行解剖学、微形态学、细胞染色体学、化学信息学及分子系统学的综合研究。寻求更多的分类证据及要点,通过对不同水平层次的研究,来建立蒲公英属分类的科学鉴定体系,揭示蒲公英属植物的分类规律。另外,东北地区是我国蒲公英属植物较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也是一些重要代表种的主要分布地之一,也是我国蒲公英药材主要供应产地之一,采用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具有资源类型优势。因此,通过对东北地区蒲公英属分类鉴定研究,会x蒲公英属分类鉴定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并为此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1.1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植物系统分类学是指对植物有机体种类和多样性,以及任何一种与多种之间关系......









精彩内容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概述、东北地区蒲公英属资源异位保存与形态特征鉴定、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分类学证据、东北地区蒲公英属植物分子系统学验证、结论与讨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