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海978752051453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听海978752051453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1.24 6.3折 4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霍达 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14538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9662902

上书时间2024-11-18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霍达,女,回族。国家一级作家,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在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受国务院表彰。著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八百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中国文学很高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以及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很好文学奖、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很好文学奖;长篇小说《补天裂》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并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评为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十部很好长篇小说之一,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很好文学骏马奖、北京市很好图书奖;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很好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很好报告文学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很好文学骏马奖、炎黄杯当代文学奖、首届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很高奖及“3?15”金质奖章;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首届全国卫生题材文学一等奖;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很好剧本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其插曲《难诉相思》获太平洋影音公司云雀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很好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国四十周年全国很好电影剧本奖;散文《义冢丰碑》《烟雨文武庙》获庆祝香港回归征文全国一等奖;散文《为了那片苍天圣土》获全国政协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很好征文奖。此外,还著有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长篇报告文学《搏浪天涯》,电影剧本《秦皇父子》《鞘中之剑》,电视剧本《飘然太白》《江州司马》《失落的明珠》《年轮》《苍天圣土》,话剧剧本《海棠胡同》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字译本及港台出版的中文繁体字版多部。出版有六卷本《霍达文集》、八卷本《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系列》、九卷本《霍达文选》。曾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写作中心活动,赴英、法、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挪威、芬兰等十余国进行学术交流,并曾出任开罗电影节靠前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等职务,生平及成就载人《中国当代名人录》和英、美版《世界名人录》。

目录
辑 九州履痕

 我站在长城上,倾听

 “奇石”记

 渔家傲

 戏非“戏”

 水乡魂

 喀什河畔“姑娘追”

 海空星河

 感受“以人为本”

 听海

 第二辑 异域游踪

 美洲月

 游子情

 漫步撒哈拉

 远东雪

 碑

 天涯倦客

 走向金字塔

 悠悠尼罗河

 会见水上勉

 雅丐

 第三辑 台湾纪行

 四十春秋两岸情

 谒台湾郑成功祠

 空门红颜

 “总统”秘书的家事

 第四辑 港岛札记

 烟雨文武庙

 沧桑宋王台

 香港的起点

 莞香缥缈香江源

 清末文人看香港

 似是而非的“阿群带路”

 百年沧桑“占领角”

 九龙腾飞话半岛

 往事历历说“新界”

 九龙寨城挽歌

 情天恨海七姊妹

 吉士笠街随想

 历史上的“东方之珠”

 故垒无寻西营盘

 阅尽不平的太平山

 “六不”钦差叶名琛

 轰动一时的“毒面包案”

 “鬼子六”割让九龙

 香港与太平天国

 麦当奴与“公赌”闹剧

 九龙有条赫德道

 漫步港岛话填海

 寂寥旗杆屋

 铜锣湾的午礼炮

 两个罗便臣

 投降港督杨慕琦

 夏悫道和夏悫军政府

 割辫之刑和剪辫不易服

 不受欢迎的港督戴维斯

 般咸道与文咸街

 吾土吾民

 梅轩利遇刺

 寻根寻到黄帝陵

 独具风采的“新界”清代民居

 屏山文塔聚星楼

 英勇悲壮的“新界”抗英斗争

 寻访“太平公局”

 水淹英勇祠

 吉庆围铁门纪事

 义冢丰碑

 爱国老人邓圣时

内容摘要

清末文人看香港

薄暮时分,从九龙半岛□南端的尖沙咀丽晶酒店一眼望去,维多利亚港水平如镜,对岸的港岛中区巨厦林立,万家灯火,在海面上垂下流光溢彩的倒影,仿佛面前是海市蜃楼。

正如西方的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东方明珠香港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百五十年前,港岛还是峰峦叠嶂,临海处分布着几个渔家村落。鸦片战争之后,香港落入英人之手。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涌入和自由贸易的开展固然刺激了它的经济繁荣,但凿山填海、开路筑屋却是中国人付出的心血汗水。短短的时间内,太平山麓楼宇鳞次栉比,街衢纵横,海湾舟楫如林,香港崭露头角,引起相对封闭的内地人的好奇,这在当时一些著名文人的笔下,曾有生动的反映。

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等职的何绍基,一八四九年奉命到广东主持乡试,乘轮船途经澳门、香港,有诗纪游。诗中说道:“火激水沸水轮转,舟得轮运疑有神。约三时许七百里,海行更比江行驶。不帆不篙惟恃炉,炉中石炭气焰粗。有时热逼颇难避,海风一凉人意苏。”这大约是何老先生头一次乘坐火轮船,那种新鲜感表露得淋漓尽致,堂堂朝廷大员也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他形容香港市容曰:“一层坡岭一层屋,街石磨平莹如玉。初更月出门尽闭,止许夷车莽驰逐。层楼叠阁金碧丽,服饰全非中土制。”香港全岛皆山,房舍都在坡岭上建筑,他的描写很真实。“服饰全非中土制”一句恐怕仅指洋人,当时的港岛华人,男性仍然长袍马褂,脑后垂着大辫子,女性则旗袍、纂发,他们虽被清廷无情抛弃,却不改爱国之心。“初更月出门尽闭……”正是当时的情形,港府每晚十时实行宵禁,华人一律不许外出,而洋人车辆则通行无阻。这分明是殖民主义者露骨的种族歧视,何老先生却还有几分夜郎自大地嘲弄洋人:“其人丑陋肩骨干修,深目凸鼻须眉虬。言语侏离文字异,所嗜酒果兼羊牛。”当然,由于何老先生是“高等华人”,所以洋人似乎还很给面子,听说他是书法大家,纷纷敬求墨宝。于是何老先生十分得意,乘醉挥毫:“谓余书有辟邪用,试悬老腕惊群酋。平生足迹遍行省,今日得此韵外游。万怪鱼龙窥醉墨,近仙楼与杏花楼。”

何老先生在香港的这番表演,百年之后在我们心中所引起的“效应”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比何绍基稍晚一些,江苏昆山书生王韬于一八六二年从上海来港。王韬有一个绰号叫“长毛状元”,据说他曾到南京参加太平天国的殿试,获头名状元,这恐怕只是讹传。不过他的赴港,倒真是与太平天国有关。王韬曾以“黄畹兰卿”的名字上书天王洪秀全,建议他不要攻打上海,而应联合英法,专攻曾国藩部,与清廷争天下。这封信为清军所获,缉捕甚急,王韬乘船来港避难。他到港之时,香港的建设方兴未艾,在他的日记中有所反映:“……往游下环,见工人之凿山填海者,不惮劳瘁。下环颇有树木山水之胜,景物幽邃,人家萧寂,迥异上中环之市廛尘溢、甚嚣尘上也。”“英人始辟此岛时,仅千余人。今生聚贾贩者,不下二十万众,瘴气渐轻,不致富人矣。”王韬系一落魄文人,在香港当然不会受到像何绍基那么高“规格”的接待,玩得那么开心。王韬开始很不喜欢这个“蕞尔绝岛”,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乃抵粤港,风土瘠恶,人民椎恶,语言侏离,不能悉辩。”“终日独坐,绝无酬对,所供饮食,尤难下箸。饭皆成粒,坚粒鲠喉,鱼尚留鳞,锐芒螫舌。肉初沸以出汤,腥闻扑鼻;蔬旋漉而入馔,生色刺眸。既臭味之差池,亦酸咸之异嗜。嗟乎!”王韬是江苏人,当然习惯于苏菜而吃不惯粤菜,所以贬得一塌糊涂,三餐难咽,度日如年,如今我们设想他当时那副狼狈相,觉得十分有趣。但王韬终于还是习惯了这方水土,住了下来,并于一八七三年创办《循环日报》,几乎每期必有他撰写的评论,论说国是,鼓吹洋务,呼吁变法,文锋犀利,观点鲜明,一时名重海内外,对香港早期的文化、新闻事业有所贡献。

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晚清诗人黄遵宪,曾先后任大清国驻日本、英国使馆的参赞和驻旧金山、新加坡领事馆的总领事,借用今天的话说,“由于工作关系”,多次途经香港,并有诗作,一八七〇年有《香港感怀十首》。其中一首写道:“酋长虬髯客,豪客碧眼胡。金轮铭武后,宝塔礼耶稣。火树银花耀,毡衣绣缕铺。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诗中“酋长虬髯客,豪客碧眼胡”颇形象生动。“金轮铭武后”一句,作者自注“香港城为域多利,即女王名也”。所谓“域多利”,即维多利亚,指中环一带,这是香港□早开辟的城区,由首任港督砵甸乍命名为维多利亚城。中国有史以来仅出过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所以黄遵宪以“武后”比维多利亚女王。而“宝塔礼耶稣”当是指基督教教堂的高耸塔楼,并非真的什么宝塔,中国文人即使在描写西洋事物时也喜欢用传统文字和意象。“火树银花……”句描述香港夜晚彩灯齐辉之情形,当时是内地不曾见到的稀罕物,与何绍基对香港的新奇感受可谓异曲同工。

自然,黄遵宪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外交家、改革家,香港在他眼中当不仅具繁华豪奢,更是一片□□辱国的伤心之地,“遣使初求地,高皇全盛时。六州谁铸错?一恸失燕脂。凿空蚕丛辟,嘘云蜃气奇。山头旗猎猎,犹自误龙旗!”真切地体现了痛失大好河山的悲怆情怀。




主编推荐


霍达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女作家。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已经影响了几代读者群体,至今仍不已,正版销量超四百万册;长篇小说《补天裂》同时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奖、电视剧奖;《红尘》《万家忧乐》同时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与全国报告文学奖,这种在同一届大奖评比中跨文体双丰收的殊荣是同时代作家极为罕见的。

霍达先生主张“史学家的终点,小说家的起点”的文学创作原则,字里行间敢于“直面血与火,讴歌民族魂”。她的文字里始终有一种浩然正气在鼓荡奔腾,既有气壮山河的呐喊之声,又有鼓瑟吹笙的温文尔雅,小说作品功力深厚,游记作品亦是精妙。《听海》一书共分“九州履痕”“异域游踪”“台湾纪行”“港岛札记”四部分,前两部分主要是记述国内的风土人情及赴西欧讲学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异国他乡的美丽风光夹杂偶遇骨肉同胞的惊喜之情;后两部分内容则重点涉及港台地域,是“港岛札记”部分占了全书很大的篇幅。

《港岛札记》诞生于香港回归祖国前夕,作者为创作表现新界人民抗英斗争的长篇小说《补天裂》,远赴香港,亲身踏勘历史遗迹,广泛釆访各界人士,多方查寻、挖掘史料,在长篇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也写下了一批集知识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札记,对香港的历史是被英国殖民统治前后的历史,做了详尽的梳理和厘清。烟雨文武庙、沧桑宋王台、血染吉庆围、水淹英勇祠……在这些和着血泪的文字面前,所谓“港独”思潮是何等荒唐!香港回归已经二十多年,捧读这些文字,仍然令人感到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品读价值。欢迎各界关注、收藏。
 



精彩内容


《听海》是作家霍达的一部游记,全书分为四辑,*辑主要是抒写国内的美丽风光;第二辑描摹迷人的异域风情;第三辑是台湾宝岛的风土人情;第四辑则厘清了香港自鸦片战争后被割让后的悲惨境况。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大作家,她的游记不仅仅是走马观光,有着极为强烈的爱国情怀贯穿其中,信手写来,看似信马由缰,实则思维缜密,文思泉涌,全书涉及面广,既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深刻的人生哲理,又有民俗风情的印记和香港的百年苦难印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阅读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