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恕诚唐诗研究论集978756764748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余恕诚唐诗研究论集978756764748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08 4.9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恕诚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7647480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1660529

上书时间2024-11-17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余恕诚(1939-2014),安徽肥西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安徽省政协委员、第八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先后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教学名师、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著有《唐诗风貌》《“诗家三李”论集》《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等书,与刘学锴合撰《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资料汇编》《李商隐诗选》等著作。



目录

1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

初唐诗歌的建设与期待

论唐代的叙情长篇

战士之歌和军幕文士之歌——从两种不同类型之作看盛唐边塞诗

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兼论中国诗歌高潮期的时代政治特征

李白与长江

杜甫与唐代诗人创作对赋体的参用

□奏与心源——韩诗大□唐诗的若干剖析

韩白诗风的差异与中唐进士阶层思想作风的分野

李贺诗歌的赋体渊源

“诗家三李”说考论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对心灵世界的表现——兼谈李诗研究的方法问题

从“阮旨遥深”到“玉溪要眇”——中国古代象征性多义性诗歌之从主理到主情

樊南文与玉溪诗——论李商隐四六文对其诗歌的影响

论□□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

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

晚唐两大诗人群落及其风貌特征

论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

编后记



内容摘要

 《余恕诚唐诗研究论集》:

 初唐宫廷诗的性情无疑是贫乏的,并因性情贫乏而风骨不扬。由唐太宗《帝京篇》等诗所奠定的时代审美文化取向,就不曾重视性情。比较起来,齐梁宫体诗虽然淫靡,但其中尚多少透露了一点盘旋于诗人心底的情绪意趣。《帝京篇》指示给诗歌创作的,不是从根本上改造性情,而是抽去齐梁诗中品位不高的情调,转向可以不与性情相干的对外部世界的铺陈。胡应麟所谓“视梁、陈神韵稍减,而富丽过之”(《诗薮·内部》卷二),即已准确地把握了其间的□化得失。《帝京篇》等诗,把文教、武功、台榭、金石、沟洫、麟阁等作为咏歌对象,风气既开之后,宫廷诗人往往围绕应制、颂美,以语言辞藻供给应付,而实际性情则可以搁置一边。著名的宋之问《龙门应制》:“彩仗虹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东城官阙拟昭回,南陌沟塍殊绮错。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竭力展现作者颂美的才能,整篇都是带祥瑞气息的铺陈,而非真情真性的表现。宋之问诗压倒了东方虬同题之作,夺得武后所赐的锦袍,荣耀之极。可以想见,一时间审美文化导向,就是这样地只要巧妙颂美而忽视真实性情。宫廷诗的审美风尚限制了宫廷诗人性情的表达和发扬,而宫廷诗人自身的不足,又正好投合了宫廷诗的审美风尚。诗歌的性情问题,在宫廷诗人和宫廷诗的范围内是解决不了的。此时诗歌要想重新拥有性情,只有走出宫廷,实现审美文化从宫廷到社会人生的转化,才有可能在表现日常生活和人生价值的同时,充分弘扬诗人主体性情,展开理想的新□面。

 诗中得见性情的,在初唐主要是宫廷以外诗人,以及沈俭期、宋之问、杜审言等在贬逐失意中的作品。但性情是有不同类型和等差的,王绩的情调与时代主潮分离。“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情”(《过酒家五首》其二),他的性情在远离世俗和长日昏饮中消歇而未能得到发扬。对盛唐人的性情有导夫先路意味的是四杰。四杰在开朗、热情、富有进取意识方面,跟盛唐人比较接近。但四杰较多地承袭六朝的藻绘习气,性情有时不免让藻绘所掩。如王勃的行旅、送别诗虽有名篇,但多数作品大部分笔墨用于描绘景物,结尾处的一点抒情往往因其薄弱而与写景不够相称。骆宾王的边塞诗,主要用力亦在于铺排,如与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一是奇情奇境相得益彰,一则被典实词藻占据主要篇幅,削弱了慷慨之气。四杰有功名的意念,有所向往,有所不平,又毕竟缺少宏大的社会理想和人生抱负,难免“浮躁浅露”(《大唐新语》卷七)。他们寄希望于上层,抱怨嗟于命运,在仕途上惶惶然踯躅张望。给人的感觉还是信心不够,精神力量不强。青春少年式的情调和内质稚弱正相表里。四杰主体精神之弱,在短篇中也许难见,在长篇中则比较明显。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以主要篇幅铺叙长安的繁华和王公、富豪、贵少、娼家的奢靡享乐生活,那种客观描绘,似讽似羡,诗人的主体意识并不突出,而结尾一自伤寂寞,一自述遭回,谓其对权贵的批判缺乏力量虽不免皮相了一点,但以赋体结末宛然寓讽为其辩解,亦终嫌勉强。从通体看,尚缺乏李白、杜甫长篇那种笼罩全□、贯通各个关节的精神力量。

 陈子昂高倡风骨,作品亦以此为突出特征,但陈诗的艺术感染力并不强。拿他的理论与创作对照,可以看出有风骨的意识,尚需有相应的性情予以充实。陈子昂《感遇》一类作品似乎主要凭兴寄显其风骨。兴寄可以偏于理性,与性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现不一定相同。“其诗以理胜情,以气胜辞。”(《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理和情、气和辞本应统一。当前者胜过后者的时候,必定人为之功多而自然生气少。王世贞云:“陈正字……托寄大阮……第天韵不及。”(《艺苑卮言》卷四)姚范云:“射洪风骨矫拔,而才韵犹有未充,讽诵之次,风调似未极跌荡洋溢之致。”(《援鹑堂笔记》卷四十)王世贞与姚范是就才韵风调言其不足。而胡应麟则把历来论陈子昂时如影之随身的“风骨”给离析开了:“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

 ……



精彩内容
本书依照作者的主要学术方向分成四类。,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研究。收入《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李白与长江》等五篇论文;第二,唐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研究。收入《杜甫与唐代诗人创作对赋体的参用》《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等五篇论文;第三,李商隐研究。收入《樊南文与玉溪诗》《论小说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等论文;第四,其他唐诗研究。收入《“诗家三李”说考论》《论20世纪的李杜研究及其差异》等四篇论文。全书围绕以上四个方面力图更全面展现余恕诚先生的学术贡献,特别是其坚持从作家作品出发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可以使广大读者更为系统的了解余恕诚先生的学术思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