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0.73 6.3折 ¥ 49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小波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1222166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12279317
上书时间2024-11-14
穿越与超越
——序刘小波的《穿越云层的光亮》
梁鸿鹰
刘小波的理论评论文章在报章上经常能够看到,系统阅读他近些年来的文论,则是在收到评论集《穿越云层的光亮》之后。在我看来,理论批评需要具备一定的穿越与超越能力,这既来源于扎实的功底、开阔的视野,也来源于追求批评的独异性的自觉意识,这很难能可贵。
超越的根底在于理论支撑。文学批评所具有的专业性、当下性、针对性,只有在理论引领之下才能得到体现,作为一位活跃于当下文学批评领域的青年才俊,刘小波有很好的理论思维习惯,善于接受理论滋养,注重学理分析,其批评在理论牵引轨道上的运行,有助于克服实践中的被动,避免人云亦云。他认为,以代际划分和规范对作家的评论,是有问题的,比方所谓的“90后”作家,很可能是被迅速收编的一代,他们作为青春一代人写作周期较短,尚未体现出一种代际特征,更没有描写出特定年龄段的生活,亦步亦趋地模仿,无法实现自我的超越,这便是有理论支撑的分析。事实上,在“90后”作家的创作中,恣意的想象,错位的代际书写,同质化、失真的生活想象,科班出身自带的匠气,以及以个人主义叙事为荣耀,反复撰写关于“内在性”的童话故事,或无限放大身份危机等,使得不少作品陷入一种独唱,无法引起更多共鸣,对青年当下“90后”创作来说,无疑是善意的提醒,表现出较为自觉的理论意识。
穿越也好,超越也罢,独特的洞见和发现必不可少。刘小波相信,批评自身是一种原创,批评要有灼见,好的文学批评并非被动的阐释,而是一种勇于探索之后的发现。在刘小波看来,无论什么样的作品,文本呈现出来的意味只是冰山的一角,还有大量的东西深埋于水下,需要批评家发扬探险精神去进行求索。借助理论武器对文学作品进行学理性分析、学术性讨论,并不只是陷入一种“强制阐释”,才是文本“水下探险”的题中之意。比如他在《“经典冲动”与当前长篇小说书写》一文中认为,“经典冲动”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创作束缚,甚至会扰乱经典形成的正常生态,使得长篇小说书写与评价陷入一种无序状态,无益于催生真正的经典。再如,他在《增强战争书写的硬本领》一文中指出,世界文坛上有一股战争书写的力量提倡“战壕派”真实,认为只有亲历战争才有资格书写战争,作品来自于战壕里的亲历。“实际上,绝对真实不可能完全实现,叙述本身就是一种介入,面对战争这同一个底本,不同的叙述者会有不同的述本。”于是,他进而指出,文学发展到今天,不应简单地将虚构等同于作为叙事范畴或体裁的“虚构作品”,它其实是一种在许多非虚构叙事作品中也较常见的写作策略。“战争书写在这一区分中表现得更为重要,因为在不背离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正是虚构实现升华,让文本更具震慑心灵的力量。”
批评也可以是一种带有人文关怀意味的实践。刘小波作为批评者另外一个可贵之处是,他对“不知名者”的关注。他回忆起刚到四川大学求学的时候,有老师上文学课时多次提及当下文学的泛化,其大意是人人皆可当作家,作者甚至比读者还要多,说不定川大旁边的九眼桥也成立了作家协会,而搞理论的、搞批评的人,应当具有一定的精英意识,不要做“桥洞”批评家。但刘小波对此不以为然,他自称在自己的批评中,多次做了“桥洞”批评家,并且还乐此不疲。在他看来,即便是文学“泛化”了,写作仍是神圣的,每一位写作者都值得尊重,如果愿意在自己的批评中关注到不同类型的写作者,是一件幸事,而不是以“身价”“名望”和资历等论创作的短长。这些观点同样非常中肯。那些普通而平凡的写作者很难以个体身份进入文学史视野,但作为群体的他们不容忽视,文学批评者、文学教育者对他们不必怀有偏见。在他的文学批评中,对不少“非著名”作家他都投去了关注的目光,相反,对一些文坛大家,他倒还未着一字,这不是说他不尊重名家大家,而是觉得关注他们的人太多太多。很多普通而平凡的写作者尚没有被关注到。在他的文学批评中,对青年写作比较侧重,虽很多文字都直指问题,但出发点是善意的,因为对一个处于写作初始时期的作者来说,往往能见度不高,而且寂寂无名,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善意的批评与提醒,都是有益的。
刘小波所具有的大文学视野意识也很值得关注。在他看来,文学诚然在当前遭遇到了一定的危机,但能够说明人们都不需要文学了吗?显然不是,文学的功能在延伸,文学力量的削弱不仅没有,反而影响力逐步扩大,文学的力量无孔不入,只不过文学阵地发生了转移,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流行音乐、网络游戏这些新兴的娱乐形式都在分担文学的功能,它们和文学的关联没就此彻底割裂,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文学担当起了更为重要的职责,作为这些新兴娱乐产品艺术性的根基出现。影视剧的改编立足文学,借助文学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出圈”,《平凡的世界》《一九四二》《白鹿原》《人世间》这些影视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离不开文学。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获得诺奖,五条人乐队从一个县城走向全国,其背后都有文学的功劳。他发现,近年来文学的怀抱越发敞开,仅从诺奖看,非虚构、戏剧、歌词都被囊括。动漫、“剧本杀”等,都彰显着文学的力量,这种开阔文学视野,对批评事业很有助益。
刘小波作为当下文坛一位勤奋、热情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这本文学评论集是他对自我成长之路的一次集中检阅,涵盖了文学评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维度和层次,对文学创作及批评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象、典型的作家作品,他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文坛现象中抓住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剖析,如近年文学创作中的“代际书写”“经典冲动”“城市”“同质化”“博物书写”“地方性”等,一些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他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当下文学创作不无裨益。他曾在文艺学专业进行过多年研读,对符号学、音乐艺术等有过较深入研究,其文学评论在文学跨界研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对所关注的文学与音乐、文学与影视,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的跨界融合等,阐释每每有独到发现,体现了一个青年学者的良好学养和敏锐眼光。我愿借这篇小文,祝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未来事业发展中取得更多新收获。
是为序。
2022年10月28日
《穿越云层的光亮》收录作者近年来的批评文字。“现象寻踪”对当下文坛的热点现象与前沿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作家素描”以刘震云、罗伟章、王占黑等为个案对老中青几代作家的创作进行综合性论述。“小说小评”以短平快的形式跟踪文坛新作,快言快语点击热门新作。“文学跨界”则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探讨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与融合。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穿越与超越能力,这既来源于扎实的功底,开阔的视野,也来源追求批评的独异性的自觉意识。作为作者的首部文学评论集,是他对自我成长之路的一次集中检阅,涵盖了文学评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维度和层次,从纷繁复杂的文坛现象中抓住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剖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