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8.22 6.3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德)扬·魏勒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82543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6068361
上书时间2024-11-07
作者介绍
[德]扬·魏勒
生于1967年,知名记者、小说家。其作《玛丽亚,他不喜欢》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ZUI成功的处女作之一。魏勒的小说累计售出超300万册,其中已有多部被改编为电影。创作小说之外,魏勒还撰写专栏、剧本,为有声读物配音。
译者介绍
邱娟,毕业于青岛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CATTI德语二级笔译,有18年的德语翻译经历,长期担任出国考察学习团组、来华交流访问团组的陪同翻译,承担各类论坛和会议的口译、笔译工作。
大家都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其实我的期望一点都不大,也不复杂。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我刚刚被家人给推出来,要面对一个全然未知的夏天。然而,罗纳德·巴本,也就是我的父亲,让我仅有的期待统统都化为泡影。这真是了不起的杰作。更糟糕的是,经历了几周前的事件,我的余生已经毫无希望。所以,压根谈不上我还会抱有什么期待。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失望中或许也夹杂了一丝惊喜。旅客们纷纷离开站台,只剩下巴本先生和我站在原地。我俩的距离可能只有十来米,我看到的并不是我的父亲,而是我自己。
罗纳德·巴本,那个形象模糊不清的人,那个照片上看不清楚,脸藏在一顶帽子下,被罩在阴影中拍糊了的人,我的父亲,就像三十多岁的我的翻版。我们都有着扁宽嘴、高颧骨,学校里某个老师曾将此形容为“北欧人特征”,可能事实也是如此。尽管不太理解,我还是把这种形容当成了对自己的夸奖,因为这让我觉得自己充满神秘感。他也有和我一样高高突起的额头,有一头细软的、介于淡金色和金黄色之间的、半长的、至少不算很短的头发,发型有点奇特,不像是疏于打理,倒更像是自然生长的,发丝上的光泽依稀可见。当他走向我的时候,我还透过歪歪扭扭架在他鼻梁上的眼镜看到了我浅蓝色的眼睛。他的眼神中同样混合了惊讶与好奇,我的眼睛绝对不会欺骗我。他表现得既像个孩子,又像一个老态龙钟的人。罗纳德·巴本给我留下了一种混乱而又复杂的印象,人们常常可以在年老的男人脸上看到那样的神情 —— 带着随年龄增长而与日俱增的怒气,并透过他们刚刚推上去的眼镜寻找着什么;同时,他看起来又有些激动不安,情绪有些异常,就像一个被香气和灯光弄得眩晕的小男孩在飞快地围着圣诞树跑来跑去 —— 正为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挑选礼物带来的快乐而晕头转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竟出自同一个人。罗纳德·巴本看上去既苍老又年轻。显然,事情也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接着是他的外形和体态。精致的巴本先生展现出来的样子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那种成功商人的样子,他反倒更像一个柔弱的小男人。巴本也没有身穿我想象中的西装,而是穿着牛仔裤,上面系着一条略微磨损的腰带,仿佛拎小牛犊用的麻绳。他的白色衬衫看着有点肥大,鞋子的款式非常老土,还有些破旧。虽然能看出来他打理过,但这乍一看就像场灾难。他还穿了一件薄款灯芯绒夹克,那颜色令人作呕。尽管如此,夹克的扣子一颗都没少。上衣胸前的里袋鼓鼓囊囊的,从里面探出一片纸和一支油墨毡笔来。
他只比我高一点点,脸上满是笑意。
超过十三年没有见过面、讲过话的几乎陌生的人,也是我的翻版,现在就站在我的面前,对我说:“真稀奇。你来了。”
我放下我的箱子,我们快速地轻轻拥抱了一下,但几乎没有触碰到对方。在此之前,我常常幻想见面的场景:像我继父一样高大的一个男人,面对着我,弯下腰,立刻把我整个包裹住。这个矮小的男人不符合我的想象。精致的巴本先生看起来还真是柔弱。
紧接着,我生气了。你的亲生父亲在十多年之后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说的唯一一句话居然是“真稀奇”。这听着像指责,就好像他不得不在这儿等待我一样。我放开了他,我们在站台上沉默着站了一会儿,直到他拎起我的,说:“那我们走吧。”
他拎着箱子走下台阶,朝着出口走去,走着走着便开始喘粗气。我跟在他的后面,保持着几米远的距离。
巴本吃力地拎着我的箱子,径直走向停车场。箱子里塞满了泳装、运动服、化妆品、洗漱用品、护肤品,还有如果白天不想一直躺在泳池边就得换上的衣物,但我还没有预料到我几乎用不到它们。和我的父亲在一起的六个礼拜,其实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运动包就足够了。可是,如果事先就了解了这一点,妈妈可能需要把我打晕才能把我拽到杜伊斯堡来。
那个形象模糊的人走到一辆破旧面包车的车尾,停了下来,并开始转动盖子上的锁。
“这是什么?”我问道,我还从未见过如此破烂的汽车。如果说第一面已经将我关于亲生父亲是一位顶级经理人的想象撕裂了的话,那它现在完全破灭了。他开的是什么废铜烂铁。他转过身,兴奋又诚恳地对我说:“这是我的巴本汽车。”
“好吧。”
“那把衣服也一起放进来吧。”他喘着粗气,用力地把我的箱子举到面包车里堆放东西的地方,那里已经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破烂。车子里面飘散着一股令人不悦的气味,闻起来就像他身上散发的气味一样。巴本砰的一声关上后门,说:“上车,关门。”这样的兴致勃勃让我开始担忧起来。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这一切没有一样是能让我稍稍宽下心来的。如果我能决定,我一定直接换一个站台,坐火车回家。可是我无法作决定。我没有钱买火车票,也没有家里的钥匙。
我围着巴本的汽车走了一圈,然后打开副驾驶座的门坐了进去,因为巴本把之前我这边座位上的所有东西都扔到了后座上。
我感觉到了他的紧张不安,毕竟,他在四分钟之前才成为我的父亲,还无法适应这个身份。我和他一样紧张不安。尽管如此,我还是想知道我即将面对的是什么。这看起来可不像什么悠长的假日。谁知道会不会有一个女人,甚至还有一个孩子要和我一起乘坐这辆车。
罗纳德·巴本系上安全带,掏出一个太阳镜片夹,把它夹到了他那变形的眼镜上,这多少有点土气。接着,他发动了汽车,我们就驶上了马路。
“我们现在要做什么?”我问道,并四处张望,充满期待地等待着答复。或许哪里躺着飞机票,或者可以在旅途中吃点什么。
“哦。我想着我们先回家。你一定很好奇接下来的一个半月你要住在哪里。”
“我们会去度假?”在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车子正费劲地爬行着穿过杜伊斯堡。几个小时之前我还不知道这座城市的存在。我们开过一条宽阔的马路,途经的建筑物外墙看上去就像一些对余生没了期待,不想再打扮自己的人。在炎炎夏日下,这个地方就像巨人的器官一样,缓缓地跳动着。
突然间,我们就驶离了城市,穿过了田野,驶过了一条流速缓慢的河,尽管它的河岸看起来还绿意盎然。
“你有假期,可惜我没有。”罗纳德·巴本说。他随即止住了话头。我问:“那你是做什么的?”
“我要工作。我要一直工作。但是你可以度假。”
“在哪儿?这儿吗?”
我们正经过一片无人区。灰砖砌成的厂房已经年久失修,人们就用大量的油漆重新涂刷了一下。这儿全都是安装了格子窗户的平顶的功能性建筑。这是我到目前为止见过的最让人失望的地方了。我感觉我的提问充满了修辞技巧。我想象不出来,世界上还会有人在这里度假,想在这里度假,能在这里度假。
接着,我们又左转驶上了一条狭窄的马路,准确地说,是一条两边堆满了报废汽车的路。罗纳德·巴本说:“我们马上就到了。”听起来就好像天堂的入口就在我的眼前。然后,我们开到了一个露天小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水洼,它仿佛永远不会消失。总之,它看起来就是这样,因为上一次降雨已经是两周之前的事了。
巴本在一个有着宽大卷帘门的仓库前停下了车。这幢老旧的建筑被刷成了乳白色,有很大的、不透光的格子窗,窗户的边框已经生锈。“我们就住这里。”我父亲说着解开安全带。他把太阳镜片夹放回了架子上,下了车。
“请问,我们住哪儿?”我带着一些慌乱问道,跟着他走向仓库的边门。他打开锁,推开门,说:“到家了。请进吧。”
我踏进巴本用一卷卷黑色布料将其与仓库其他区域隔出来的一间房。咔嗒,房间亮了起来。他打开了四盏大灯,它们从高高的黑色房顶上垂下来。房间里摆放着一个撞坏了的沙发、一个灶台、一张车间工作台、一张书桌和各种各样的废弃物。裸露的水泥地面看起来冷冰冰的,还有裂缝,不过倒很干净。房间的正面全是卷帘门,看着像从未被打开过,因为巴本在这摆放了家具和破烂。
整个房间看起来就像临时搭建的,住在里面,就像躲在电话亭里等雨停一样。看到这个仓库的第一眼我就意识到了三点:我父亲是一个可怜的穷光蛋;他自己一个人住;我接下来要面对我这一生中最难熬的六个礼拜。我打心底里不愿住在这儿。
“现在带你去看看你的地盘。”他愉快地说,并示意我过去。他穿过房间,走到对面的两扇门前,说:“从这里可以去浴室。”他说着,打开了左边的那扇门。可以看到里面是一间小小的,稍稍清洁过的浴室,不管是闻着,还是看着,都像刚刚才被清洁过。他又打开右侧的门说:“来这边。请进吧。这是你的房间。”
这是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罗纳德·巴本在里面摆放了一张床,还配了一个窄窄的床头柜,上面有一盏夜灯,另外还有一个衣架。靠墙的一人高的架子上堆放着工具、设备,装满螺丝、螺母和钉子的纸箱,还有小零件、各种油类、颜料罐、稀释液、刷子、图纸、空的瓶瓶罐罐、木板、多孔插线板和电线。罗纳德·巴本已经为我的衣服清空了三个格子,还用一块橙色的布罩住了天花板上悬挂着的白炽灯泡,还好灯光不算刺眼。可是我受够了。我要回家。
……
所谓无从弥补,终有来日方长。
百万册畅销书作家扬·魏勒暖心力作!
人有自己的“巴克曼”!温情程度可与《外婆的道歉信》一较高下!
亚马逊四星半高分作品!两次荣登Publishing Trends全球畅销书月度榜榜TOP.10!
西德广播电台、萨尔州广播电台、《南德意志报》等鼎力推荐。
淋湿整个童年的雨,停在与父亲重逢的那一刻。
随书附赠:亲情留言签*4 异形书签*1
本书是德国畅销小说作家扬·魏勒的一部讲述亲情与成长的小说。一个看似乖张的十五岁少女,一个以卖遮阳篷为生的父亲,在这个夏天之前的十四年里对彼此一无所知。如今,女孩被送到生父那儿去过暑假,女孩的母亲则与丈夫带着女孩同母异父的弟弟飞往国外海岛旅行。父亲为迎接女儿,购买了新的床、毯子、枕头,女孩却想尽了办法想要逃回火车站;父亲给她泡可可粉饮料,她却暗暗把没有窗子的小屋说成是牢房;与此同时,女孩和父亲因消费观念不同起了争执,背地里她又觉得自己有必要去保护父亲。而当女孩开始帮助父亲去上门推销遮阳篷时,父女俩磕磕绊绊的关系及生活终于发生了改变。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两个迥异的却又是骨肉至亲的人之间的故事,忧伤、有趣、又充满希望。故事以女孩的第一人称叙述展开,讲述成长与老去、秘密与隔阂、救赎与原谅、内疚与责任,鼓励我们将更多的微笑朝向深爱着我们的人。本书温情满满,情节不落窠臼,体察至微,文笔优美。在德首印即超10万册,备受读者好评。
他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的作品,精彩纷呈,妙不可言。
——西德广播电台
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同时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统一后的悲喜剧。
——《南德意志报》
这本书感人肺腑、激动人心、趣味盎然,同时具备悲剧和喜剧的气质,充满生活的智慧——满足你对一本好书所有的期待。
——萨尔州广播电台
扬·魏勒是当代德语文学中ZUI有趣的作家之一。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温情,让人读来久久不能忘怀,但又不会陷入感伤之中。
——丹尼斯·舍克
著名文学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