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仁堂:传承与发展:北京同仁堂二十年改革发展记97875060748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同仁堂:传承与发展:北京同仁堂二十年改革发展记978750607481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68 2.0折 4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边东子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4810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8251559

上书时间2024-11-07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继往开来(1992年至1995年)
     百草香飘天地,药德誉满乾坤—简述同仁堂史
     老梅欲开三度,新花共生一枝—同仁堂集团成立
第二章 先发展后规范(1995年至2001年)
  一、两肩担重任、三招破危局—同仁堂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
  二、敢为人先闯股市,不惧风险破禁区—股改上市
    三、抓住机遇不放,借助好风远航—同仁堂的发展观之一“抓住机遇”(2)
  四、登险峰入深海胆识为要 、先发展后规范实践第一——正确处理发展
    五、三三见“久” 一一归位 ——给“诸神”定位
    六、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同仁堂发展观之二“定位论”(3)
第三章 边规范边发展(2001年-2010年)
    一、变草木为神仙,化冥顽成灵秀——集团母体脱困
    二、一足不可鼎立,“三化”才好发展—同仁堂的发展观之三“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
    三、落实“三项承诺 ” 坚持“四个善待”—同仁堂以人为本的理念
    四、养生济人,仁心为上—同仁堂的发展观之四“仁爱文化”(又称“仁德文化”)
    五、定位健康产业,兼治已病未病——同仁堂从战略高度谋发展
    六、定位须精准,术业有专攻——同仁堂发展观之五“发展的定位论”
    七、新工程高屋建瓴,老字号更上层天——1032工程
    八、相倚为强成大业,各有所长共发展 ——同仁堂发展观之六“板块的互动”
    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身边佳木亦是良材—同仁堂的人才使用和培养
    十、灵芝仙草好找,良匠名师难得—同仁堂发展观之七“人才观”
    十一、打铁先要本身硬,领军必须将帅强—加强领导机构的建设 
    十二、独木难撑大厦,众志可以成城—同仁堂发展观之八“团队建设”7
    十三、让同仁堂名扬海外,将中医药推向世界—同仁堂向海外发展
    十四、从容应对施妙手,内外兼修解困局—同仁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十五、品牌如命,堂誉为天—同仁堂的品牌文化
    十六、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做长者不足谋做大—同仁堂和科学发展观
    十七、彩凤高飞凭双翼,企业发展靠两轮——同仁堂的企业文化
    十八、底蕴深厚传世久,新葩竞放流韵长—同仁堂发展观之九“文化传承基因”
第四章 先规范后发展(2011年到2012年)
    一、科学发展绘宏图,创新突破定规划—同仁堂新的跨越发展
    二、发展须分阶段 坚持实践第一—同仁堂的发展观之十“发展的阶段论”
    三、完善法人治理整合不同专业,创新体制建设兼顾民主集中——同仁堂的委员会制管理
    四、回眸二十载有奉献更有欢乐,展望一百年有期望更有重托。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回眸篇——继往开来

修葺一新的同仁堂集团公司大门

1992年7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拉开了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改革的序幕。这场政革既要继承同仁堂三百余年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要落实全新的突破,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一、点点滴滴老药铺,风风雨雨同仁堂

同仁堂有着三百四十余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它不仅有蕴藏深厚的中医药资源,而且有绵长丰富的文化遗产。要说今天的同仁堂怎么闯关闹海,再上层天,就要知道昨天甚至前天的同仁堂怎么曲折前行,怎么苦心经营,怎么艰难攀登,以至怎么饱经磨难。     不是说,名贯九城,享誉中外,专卖参茸饮片、丸散膏丹的同仁堂药店在前门外的大栅栏吗?怎么“龙头”却在崇文门呢?它什么时候成了“同仁堂集团”了?总不会是在大清朝成立的吧,那不成“玩穿越”了?还别说,同仁堂还真的在大清朝就“集团化”了,确切地说,是集团化的雏形。这要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那还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浙江宁波发生了一件当时谁也没有把它当一回事的事。有位铃医乐良才,忽然收拾行装,说是要到北京去闯荡了,放到现在就叫“北漂”。铃医是摇着串铃游走于街巷、奔波于乡间的民间医生,他们常用一些草药,或是秘不示人的配方医治一些疑难杂症,不仅效果不错,而且收费低廉。乐良才的亲友们闻听此事,都纷纷赶来劝阻。

长辈们说:“祖上从慈水辗转来到宁波,不知吃了多少苦,才得以安身立命。你就在此悬壶济世,娶妻生子吧,切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和他一道行医的朋友说:“您在宁波行医多年,颇有名气。到了京城,人生地不熟,怕是不好混吧。再说,京城天寒地冷,南方人恐不适应,到那时自顾不暇,又如何行医呢?”

乐良才为什么要去北京闯荡呢?原来,燕王朱棣经过四年血战,打败了在南京坐江山的明惠帝,夺得了皇帝的宝座,是为明成祖,改纪年为“永乐”。同时,为巩固基业,防范游牧民族骚扰,有意将国都由南京迁往北京。为了给北京城制造繁荣的局面,明成祖除了从江南及山西等地迁入大批富户,以增添人气外,又于永乐四年(1406年)下令大规模扩建北京城。为此征调了二十三万工匠、上百万民工及大量士兵进京。由此,乐良才才萌生了“北漂”的念头。他对众人说:“圣上迁都后,北京人口必大增,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都难免染疴,这正是需要我等施展仁心仁术之时。”

对乐良才的说法,赞成的少,摇头叹气的多。有人还在背地里嘲讽他:“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一个铃医,竟想给皇亲国戚看病。真是乐良才铃医串铃臭虫钻进花生壳——把自己当成个仁(人)了。”

但乐良才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旅途。当航船在大运河逶迤前行时,乐良才立在船头,不由想起了李白的名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京城虽不是海,却也如海一样,博大深邃,既能送千帆竞渡,也能掀狂风大浪,在那个龙腾虎跃之地,他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到北京后,乐良才栉风沐雨,踏冰冒雪,不辞辛苦地穿行在街巷、奔走于乡镇,凭着他的仁心仁术和祖传良方,治好了许多病患,也为自己打拼下一片天地。不久,他娶了一位杨姓的姑娘,有了自己的家室。乐良才之后——二世乐廷松、三世乐怀育也都承继父业,以悬壶济世为生,并且在一步步发展,到了第四世乐显扬(号“尊育”),乐家的地位终于有了根本改变,乐显扬进了太医院,成了一名“吏目”。“吏目”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主任医师”,以这个“职称”已经可以被尊乐显扬入职太医院诏书为“太医”了。乐显扬不仅为人质朴,处事谨慎,兢兢业业,而且勤于学习。他利用太医院的优越条件,研读了大量医学典籍和珍贵的皇家医案,尤其是对大量古方、验方、宫廷秘方进行了鉴定和整理。他还极善分辨药材,中药材有许多极易弄混的品种,如川贝母与平贝母、小菟丝子与大菟丝子、鸡血藤与大血藤,等等。它们虽然外形相似,药性却大不相同,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如果误用,很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致人死亡,而乐显扬却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把它们区分出来。因此,御药房也常请他鉴定药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