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困知录978721816672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困知录978721816672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0.28 6.3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天瑜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66728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13363688

上书时间2024-11-05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2023),湖北红安人,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曾担任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总编辑(之一)等职务。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文化史领域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国文化生成史》《中华元典精神》《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作品,其中《中国文化生成史》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好书。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汤用彤学术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目录

壹 文化史片议

古典生态智慧的现代价值及其限定 / 2

“五伦”“三纲”分梳 / 13

“劳心”与“劳力”的离合变迁 / 24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42

贰 历史语义学

中国衍为国名历程 / 74

“革命”概念的迁衍建立 / 92

“科学”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 / 121

“共和”内涵的衍生发展 / 133

叁 中华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说 / 148

农耕文明思维探略 / 158

循环论与循环经济 / 171

试析“李约瑟悖论” / 176

“中国世纪”说当缓议 / 184

肆 明清文化五百年

“集古”与“萌新” / 194

明代理学流变考 / 206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性初萌——以徐光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例 / 226

晚清新教传教士译业述评 / 238

近人对传统文化的两极评判 / 250

伍 中日文化交际

中日何以“两千年玉帛”“一百载干戈”

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深广影响/271

近代日本新语入华评议/288

中日间关于对方国情的“信息不对称”

近代日本中国调查的历史警示与文献价值/308

陆 问学历程

修学三门径:义理一考据—辞章/324

庭教记略/332

未成文的家训/335

“住读”湖北省图书馆八年记/338

“看家书”




内容摘要

“哲人之思”与“工匠之手”结合的新探求

中国人勤劳智慧,在古代即显示科技方面卓越的创造能力。16世纪以前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在农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学、数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涌现过墨子、张衡、祖冲之(429—500)、沈括(1031—1095)、李时珍(1518—1593)、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1587—1641)、宋应星(1587—1666)等精研自然科学及生产技艺的卓越士人。他们可谓“哲人之思”与“工匠之手”结合的先驱。然而,在小生产和宗法社会条件下,在“重政务、轻技艺”的文化氛围下,精研自然科学及生产技艺的先驱们往往被忽视,“哲人之思”与“工匠之手”结合的典范——墨学,自秦汉以降被视为“小人之学”,几乎灭绝。清人汪中对墨子略加褒评,即被斥为“名教罪人”。直至晚清,孙诒让(1848—1908)著《墨子间诂》,方重振墨学,发掘墨子的贡献。中古、近古,先驱们的科技成就很少转化为社会普及知识,相关论著或作为一般笔记小说聊供谈资(如沈括的《梦溪笔谈》),甚或全然被弃置、遗忘(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即使徐光启以内阁大学士之尊所著《农政全书》,也未入学术主流。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成就,除天文历法、农学、水利、河工受到朝廷重视外,大都委屈于民间底层,如同大石镇压下的小草,无法雄强壮大。受到重视的天文历法、农学、水利、河工,也只由少数专门家授受,工匠农人实施,没有引进官学、私学的教学系统,多数士人并不闻问。手脑分离、崇思鄙行的大势,弥漫于文化教育界并影响全社会。

.......................



主编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学术之大成与修学困知录

中华文化史、历史语义学两大研究方向

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修学理论

把课堂上老师们不容易讲明白的东西讲得既专业又易懂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本文集,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研究,收录了冯天瑜先生最新研究成果,《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的历史警示与当下启迪》《“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中国世纪”说应当缓议》《现代中国如何回应“黄宗羲问题”?》《“中国”词义考》等。作者遵循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之理路,考究文化史学基本论题,如中国文化之生成机制、发展脉络及走势、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以“文化生态”说为基旨,以中西文化互动为视野,探究中国文化的源流与脉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文化问题给予贴切的关怀、深刻的反省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这是一部理性的清醒的历史文化警示录。



媒体评论

先生处世,树德立言,以生态、元典之论,独秀前哲。考析华夏文脉,究探先贤骊渊;述上哲之诰,益后辈之思;观澜索源,振叶寻根;钻仰中外交流之脉络,昭晰古今发展之源流;察人文以成化,固彝宪而生知,嘉惠学林,渊哉铄乎!荣膺兹奖,当之无愧!

——2019年“汤用彤学术奖”评冯天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