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本能: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978755073589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认识本能:心理学效应的实用解读978755073589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8 6.1折 49 全新

库存30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亦梅著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ISBN9787550735897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11747716

上书时间2024-10-31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亦梅,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首批正念心理咨询师,牛津正念中心正念培训师,智慧之心正念导师,国际认证催眠治疗师。新冠疫情期间,运用正念疗法帮助众多高压力群体,获得显著效果。

目录
前言/I

 自我认知:认识自己是认识本能的基础

 焦点效应 所谓的社恐,实际是心理上的自我暗示/2

 瓦拉赫效应 要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让人生增值/6

 短板效应 取长补短,才能提高竞争力/10

 巴纳姆效应 避免外界信息的暗示,客观地认识自己/14

 塞利格曼效应 真正的失败从认为自己不会成功开始/18

 情绪效应 控制自己的坏情绪,避免恶性循环/22

 最后通牒效应 给自己设定完成任务的期限,效率才能提高/28

 瓦伦达效应 越在乎什么,越容易失去/32

 布里丹毛驴效应 犹豫不定,便会输得干干净净/36

 延迟满足效应 自律的人有大格局/39

 贝尔纳效应 目标专一方能有所成就/43

 紫格尼克效应 保持适度的心理张力,趁热打铁/48

 半途效应 为什么我总是半途而废/51

 成长教育:能够住一个人的,只有自己

 酝酿效应 解决不了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56

 摩西奶奶效应 现在努力也不晚/59

 莫扎特效应 听音乐真的能提高智商吗/63

 期待效应 期望和赞美能带来奇迹/68

 留白效应 学生也需要适当的空间/74

 得寸进尺效应 因势利导才能趁势而上/77

 超限效应 批评别人是一门学问/81

 月曜效应 你有“星期一综合征”吗/87

 刻板效应 我们以为的很多都是错误的/92

 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感兴趣

 首因效应 为何人们容易被“第一印象”所迷惑/98

 近因效应 好形象不注意维护,有可能会“晚节不保”/102

 投射效应 人们普遍有以己度人的心理/108

 仰巴脚效应 最讨人喜欢的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113

 刺猬效应 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合适的距离中实现/117

 自己人效应 和陌生人拉近关系的诀窍/122

 瀑布心理效应 说错一句话,引来万倍伤/128

 冷热水效应 动一动小心思,就能左右人们对事物的感知/131

 改宗效应 不做没有主见的“好好先生”/136

 链状效应 多和优秀的人交往你才能更优秀/139

 黑暗效应 黑暗的环境让彼此更亲近/144

 光环效应 去掉美颜滤镜再看人/148

 职场管理:只有合作,才能激发人的内在潜能

 增减效应 “小步慢跑”更容易融入新环境/156

 踢猫效应 坏情绪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所有人/161

 权威效应 权威有时并不可靠,不要盲目相信权威/167

 海格力斯效应 “冤冤相报”只能是两败俱伤/171

 多看效应 想要人缘好,就多在别人面前露露脸/174

 竞争优势效应 化敌为友,实现“双赢”/177

 社会懈怠效应 人多好办事,也容易办不成事/182

 安泰效应 谁也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186

 彼得原理 提拔优秀员工并不一定是理智的/189

 鲶鱼效应 不想被淘汰就要时刻有危机感/194

 霍桑效应 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198

 缄默效应 面对领导或父母的批评,你会选择沉默吗/202

 南风效应 一把锤子敲不开一朵莲花/206

 拆屋效应 让对方乐意接受我们的提议/209

 德西效应 奖励员工也要讲究方法/212

 众生百态:看穿人性本能

 责任分散效应 “吃瓜群众”害死人/218

 搭便车效应 “躺赢心理”不可取/224

 破窗效应 小问题不解决容易变成大问题/227

 名人效应 让群众为之疯狂的心理现象/231

 禁果效应 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236

 配套效应 不要陷入“完美”的陷阱/239

 棘轮效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42

 霍布森选择效应 教你怎样识破商家的消费陷阱/245

 凡勃伦效应 为什么有人会“只选贵的,不选对的”/248

 沉锚效应 不要让第一信息控制自己的大脑/251

 三分之一效应 跳出心理惯性,选择制胜/256

内容摘要
     焦点效应 所谓的社恐,实际是心理上的自我暗示 “焦点效应”又叫“聚光灯效应”,是指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成一切事物的中心,因而主观地高估周围人对自身的外表和行为的注意程度。 为了证明它的存在,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基洛维奇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某名牌T恤衫进入教室,看看有多少同学会注意到他们身上穿的T恤衫。按照那些穿着名牌T恤衫的学生的估计,应该有大约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们身上穿的T恤衫是名牌,可是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只有23%的同学留意到了这一点。 这个实验表明,我们总是过于关注自己,并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从而不自觉地放大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总以为我们在别人眼中也占据了醒目的位置,可事实并非如此。这样一种心理,只能证明一个被心理学界公认的事实——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焦点效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已经在日常生活、学习或聚会等场合中亲自证明过了。比如,在看集体照片时,每个人基本上都会在第一时间里找到自己在哪个位置,并且非常重视自己在照片中的形象好不好;在跟亲友一起聊天时,人们也会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并希望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每次出门,那些爱美的女人都会花上好长一段时间来化妆、挑选合适的衣饰,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因为她们觉得她们一走出去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次聚会上,你一不小心把饮料泼了一身,或是夹菜时意外地将菜掉在了桌子上或地上,于是你因此而觉得非常尴尬和难为情,好像别人都在对你指指点点似的…… 受焦点效应的影响,我们会过度地关注自己,过于在意我们周围的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因此,你才会在聚会上因饮料泼了一身而觉得尴尬,甚至认为自己很失败,觉得别人都在看你的笑话。即便这种自我感觉并不是非常强烈,你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也因此而变得小心谨慎,生怕再出现这样的状况,以免给别人留下坏印象。 如果过于关注自己,总觉得自己是人们眼中的焦点,甚至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别人的监控之中,进而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的影响,就容易产生社交恐惧感。事实上,别人并不像我们自己那样关注我们的一言一行。有研究表明,当我们在为自己的过错或失误而饱受折磨时,别人根本就没有太在意你的那些过错和失误,甚至很快就把它们抛之于脑后了。就拿夹菜时的失误来说吧,也许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看到,就算有人看到了,他可能也根本就没有把这样的小事儿放在心上。所以,我们根本没必要那么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也没必要为自己的一点点小过错或小失误而忐忑不安。当你了解焦点效应只不过是我们内心的本能反应后,就能很好地应对自己的社交恐惧感了。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焦点效应,再加上焦点效应起作用的对象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它常常被销售人员用作公关手段。 说到销售这种工作,它对业务员来说确实非常具有挑战性。许多销售人员因为经验不足,会在一开始就对客户吹嘘“我们的产品有很多优点”“我们的产品卖得很好”等,却没有注意到客户早就不耐烦了。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客户自然也不例外。没有哪位客户愿意一直耐心地听销售人员解说产品,尤其是陌生的销售人员,除非他现在迫切需要这种产品。 而那些擅长于推销的业务员则不同,他们往往都会首先谈论与客户有关的事,或是客户感兴趣的事,因此能够使沟通逐渐深入,最终赢得客户的信任。因此,在第一次接触客户时,销售人员不妨从与客户有关的事入手,比如一进门就迅速观察一下客户办公室里的摆设,看看客户有什么样的喜好,接着以此为话头展开话题,了解一下客户的个人背景等,再适时提起推销一事。在谈到推销、报价、合同等问题时,如果出现双方僵持不下的局面,也可以自然地把话题再引到客户身上,等等。 李平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这一天他如约前来拜访客户陈先生,准备跟他谈一笔广告业务。当李平走进陈先生的办公室时,陈先生正在打电话,于是李平礼貌地在会客椅上坐了下来,若无其事地扫视了一下陈先生的办公室。在陈先生身后,放着一个书柜,书柜里错落有致地摆着各种书籍,在第二层正中间还摆着一张陈先生身穿博士服的照片。照片裱得非常雅致,一侧还写着“大展宏图”四个字。等陈先生挂了电话之后,李平微笑着说:“陈总,您是博士毕业呀?真叫人羡慕。像您这样有才能又掌管着这么大一个公司的人,国内并不多见啊!”陈先生一听,立刻哈哈大笑:“哪里,哪里,过奖了……”之后客户陈先生就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的光辉历史。李平不失时机地应对着,随后适时而又自然地切入了正题…… 总之,在公众场合出错时,不必过于在意自己一时的失误,这样才能给人留下大方、得体、从容的好印象;在与别人交往时,则要利用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焦点这一心理,给予别人足够的关注,从而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P2-5

主编推荐
☆ 探索自我与他人的内在动机,破解众多身边常见但不知所以的心理现象。 ☆ 书中运用了60个心理实验,包括自我认知、学习成长、人际交往、职场管理、众生百态五个方面,探讨分析了群体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 ☆ 内容包罗万象,经过心理学家权威认证,是一本实用有趣的心理学科普读物,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精彩内容
为什么我们总是半途而废? 为什么我们总被第一印象所迷惑? 为什么我们越是在乎什么,就越容易失去? 这些问题或许并不容易回答。其实,人类很多行为问题的答案都来自我们的内心。我们都知道,世界是个大宇宙,每个人是个小宇宙,因此我们向外探索世界、寻求外在的知识的同时,也要认识和了解人的内在和本能。 本书就是一本通过心理效应来认识人的本能的心理学通俗读物。书中运用了60个心理实验,包括自我认知、学习成长、人际交往、职场管理、众生百态五个方面,探讨分析了群体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在复杂的世界中,做一个睿智通透的人。

媒体评论
探索自我与他人的内在动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