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5.16 6.3折 ¥ 72 全新
仅1件
作者邹兆辰著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684272
出版时间2024-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2元
货号17548788
上书时间2024-10-30
邹兆辰,1940年生,福建福州人。1958-1962年在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80年起在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会顾问、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主要著作有:《毛泽东对历史的考察》、《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合著)、《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学》(合著)、《变革时代的学问人生——对话当代历史学家》《为了史学的繁荣——对话当代历史学家》《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话当代历史学家》《师友治学闻见录》《英雄的悲剧——李秀成心理分析》等,发表文章210余篇。
上编史学理论与方法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与风格
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传统史学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关于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思考
史学批评与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史学基本方法的创新
三十年来中国史学思潮及史学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
中编史家史著评论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与新时期史学概论的编撰
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与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个性
16-以侯外庐为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成功探索排兴的中动出强的中的制大类机品发306-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导论卷》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贡献..133唯物史观如何成为新中国老一辈史家的理论武器
106-以何兹全先生为中心的考察..
田昌五:学养深厚、勇于探索的史学大家
史学工作者应有的史料意识
“一读齐世荣先生关于史料问题的系列文章
构建中国封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
一一宁可先生遗著《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的理论价值............
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追求
林甘泉先生治史的基本特点
“良史工文”的学术与社会效应
以田居俭先生的《李煜传》为例
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理论审视
一评翟林东教授著《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
唯物史观何以成为中国新史学的理论基石?
以陈其泰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为中心的解读...236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杰出范例
一一评朱成甲李大钊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下编评中国的西方史学研究
二十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史学的理性认识与方法借鉴
四十年来中国学人对当代西方史学认知的深化
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
当代中国史学对心理史学的回应
从耿淡如到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代际传承
刘家和谈应对黑格尔的挑战
历史比较:探寻真正世界性的历史普遍规律
——马克连的历史比较观
新时期我国非洲问题研究的一位领军者
一陆庭恩教授的非洲研究之路
探索克丽奥之路的中国眼光与中国风格
——张广智先生的西方史学史研究之路
历史学家为什么要有“猜想”和预见?
汤因比给我们的启示
附录..
21世纪以来史家访谈及史学评论文章索引
后记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在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在历史理论方面的成就和在史学理论方面的建树之外,也应该研究它在发展的历程中所形成的自己独有的特点与风格。在某些人眼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只是历史的产物,或者说只是战争年代的产物、革命时期的产物,在真正的科学史学面前它似乎已经逐渐淡出,逐渐被其他的史学思想、观点或流派取代。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史学在与西方史学的对话中似乎处于“弱势”的位置,这也会使人联想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否已经过时,它还能不能引领中国史学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国际史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强势学派呢?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一样,都经历了很多挫折与磨难,带有很多时代的烙印。有些人士在对中国史学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时候,也提出过一些稍显绝对的看法。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本应具有历史主义的眼光,既要用历史主义眼光来看待客观历史的发展,也要用历史主义眼光来看待历史学自身的发展。不然的话,不仅外国人不能正确地了解中国的史学,就连中国学者也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学科。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现实发展的产物,用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它是不合适的。在80多年发展的历程中,既有革命时期的环境为它塑造的特点,也有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它塑造的新特点,有些人在看问题的时候,只看到前期的情况而忽略了后期的变化,需知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与风格
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与风格的认识,学者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因而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里只提出几点个人见解以求教于方家。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马克思的历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学,但这种历史观是已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中国学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那时候,来自德国的马克思的思想与来自英、法、意、俄等国家的思想家的思想一样,是来自西方的新思想,能够直接读到马克思的著作是很困难的,绝大多数学者是间接地了解到马克思的思想的,比如通过日本学者的著作。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往往就是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最早倡导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他于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长达26000多字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但是李大钊自己也说,“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拼上半生的工夫来研究马克思”,也不过仅能在马克思已经刊行的著作中,把他主要的主张“得个要领”,还不能算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而他自己“平素对于马氏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所以他所讲的马克思的有关唯物史观和经济理论的部分,是以日本学者河上肇的文章为基础写成的。他于1920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一文中说,“唯物史观”是社会学上的一种法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宜言》中所提出的。在当时对唯物史观的概念就有“历史之唯物的概念”“历史的唯物主义”“历史之经济的解释”“经济的决定论”四种理解。他对上述四种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还是称马克思学说为‘经济的历史观’妥当些”。而到1924年的《史学要论》中,李大钊更明确地说明,“唯物史观”的名称是恩格斯在1877年开始使用的,《共产党宜言》资本论(第一卷)》<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都“包含着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在李大钊看来,“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遍称为唯物史观,又称为经济的历史观”,“马克思所以主张以经济为中心考察社会的变革的原故,因为经济关系能如自然科学发见因果律。这样子遂把历史学提到科学的地位”。①按照李大钊的理解,马克思以物质的生产关系为社会构造的基础,决定一切社会构造的上层。社…………
本书稿聚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历史学,该学说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居历史学主导地位,至今已形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学科体系较为健全而系统的中国历史学研究格局。邹先生一直关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历史学家的学术观点、学术路径和学术贡献,或采访,或著文评论,因而积累并发表了众多这方面的文章。本书精选了其中的30篇文章,分“上编:史学理论与方法”“中编:史家史著评论”“下编:评中国的西方史学研究”三部分,分别从理论研究、个案研究和对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一中心话题。
正版现货新书 史学的回眸:新世纪史学评集 9787565684272 邹兆辰著
全新北京
¥ 43.55
当代中国史学(新世纪万有文库)
九品上海
¥ 8.00
当代中国史学(新世纪万有文库)
九品上海
¥ 8.03
当代中国史学(新世纪万有文库)
九品上海
¥ 8.02
当代中国史学(新世纪万有文库)
九品上海
¥ 8.01
新世纪万有文库 当代中国史学
九品天津
¥ 12.00
新世纪万有文库:当代中国史学
九品深圳
¥ 27.41
当代中国史学(新世纪万有文库)
全新临沂
¥ 28.00
新世纪万有文库 当代中国史学
九五品沈阳
¥ 20.00
当代中国史学 新世纪万有文库
八品邢台
¥ 60.0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