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云志:顺德青云儿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978720118499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青云志:顺德青云儿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978720118499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4.64 6.3折 11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景燕春,朱健刚编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84999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9元

货号11718514

上书时间2024-10-2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景燕春,宁夏大学法学院行政管理与社会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法学博士,广州公益慈善书院院长,宁夏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宁夏吉庆公益□□会理事。研究公益慈善和人类学,在《华侨华人□□研究》、Relig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朱健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创院院长,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会创始人与副理事长,研究公益慈善、社区发展与人类学。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发表《行动的力量》《国与家之间》等多部著作以及在《社会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Voluntas等期刊上发表150多篇论文。主编《中国慈善蓝皮书》,担任中国慈善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第三部门研究学会(ISTR)理事,中国残疾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常务理事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总论:义学传统与乡邦精神

一、引言

二、顺德地方与青云文社

三、周之贞:从政治革命者转向社会建设者

四、青云□□教养院的教育

五、青云□□教养院的影响

六、结论


第二部分 口述:青云种子忆青云

广州·顺德篇

一、蔡尔洪

二、陈文权

三、冯绍伦

青云志

四、麦志辉

五、欧阳学翘

六、苏振坤

七、郑学善

八、杨国彦

九、杨巧云

十、周扬海

香港·旧金山篇

一、蔡武鸣

二、陈福锐

三、方启璇

四、欧星权

五、欧阳广源

六、黄祖泽

七、李伟强

八、黎树禧

九、麦启德

十、辛永雄

十一、老国棵

青云后辈篇

一、周欣欣

二、周佩欣

三、周培文

四、吴少隆

……

第三部分 附录:青云档案汇编

儿教院学员回忆文章选录

致谢



内容摘要

一、引言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大地战火纷飞,引发了巨大的难民潮。据统计,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占难民总人口的33.7%①,关系“国之未来”的难童问题成了当时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1938年宋美龄在报章上发出呼吁,为难童请命,吁请各界关注难童救助保育②,并出任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发起的战时儿童保育会③的理事长,领导全国性的战时难童保育工作,开中国战时教育事业之先河。“1938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央赈济委员会,其下设立儿童科专司难童收养,是国民政府战时难童保育事业在全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④同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的行政院核准并颁发赈济委员会拟定的《抗战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实施方案》。在全国性社团和国民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全国各地都建立了相应的难童救助保育的机构。游海华把全面抗战时期中国东南区域的儿童救济机构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国民政府办理的难童救济机构,其中大多数由政府的赈济系统举办;第二种类型为半官方的社会团体,以宋美龄领导的战时儿童保育会最为典型;第三种类型为民间社会团体,以福建晋江的开源慈儿院、浙江奉化的国际灾童教养院为例。①

广东在全面抗战期间也未能幸免于难。1938年10月21日广州全城沦陷,23日日军侵占了邻近广州的顺德陈村、乐从、龙江,10月26日进占大良。随后省政府迁往韶关。在此之前的1938年8月,由中央赈济委员会和广东省赈济会主办的广东儿童教养院在战时省会曲江沙园正式成立,由当时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的夫人吴菊芳领导的广东省新生活运动妇女工作委员会负责具体事务,到1940年在全省开办了7所儿童教养院,并设立了小学、中学、工厂、农场等20多个儿童救济与教养机构,共救助了3万余难童与军人遗孤。然而战时政府能力有限,无力负担如此巨大的难童抢救工作。广东省政府在举办省儿教院的同时,鼓励各县市举办儿教院。此外还颁布了《广东省各县市推行宗族抚养贫苦儿童办法》,号召地方和民间力量,尤其是宗族收养难童,以扩大救助范围。④

在这样波澜壮阔的战时难童救济教养的历史画卷之中,于1941年创办的顺德青云儿童教养院,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由民间力量创办、养教并重的……



主编推荐
青云儿教院是在日本侵略中国那段时间里,由爱国人士周之贞等于1941年创办的慈善机构,目的在于收养难童,以“续国脉,保元气”。事实上,儿教院收养了难童近千人,为广东顺德乃至国家的建设培养了人才。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历史越来越远去。为了铭记儿教院的创立及其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作者们进行了采访和档案文献的收集,于是有了此书。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 此书视角独特、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较大的出版价值。

精彩内容
本书以顺德青云儿童教养院(1941-1945)为核心,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同盟会元老周之贞于抗战时期在家乡顺德倡办义学、为国之未来培养人才的地方实践进行研究。作者在广州、顺德、四会、香港和旧金山访问了27位青云儿教院当年的学生及其家属、后人,收集整理青云儿教院的学员收藏的校史资料,记录儿教院办学过程、生活学习样貌的手书、画稿等,并以此为基础制作专题片。以史料为基础,作者试图去理解周之贞及其创办义学的实践活动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同时也通过社会史钩沉、民族志描述和口述历史的方式,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乡邦精神。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