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978710116055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978710116055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5.12 6.3折 5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尚君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0550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12229035

上书时间2024-10-22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心主任、文科资深教授。四十多年来,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点校《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发表论文数百篇。

陈尚君先生近年来所撰写的文章,以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和新材料做支撑,融会贯通,再现尘封在历史文献中的古人的生命历程,展现一个个活生生的诗人。



目录
 自序:每个诗人都有活生生的人生 杜审言的生平与诗歌 崔融:困扰在天后罗网中的人生诗人 宋之问:侍臣的悲哀 陈子昂的孤寂与苦闷 杜甫的大历三年 韦应物在苏州 戎昱的风流情债与真实人生 欧阳詹的生死情恋 武元衡:喋血宰相的政事与文学 裴度的人生感悟与诗歌情怀 令狐楚的人生大节与朋友圈 韩愈在潮州 韩愈与柳宗元的友谊 李涉的失意仕途与卓荦诗才 李绅:从新乐府急先锋到争大佬 施肩吾的游踪、科第与 温庭筠的早年经历:从有志青年到文场浪子 陈陶的分形与实相 乱世能臣高骈的文学才华与人生迷途 韩琮文学遭际的幸与不幸 贯休在唐末乱世中的奔走与归宿 韦庄作《秦妇吟》之前后 南唐宰相李建勋的诗酒风流 《夜宴图》内外的韩熙载 乱世诗人李山甫的绝望与沉沦 乔驸马家的儿女 述桐庐三章 说甘露四相 述修行杨家 唐代的夫妻诗人 

内容摘要

杜审言的生平与诗歌

杜审言(约648-708)是初唐著名诗人,列名文章四友,更为后世所知的,他是诗圣杜甫的祖父。杜甫为有这位先祖而感到荣耀,既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又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师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就今存诗来说,杜审言仅有四十多首诗传至今日,在初唐四杰稍后的一二十年间,足成一家,但稍逊于同时的陈子昂和沈佺期、宋之问,要说冠绝古今,确实夸张了。据说杜审言临终,有“久压公等”的大言,今人多视为小说家言而不信,其实朋友之间说些随意夸大的话本属正常,病危的诗人以此化解朋友来看望的尴尬也属可能。不管如何,如若杜审言看到冢孙(杜甫是长房长孙)的成就,说吾孙诗冠古,当没有任何非议,他的临终大言,也因杜甫而实现。这是文学史上很有趣的场景。

一早年经历与诗歌成熟

杜氏先世,可以追溯到汉魏,其称京兆杜氏,是西汉已然,至东晋南迁,杜逊居襄阳,为此房之始祖。审言之父依艺,可能生在隋,入唐历任雍州司法参军、洛州巩县令,因而迁居巩县。从杜甫诗看,他的早年生活主要在偃师,其间虽相去不远,何时迁家则至今不明。杜审言生年不能准确确定。闻一多《唐诗大系》定在贞观二十二年(648),陈冠明《杜审言年谱》认为偏晚,据李峤《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一诗,推测杜较李年轻一岁,定在贞观二十年,或得其实。审言二十左右即往京城应进士试。他有《春日京中有怀》诗云:“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陈冠明据诗中“独游”“愁思”等语,以及于季子《早春洛阳答杜审言》有“分明寄语长安道,莫教留滞洛阳才”句,怀疑是乾封、总章间审言下第之作,可以成立。

这是审言存世最早的诗,也是唐人编年七律中较早的作品。次句“愁思”之“思”读去声,因而显露二、三句及六、七句间之失粘。全诗不呆板,较流动,失落与愁绪都淡淡说出,足见诗人的才能。

审言于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这年最多二十五岁,在唐人属于早成名者。尽管那时对进士科之重视还远不如中唐以后,但至少获得仕宦的资格。审言到吏部铨选,很快得授汾州隰城尉。汾州属于河东,其地离京洛不远。审言有《经行岚州》诗:“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常远役,艰险促征鞍。”岚州在汾州北境,很可能就是此一期间所作。早春到邻州行役,路途稍感艰难,其时花还未开,残雪尚在,写出气候寒冷。“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两句写景,简洁中看到诗人的审美观感。更难得的是,此诗通篇粘对合辙,显示近体诗形式的成熟。

隰城以后,杜审言曾入蜀为官。王勃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少府就是县尉,杜少府为何人,向无确解。陈冠明认为即杜审言,依据一是王勃较审……



主编推荐
 有人说,在唐代,没有陈尚君不认识的人。陈尚君先生说:“我认识的唐代人比现代人多。” 一个把五万多首唐诗每首都读过若干遍的学者,带您看人,读诗,观唐朝。此书为心有热爱之人而来。 作者深耕唐宋文学四十余年,五万余首唐诗阅读若干遍,此书聚焦五十余位诗人,在文献繁复甄别中,还原诗人真实生活的种种样貌。 本书知人论世,是了解唐代文学不可或缺之作。作者对诗人经历、情感细节叙述方面,都是从可靠文献的反覆比读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可谓唐代传记文学之作。 作者打破文学史中对诗人或概括或片段的描述,立体观照诗人的生命历程、生存状况——所处阶层、家庭出生、成长经历、读书进学、科考入仕、仕途从宦、来往交游,经济来源、安定与动荡,等等,更见出唐代社会、文化的情状。 作者行文饱含深情,以心遥应古人,还原诗人真实的生命历程和的格禀赋。让诗人带着他们各自的春风得意、失意困顿、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从古旧的纸张中,从历史的云烟中走来。 

精彩内容
 …… 杜甫兄弟五人,他居长,其次为颍、观、丰、占。次弟杜观在杜甫居峡期间,取得联系,辗转经江陵到峡中看望长兄,使杜甫感到意外的惊喜。《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词》:“尔到江陵府,何时到峡州?乱离生有别,聚集病应瘳。飒飒开啼眼,朝朝上水楼。老身须付托,白骨更何忧!”这是得到杜观即到的确信,杜甫“悲喜相兼”,觉得“团圆可待”,更想到如果自己客死异方,弟弟可以将自己遗骨带回故土。再作《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录之一:“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见面在即,杜甫设想兄弟间有许多话要说,末句“款款话归秦”,不仅是说杜观归秦,而是说一起归秦。峡中后期,杜甫始终没有放弃入京的计划。然而兄弟见面,杜观其实别有考虑。《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汝去迎妻子,高秋念却回。即今萤已乱,好与雁同来。东望西江水,南游北户开。卜居期静处,会有故人杯。”“楚塞难为路,蓝田莫滞留。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满峡重江水,开帆八月舟。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唐人所说新妇,即今媳妇意。杜观说明来意,拟先到蓝田(在长安以南)接妻子,似乎也无意接杜甫同行归秦,杜甫也无从改变他的计划。杜观似乎告诉兄长,自己会快去快回,回归的地方仍是江陵。杜甫没有选择,只能同意。诗说“高秋念却回”,又说“蓝田莫滞留”,他仍冀望自己出峡后有弟弟的接纳,且算出时间很紧张,因此请弟弟在蓝田不要多留,秋日即返回。杜观没有违背对兄长的,不久来告已经回到江陵,杜甫很高兴,有《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录其三:“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短墙若在从残,乔木如存可假花。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比年病酒开涓滴,弟劝兄酬何怨嗟?”杜甫已经将杜观的家设想成自己的 家,景色、朋友,还有兄弟间的诗歌酬和。因病久不饮酒,此时也稍沾涓滴,以为庆贺。 杜观回到江陵,多次来信催促兄长起行,杜甫也因此确定行程。《续得观书迎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自汝到荆府,书来数唤吾。颂椒添讽咏,禁火卜欢娱。舟楫因人动,形骸用杖扶。天旋夔子国,春近岳阳湖。发日排南喜,伤神散北吁。飞鸣还接翅,行序密衔芦。俗薄江山好,时危木苏。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此诗可解读的内容很多,一是往江陵的终决定,是杜观的催促,而杜观给杜甫安排的住处,则在当阳—江陵西北的小城,以前三国古战场之所在。二是此时杜甫身体还没有好,但冬末春初是长江的枯水期,行船会相对便利,杜甫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三是有此消息,杜甫感觉一切都变得更美好了,江山壮好,木苏荣。不过他没有对当阳的安排加以发挥,而是说自己的目标仍是入京。诗里提到岳阳湖,似乎仅为作诗顺便写到,并无南行规划。 杜甫在夔州,还与施州、归州的刺史,江陵幕府中的军将,以及其他各式人等保持联系,在此不一一叙述。 ……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早已答应要迎接兄长到江陵并安排到当阳居住的杜观,在杜甫江陵诗里再没有出现。前文已录杜观到夔省兄,杜甫送其往蓝田接妻,以及出峡前杜甫对他的殷切期待,但此时确实毫无着落。杜甫《登岳阳楼》说“亲朋无一字”,也应括杜观吧。但在杜诗中也读不到对杜观的谴责。今可以肯定杜观有所爽约,杜甫又不肯对亲弟表示不满,这造成了今人认识之迷局,不知道兄弟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可以确认的是杜甫临离峡时的殷忧,这时确实发生了。 李之芳这时回到江陵,与杜甫、郑审唱和频繁。杜甫《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是同游郑审园林,二李为主,杜甫作陪。《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这时李之芳送宇文赴石首,与崔彧、杜甫联句送行,这也是杜甫存世的联句诗。其后重泛郑监前湖,是郑审邀请。《宴胡侍御书堂》,自注“李尚书之芳、郑秘监审同集”。《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湖水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久判野鹤如霜鬓,遮莫邻鸡下五更。”这 次是杜甫“复邀”,很尽兴,几乎彻夜尽欢。这年夏天江陵很热,杜甫偶有不适,也拒绝过李之芳的邀请。《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火云炽烈,热得气闷难受,希望下场雨,更渴望有人造冰,尚书虽有相约,也只好多谢了。然而入秋,李之芳遽然辞世,让杜甫伤心。他作《哭李尚书(按:即李之芳)》,有“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句,知此段江陵交游促成彼此间更深的理解。《重题》更动情:“涕泗不能收,哭君余白头。儿童相顾尽,宇宙此生浮。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还瞻魏太子,宾客减应刘。”杜甫感到哭李也是在哭自己,早年朋友相顾将尽,他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 ————见《杜甫的大历三年》一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