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态心理学978730820247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变态心理学978730820247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8.92 6.3折 78 全新

库存4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青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02473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4986437

上书时间2024-10-11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蒋文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企业制度与创新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总裁研修班博弈论主讲教授。浙江大学优秀教师,国内讲授博弈论课程很优秀教师之一,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博弈论基础》课程是教育

目录

0.导言

0.1 理解心理、心理功能、心理障碍

O.2 污名标签化

O.3 与污名对抗的策略

0.3.1 法律和政策

O.3.2 社区策略

0.3.3 教育

O.3.4 专业训练和职业策略

0.3.5 个体和家庭策略

O.3.6 支持和倡导团体

1.异常行为的理解:过去与现在

1.1 理解异常行为的精神病理学

1.1.1 变态或异常的用词

1.1.2 心理障碍的概念和定义

1.1.3 精神健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l_1.4 精神障碍的原因

1.2 异常行为理解的历史

1.2.1 邪魔理论与驱邪

1.2.2 古代中国中医:阴阳平衡

1.2.3 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的主流理论:生物学理论

1.2.4 中世纪的观点

1.2.5 巫术、猎巫与驱魔

1.2.6 精神时疫

1.2.7 精神病院的兴起

1.2.8 18世纪和19世纪的人道治疗

1.3 现代观点的出现

1.3.1 现代生物学观点的起始

1.3.2 精神分析观点的起始

1.3.3 行为主义的观点

1.3.4 认知革命

1.3.5 现状:科学方法和整合取向

1.4 现代心理健康保健

1.4.1 去机构化运动

1.4.2 管理型医疗保健

2.异常行为的理解:当代理论模型

2.1 素质-压力模型

2.2 理解异常行为的当代理论模型

2.2.1 异常行为的理论相关术语

2.2.2 生物学观点及生物学致病因素

2.2.3 心理社会学观点及致病因素

2.2.4 社会文化观点及致病因素

2.2.5 异常行为的理论观点和致病因素综合讨论

3.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1 信息获取

3.1.1 个案研究

3.1.2 自陈数据

3.1.3 观察法

3.2 形成和检验假设

3.2.1 样本和推广

3.2.2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3.2.3 实验组和对照组

3.3 研究设计

3.3.1 测量相关

3.3.2 相关和因果

3.3.3 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3.3.4 操控变量:变态心理学中的实验法

3.3.5 对治疗效果的研究

3.3.6 单个案实验设计

3.3.7 动物研究

4.异常行为的临床评估、分类、诊断

5.异常行为的预防和治疗

6.生命早期中出现的障碍

7.情境所致的精神障碍

8.焦虑障碍

9.心境障碍

10.心理与生理因素共同导致障碍

11.行为与冲动控制障碍

12.性障碍

13.人格障碍

14.与现实意识损伤有关的障碍

15.神经认知障碍



内容摘要

0导言

0.1理解心理、心理功能、心理障碍

我们都尝试了解人和事,尝试了解别人,但要了解和判断别人所做所想的原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我们连自己的行为和想法都不是总能了解。要厘清人们正常、预期的行为方式已经够困难的了,更不要说那些看上去不正常的行为。

心理学(psychology)是对人类和动物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一个专业、一个领域(Larry,1989;Oltmanns,2018)。通常,不同的心理学分支所研究的内容都是在人类中具有广泛意义的正常的心理现象,而对于心理的异常、一部分人的或一些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出现问题的研究就需要特别的分支米研究,变态心理学就是这样一个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对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干预治疗进行研究,同时对一些心理异常现象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或者积极预防,妥善对待,维护或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变态心理学的具体内容可以细分为三部分。(1)描述现象:心理异常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的区分,流行病学、病程及预后等;(2)探索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看待异常心理现象的产生、变化和影响因素等;(3)干预治疗: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治疗的不同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效果等。

与变态心理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也同样是对心理障碍进行研究的专业领域,与变态心理学相比,它更偏重对异常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变化机制的探讨。精神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疾病以及引发心理疾病行为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各种心理疾病的起因、发展、症状以及治疗等方面,并且对各种心理疾病进行划分与归类。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精神病理学并不是仅仅研究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不同类型精神病的一门学科,而是涵盖了所有类型的心理问题、障碍及疾病。

0.2污名标签化

面对心理异常现象的一个巨大挑战是需要保持客观性。心理异常现象的普遍性以及它潜在引起的不安总是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主观性行为,始终会个别化地并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客观性。谁能保证一生中没有过荒谬的想法或感觉?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识一些人,他们的行为难以看透、让人烦恼。而且我们知道试着去了解和帮助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可能会令人感到受挫和恐惧。可以想象,由于主观性对我们个人的影响,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神志清醒,同时还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保证客观性。

但是明显不利的是,我们先人为主地形成了有关心理障碍的特定的思考和讨论方式,和一些貌似合适的特定词汇和概念。当你阅读这本书,了解书中讨论的心理障碍时,我们希望你能接受不同于你所习惯了的思考和讨论方式。

也许最挑战我们的,不仅仅是意识到自己对心理障碍先人为主的概念,还有我们必须面对和改变与心理障碍相关联的那些标签化的污名。污名(stigma)是指社会对行为和处世方式不同于大众的群体持有的消极看法和态度,例如对有心理障碍的人群的态度。更明确地说,污名有四个特征(图0.1):

(1)被贴上用于与其他人区分的标签(例如,“癫狂”)。

(2)这个标签的内容是社会认为异常或者不良的特征(例如,癫狂的人是危险的)。(3)认为贴上标签的人跟没有标签的人有本质上的区别,形成了“我们”和“他们”两个概念(例如,我们可不像那些癫狂的人)。

(4)被贴标签的人会受到不公平的歧视(例如,给癞狂的人治病的医院不能建在我们附近,犹如垃圾处理场)。



精彩内容
本书是博弈论入门级教材,全书共分为四个模块,帮助读者领略博弈大智慧。本书的写作目标有三个,分别是:看得懂、记得住、会应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剖析和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确保你能接近看懂学习内容, 打消你对博弈论的畏难情绪。条理清晰的内容梳理和不断迭代的模型解读,确保你能够长时间记住所学内容。博弈模型和分析工具的反复应用,确保你读完本书以后,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工具和方法,理性应对今后难免会遇到的众多博弈问题。本书系统介绍博弈论的基础知识,包括接近信息静态博弈,接近信息动态博弈、不接近信息静态博弈和不接近信息动态博弈。在理论介绍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案例分析和讲解,让读者学会用博弈的思维看世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