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土空间规划原理(第2版)978757660970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土空间规划原理(第2版)978757660970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7 6.3折 5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京祥,黄贤金主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609707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6096056

上书时间2024-10-10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前言

1 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与人居环境

1.1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演进

1.1.1 人类文明演进中的生态文明

1.1.2 生态文明的内涵

1.1.3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要求与重大意义

1.2 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

1.2.1 空间的内涵

1.2.2 空间的基本属性

1.2.3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国土空间

1.3 人居环境系统与国土空间

1.3.1 可持续发展与人居环境

1.3.2 人居环境系统的建构与国土空间

2 自然资源、土地制度与土地利用

2.1 自然资源的范畴与属性

2.1.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2.1.2 自然资源的属性

2.2 土地与土地制度

2.2.1 土地概念及其属性特征

2.2.2 土地制度

2.2.3 土地产权

2.3 土地利用与管理

2.3.1 土地利用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2.3.2 土地利用管理

3 城乡发展与城镇化

3.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3.1.1 城市的起源

3.1.2 城市的基本概念

3.1.3 城市的划分标准与我国城市的建制

3.1.4 不同时期城市的角色及其功能演变

3.2 城乡关系的总体演变

3.2.1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3.2.2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3.2.3 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关系演变的总体历程

3.3 城镇化的内涵与规律

3.3.1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3.3.2 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3.3.3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3.3.4 城镇化的发展规律

3.3.5 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3.3.6 中国城镇化的特征与趋势

4 空间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

4.1 规划与空间规划

4.1.1 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4.1.2 空间规划的概念内涵

4.1.3 空间规划的作用

4.2 中国空间规划的发展演变

4.2.1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中的空间规划

4.2.2 中国空间规划发展演变的总体历程

4.2.3 中国空间规划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向

4.3 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属性

4.3.1 国土空间具备多元价值

4.3.2 国土空间规划的综合目标

4.3.3 国土空间规划的属性与作用

4.3.4 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

4.4 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体系

4.4.1 空间规划知识体系的发展

4.4.2 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体系

5 空间规划思想与理论的流变

5.1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5.1.1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1.2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1.3 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2 中国城乡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5.2.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2.2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2.3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3 土地利用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

5.3.1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5.3.2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5.3.3 国土规划的思想与实践探索

5.3.4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

5.4 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理念

5.4.1 坚持全要素保护、全过程思维、全系统规划

5.4.2 强化战略引领,推进协调发展

5.4.3 坚持底线思维,促进绿色发展

5.4.4 体现以人为本,推进高质量发展

6 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

6.1 空间规划体系与类型

6.1.1 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影响因素

6.1.2 空间规划体系的类型

6.1.3 发达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变迁的经验借鉴

6.2 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6.2.1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构成

6.2.2 国土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关系

6.3 国土空问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

6.3.1 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

6.3.2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6.3.3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

6.3.4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

6.3.5 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

6.4 专项规划与规划研究

6.4.1 专项规划

6.4.2 规划研究

7 国土空间管控与用途管制

7.1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7.1.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7.1.2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7.2 主体功能空间划定与区界管控

7.2.1 以“三区三线”为主体的区界管控

7.2.2 空间规划管控及其传导机制

7.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7.3.1 空间用途管制的源起与发展

7.3.2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内涵

7.3.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主要方面

7.3.4 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管控

7.3.5 土地用途分区和管制规则

8 区域发展与空间规划

8.1 区域的特征与区域发展

8.1.1 区域的概念与特征

8.1.2 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8.1.3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8.2 城镇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8.2.1 城镇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8.2.2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8.2.3 全球化时代的城镇体系

8.2.4 城市一区域演化的新地域类型

8.3 区域国土空问规划

8.3.1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8.3.2 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与编制原则

8.3.3 区域及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

9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9.1 市县国土空问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9.1.1 规划编制的空间层次

9.1.2 进行相关重要问题与专题研究

9.1.3 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9.1.4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9.1.5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

9.2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9.2.1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内涵与内容

9.2.2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方法

9.2.3 城市职能与性质

9.2.4 城市发展的规模预测

9.3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类型

9.3.1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

9.3.2 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9.3.3 城市空间的精明增长

9.3.4 城市空间的精明收缩

9.4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9.4.1 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

9.4.2 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原则和内容

9.4.3 主要功能用地布局的要点

9.4.4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评价

9.5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9.5.1 城市综合交通的构成与作用

9.5.2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9.5.3 城市规模等级与路网基本格局

9.5.4 城市用地布局与道路网络形式的配合

9.5.5 确立公交优先的规划与发展导向

10 小城镇与乡村规划

10.1 小城镇发展与规划

10.1.1 小城镇的概念与角色

10.1.2 小城镇规划的任务与指导思想

10.1.3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0.2 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10.2.1 乡村的多重价值

10.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发展的总体历程

10.2.3 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10.2.4 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

10.3 乡村规划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10.3.1 乡村规划的作用

10.3.2 乡村规划的关注重点

10.3.3 乡村规划的任务

10.3.4 乡村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0.3.5 村域(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10.4 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

10.4.1 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0.4.2 村庄物质空间环境的优化

11 魅力人居与建成环境营造

11.1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1.1.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

11.1.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1.1.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1.1 I 4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11.2 城乡宜居空间营造

11.2.1 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建设

11.2.2 城乡社区营造与宜居生活圈规划

11.2.3 宜居城乡社区的共同缔造

11.2.4 城乡文化特色塑造

11.3 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与未来城市

11.3.1 生态城市

11.3.2 智慧城市

11.3.3 未来城市

11.4 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

11.4.1 城市更新的缘起与发展

11.4.2 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的关系

11.4.3 城市更新、存量规划的相关制度创新

11.5 城市设计

11.5.1 城市设计的概念与作用

11.5.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

11.5.3 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

11.5.4 城市设计关注的主要内容

11.5.5 城市设计的编制与实施

11.6 控制性详细规划

11.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与特征

11.6.2 控制指标体系和控制要素

11.6.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2 规划实施、监测评估与信息技术

12.1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管理

12.1.1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内涵

12.1.2 空间规划实施制度的国际经验

12.1.3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批与实施管理制度

12.1.4 多元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公众参与

12.2 面向动态实施的近期规划

12.2.1 编制近期规划的重要意义

12.2.2 近期规划编制的原则与主要内容

12.3 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监测

12.3.1 规划实施评估的概念和类型

12.3.2 规划实施评估的主要方法和判断标准

12.3.3 以动态监测支持规划实施评估

12.4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与技术

12.4.1 信息智慧技术与国土空间规划

12.4.2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构建



内容摘要

1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与人居环境

1.1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演进

1.1.1人类文明演进中的生态文明

“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具有文治教化、文教昌明等积极的含义,早先

在西方也具有人们摆脱荒蛮而达到一种和谐生活状态的含义。进而,文明

一词又被引申为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达成这一目标的过

程”。文明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

宗教思想、风俗习惯等。社会发展史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

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型的、高阶的文明状态,既代表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简而言之,生态文明是人类

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原始文明中,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原始宗教是原始文明的重要内

容。而宗教源于人们对自然的神秘感知,崇拜大自然是原始社会一种极为

普遍的现象,是原始人早期的宗教形式之一。在这个时期,人与自然的关

系以自然为主宰的姿态呈现,人敬畏自然、崇拜自然,但也在这种朴素的庄

严中陶冶了人类先祖的生存智慧。从原始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是人类历

史上的重要跨越。农业文明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人类不再完

全依赖自然界给予现成的食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寻求合乎自身的生

活地点和生存方式。但是,农业文明的发端和发展都表现出对自然的高度

依赖性,对自然的崇拜仍非常普遍。在农业文明阶段,由于生产力较为低

下、科技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不大,但人与自然的矛盾已初见端倪。

18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爆发工业革命,农耕文明迅速被工业文明所取代。

工业文明以大工业生产方式为主导,以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为标志,通过

征服自然来获得财富的累积,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失衡,甚

至造成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危害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70年代以后,,日益严重、全球扩散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国际焦点问题。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宜言》,首次把环境问题提到了事关人类存亡的全球高度。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中指出地球的能源和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支持人类的长远发展,必须遵循有机增长的路径。1973年联合国成立环境规划署,1980年代国际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此绿色发展新文明一一生态文明的思想开始逐渐成形并被广泛接受。

1.1.2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绝对、静止的生态保护,而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其蕴含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整体性的”含义,也就是中国文化中所提倡的“人地和谐”“天人合-”[2]。对于生态文明,主要有自然本位和人本位两种基本立场3:一种基于自然本位,将自然赋予生命,强调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对自然注人生命的关注,谨慎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这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另一种基于人本位,提倡自然为人所用,强调在促进人(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绝对的“自然本位”是僵化的认识,在今天全球化社会、人类活动广泛分布的情况下,绝对的自然保护是不现实的。但是,“人本位”也绝不是意味着无限地满足人类个体、自私的欲望,人类的行为必须是理性的、受节制的,是一种以尊重自然为前提的自律生活和生产状态。应该说,真正的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保护生态既是为了实现对自然系统的高质量维育,也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宜居的城乡生活环境,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今人们已经较为普遍地认识到,进人生态文明的现代社会,首先要建立起生态文明的道德体系,牢固树立生态伦理观、科学自然观和适度消费观,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同时,把生态文明意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应该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轻现代文明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生态文明下的生活模式以实用、满足为原则,倡导文明节约、适度、合理、循环型的生存方式和消费模式”。总之,公平和共享的道德应当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精彩内容

国土空间规划是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需求,而对传统各类空间规划进行的重大整合与系统重构,是空间规划理念、思想、内容、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变革。本书是有关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部总论性、导引性教材,聚焦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阐述国土空间的内涵与规划的基本价值观,梳理空间规划理论、思想的演变与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讲解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有关内容,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实施管理等支撑体系进行介绍。新版根据近几年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实践的有关进展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修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