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5.98 4.5折 ¥ 58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陈启文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57054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544692
上书时间2024-10-03
陈启文
湖南临湘人,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任中
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河床》《梦城》《江州义门》,散文随笔集《漂泊与岸》《孤独的行者》《大宋国士》,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大河上下》《袁隆平的世界》《海祭》《中华水塔》《为什么是深圳》《中国饭碗》等30余部。
引 子 章 逆流而上 章 一支特殊的队伍 第三章 条生命线 第四章 更上层楼凭远处 第五章 跨世纪的工程 第六章 另一条战线 第七章 在水上腾飞 第八章 守望比仰望更难 尾声,或后记 附 录 主要参考资料
一 一路循着东江,朝着阳光照射的角度逆流而上,踏上这片像大海般起伏的土地,恍若行走在一张漂移的地图上。这一带皆是绵延不绝的山岭,一路逶迤着向南海纵深而去。有一些事物正在风、水和阳光中相互撞击,相互融合,满眼潮湿发亮的翠绿,一轮轮地泼向河流两岸,流水滔滔而花影摇曳。在流水与花影中,有一座城池像寓言一样逐渐浮现,浮上来的便是桥头。 第一次走到这里,走进桥头,但我感觉已来过多次。这种感觉与水有关。 如果桥头是一个寓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水的寓言。 桥头,即桥的一端。这里是东江干流从惠州博罗县流入东莞境内的桥头堡,也是东江一级支流石马河注入干流的交汇处。水,既加深了我对这片土地的印象,又在宁静地制造着某种幻觉,感觉河流和岁月正在哗哗倒淌。凝神一看,又并非幻觉,这确实是一条倒淌的河流。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里也是东江的另一个源头——东深供水的源头,这供数千万人畅饮的生命之源,必将从这里通向桥的另一端——香港。从东江到香江,是水连起来的,从高清卫星地图上看,恰似一条从母腹连接着香港的脐带和血脉。 然而,在我追溯的岁月深处,又哪里有什么高清卫星地图,更没有GPS(优选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连一张像样的地图也没有。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东江流域地图,还是东江纵队在烽火岁月中的作战图。这里就从一位东纵老战士说起,曾光,又名杞贤,我听很多人说起过这个人,无论是见过他的,还是没见过的,都是一种肃然起敬的神情。1923年,曾光出生于广东五华县横陂镇,那里位于韩江上游。韩江是广东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古称恶溪、鳄溪,这是一条洪水兴风作浪、鳄鱼噬畜伤人的凶险河流。相传,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率一州百姓治水降鳄,兴修水利,留下了“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千古佳话。曾光从小就是在这样的传说中长大的,这也是他的精神源头之一。而在他幼年岁月,五华被辟为中央苏区县,他在红色摇篮里成长,那红色基因融人了他的骨子里、血脉里。 1938年秋天,还是一位十六岁少年的曾光就加入了东江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前身)。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东江流域创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而东江,也是见证东江纵队创造了无数惊险传奇的一条河流。在当时处于保证劣势的情况下,东江纵队能够奇迹般地摆脱敌军的一次次围追堵截,又能神出鬼没地一次次袭击敌人,其中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对于这一带地形地势的熟悉。而熟悉也是从陌生,甚至是从空白开始。那时东江纵队走到哪里,战斗到哪里,就要在哪里摊开地图。地图是他们在行军途中勾画出来的,很简陋,很粗糙,还有大量空白,而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在那空白处标识出四周的山岭、河涌、村庄、城镇、道路,这红色的地图册就是一幅幅行走的活地图的集合。 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在东江流域历经七年血与火的淬炼,锻打出了一身干练成熟的军人气质。曾光先后担任东江纵队政治组织科干事、营教导员、团政委,在那红色地图册上,也有他添加的标识、填补的空白。而桥头也是他们当年浴血奋斗的战场,这里还安葬着六十多名东江纵队及粤赣湘边纵队的烈士,其中就有他为革命捐躯的妻子。而在烈士的长眠之地,生长着一片倔强的木棉树,这是岭南最特别、最热烈的树木,每年早春在长出树叶之前,那硕大的花朵就已开得如血似火。 P27-29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2021年,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优选事迹,并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在此背景下,广东人民出版社与国内著名作家陈启文合作推出《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一书,以期宣扬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适逢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本书的出版不仅向读者介绍了一段见证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守望相助的历史,还有助于挖掘深藏在香港人民心中的珍贵记忆和感恩之情,增进香港人民的文化和国家认同。
本书为全景式展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楷模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讲述了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在党中央领导下,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克服重重挑战,用心血、汗水和智慧在东江和香江之间搭建起一条香港供水生命线。伴随香港经济腾飞,东深供水工程又历经三次扩建、一次改造,57年持续对港供水,保障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本书通过对该跨世纪工程建设实施过程进行纪实回顾与梳理,还原了东深供水工程各个建设时期的艰辛历程,彰显了建设者群体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不畏艰苦、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 全书共有八个章节,在叙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扩建及改造历史的同时,穿插从建设者群体代表人物视角出发的细节描述,地展现了东深供水工程建设、水质管理、维护监理等各个方面。在确保引用数据的同时,本书语言朴实,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谋篇布局合理,具备较强的文学感染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