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纪念研究:1936-1949978750049310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6.05
2.0折
¥
30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程振兴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93105
出版时间2010-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6791638
上书时间2024-10-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内容摘要
第一章“盖棺论定”的鲁迅:“民族魂”
1936年10月19日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北四川路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他的寓所里与世长辞。“一瞑之后,言行两亡”,对于普通人来说,与人世的告别常常是人间恩怨的终结;对于鲁迅而言,则不过是从此开始了由鲁迅逐渐变为“鲁迅”的“死后的命运”。
俗话说:“盖棺论定”,对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生前往往不能任意褒贬、恣情评说;到死后,是可以作出“最后判决”的了。鲁迅逝世后,纪念文章铺天盖地,如雪花飞扬;各色等粉墨登场,议论纷纷,表达了形形色色的“我之鲁迅观”。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件,“鲁迅之死”激发了空前盛大的悼念热潮;由“鲁迅之死”催生的各种“盖棺之论”也是前的繁复多样,可谓“众声喧哗”。
人们往往是在“鲁迅本体”、“时代思潮”与“自我表达”这三者的合力中,描摹出“我心目中的鲁迅”的。形形色色的“我之鲁迅观”彼此交叉、渗透,甚或相互驳难、反对,以历史的合力构成了“鲁迅本体”的不同“鲁迅映像”,并由这纷纭杂多的“鲁迅映像”,最终不断接近于“鲁迅本体”的某个侧面。
从1936-1937年,由鲁迅逝世引发的追悼和纪念热潮,对于“民族魂”鲁迅形象的塑造,具有“一锤定音”的奠基作用。在整个战争年代,无论是八年抗日战争时期,还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民族魂”的鲁迅形象始终具有笼罩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它对新中国成立之后鲁迅形象的塑造,也具有深远而持久的辐射力--富有象征意味的是,1956年当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鲁迅墓由上海万国公墓迁往上海虹口公园时,巴金和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依然将一面缝有黑字的“民族魂”红旗覆盖在鲁迅的灵柩上,这面“民族魂”红旗是按照二十年前鲁迅逝世时覆盖在灵柩上的那面旗子制成的,所不同的是将原来的白底换成了红底,用来象征中国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新政权对“民族魂”旗帜的沿用,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鲁迅形象的定位,依然延续了1936年鲁迅刚刚逝世时对鲁迅的“盖棺定论”:“民族魂”。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