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饲用微生物分析评价技术与管理要求978751165745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饲用微生物分析评价技术与管理要求978751165745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2.65 6.3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饶正华,李明,李燕松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57459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683879

上书时间2024-09-30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饶正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生物及酶制剂标准化工作组秘书长、饲料工业标准国际化专家组成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首席专家、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畜禽产品和饲料产品的微生物方面的研究与检测工作,承担畜禽产品和饲料产品中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成分的检测和风险预警监测,并制订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1项,参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项。参加“饲料安全关键因子监测评价新技术研究”“饲料及畜产品安全监控新技术”“新型与特种生物饲料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著有《饲料微生物学检测技术》《饲料微生物检测与风险评估》等专著,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江西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一等奖、全国饲料科技工作优选个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优选个人等奖励。李明,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现为中心实验室基因组学平台负责人,主要从事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评估饲用微生物质量与安全的研究。在《2017年京津冀辽豫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交流会》中荣获“很好新人奖”称号。2019年成功搭建针对二、三代测序数据的分析全流程,可全面承接生物信息分析的各种服务。完成团体标准1项,参与完成行业标准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已获得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11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60。

目录

第一章饲用微生物概述

第一节微生物在饲料中的应用

第二节饲用微生物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饲用微生物的主要作用与机制

第四节饲用微生物的安全性·

第二章饲用微生物检测分析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检测通用要求·

第二节微生物检测常用操作技术·

第三节饲用微生物采样与样品制备

第四节枯草芽孢杆菌·

第五节地衣芽孢杆菌

第六节乳酸菌

第七节酿酒酵母…

第八节产朊假丝酵母

第九节沼泽红假单胞菌

第十节丁酸梭菌

第三章饲用微生物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饲用微生物安全性评价指标及流程

第二节饲用微生物产毒性评价技术

第三节饲用微生物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第四节动物毒性试验

第五节细菌移位试验·

第六节饲用微生物抗逆性与稳定性评价

第七节饲用微生物菌种及产品纯度鉴定

第八节饲用微生物可移动元件的测定

第九节饲用微生物有效性评价·

第十节毒力基因的测定

第四章饲用微生物生产管理要求·

第一节FAO/WHO对饲用微生物的管理规范…

第二节美国FDA对饲用微生物的管理规范(GRAS)

第三节欧洲对益生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我国对饲用微生物的管理规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不同饲用微生物对应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附录2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附录3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及其安全性评价

指南



内容摘要

第一章饲用微生物概述

第一节 微生物在饲料中的应用

微生物是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人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生物(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2)。

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之一,畜禽生长需要多种营养,都是依赖含有丰富营养的饲料来供给的,而微生物已渗透到饲料生产、调制、贮存、运输、饲养等各个环节中(张卫凡,2017)。微生物在饲料中的作用有两类,一类是污染或致病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这类微生物影响饲料的安全品质、养殖业安全生产、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祁国明,2006)。另一类微生物可用来生产酶制剂、青贮饲料、单细胞蛋白或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直接饲喂到动物中(侯玉凤等,2021)。我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允许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丙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曲霉、光合细菌等六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2013)。目前在饲料中添加的酶制剂都是由微生物生产的。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植酸盐和非淀粉多糖,包括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纤维素、果胶,而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的酶制剂包括植酸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a-半乳糖苷酶。而对于早期幼小畜禽来讲主要是其内源酶分泌不足(王尊龙,2011)。一般在常规日粮饲料中添加淀粉酶、蛋白酶为主的复合酶,以促进营养物的消化吸收,消除营养不良和减少腹泻的发生。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要求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国务院,2009)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9号,2011)有关规定,按照《关于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医发〔2016〕43号,2016)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一2020年)》部署,为维护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决定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全面禁抗,并推出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修订)》《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修订)》。“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使得具有替代抗生素功效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如饲用微生物、酶等将会成为“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饲料添加剂快速发展的主体。

1907年,诺贝尔奖得主俄罗斯科学家Elie Metchnikoff提出部分细菌可能对人体有益,他发现经常食用含有发酵菌的牛奶是保加利亚人身体健康并且长寿的重要原因(Gordon,2010)。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Alfred Nissle从一名在志贺病暴发时没有患肠炎的士兵的粪便中分离出一株大肠杆菌,Nissle利用这株菌在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中取得显著的成果

(杨颖,2016)。法国儿童医师Henry Tissier(1902)发现患腹泻的婴儿粪便中一种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检出量较健康婴儿低,而这种细菌可以帮助腹泻的病人恢复健康的肠道菌群(李德斌和赵敏,2011)。Lilly和Stillwell(1965)第一次提出“益生菌”(Probiotic)这一名词,定义为“由微生物产生的促生长因子”,但也只是为了与“抗生素”(Antibiotics)相区别(董珂等,2005)。Fuller将益生菌定义为“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对宿主生物体产生有益影响的活的微生物制剂”(李庆海和章学东,2011)。

Havenaar和Veld提出,益生菌是通过改善人或动物肠道的固有菌群的特性,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的单一或混合的活的微生物制剂(Havenaar和Veld,1992)。1998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提出,“益生菌是额外摄入的活性微生物,并对宿主的健康产生有益影响”。Tannock(2000)等认为益生菌是能够通过胃肠道对宿主的健康产生有益影响的微生物(王丽凤和张和平,2011)。2001年,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对益生菌做了如下定义:“摄取适当的量,对宿主健康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态制剂”。在现代生物技术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微生物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用来增加饲料新品种或改进饲料质量。益生菌在饲料中的应用主要分四个部分。

一是通常所说的微生态制剂或益生素,是用培养繁殖可以直接饲用的微生物制备的活菌制剂,即饲用微生物。饲用微生物的概念是指用于维持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和改善动物生理生化机能,以活菌形式作为饲料添加或直接……



精彩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对肉蛋奶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安全、环保、高效、多功能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是大势所趋。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于饲料中的微生物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发酵饲料、饲料酶制剂、饲用活性肽、青贮饲料等对饲料工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从微生物在饲料中的应用、饲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微生物菌种的安全性评价技术以及国内外微生物菌种的管理要求4个方面来进行介绍,适用于从事饲用益生菌生产、质检和研究人员为建立合适的检测评价和监管技术、保障饲料产品质量、推进饲用微生物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