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性视阈下中国现当代文学2010年代在英国汉学界的接受研究978754267619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复杂性视阈下中国现当代文学2010年代在英国汉学界的接受研究978754267619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1.47 6.3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美华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76191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3151933

上书时间2024-09-30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宋美华,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文学博士,英国利兹大学哲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宾汉姆顿大学访问学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于近些年开始关注学术研究,研究兴趣主要涉及翻译理论、文学译介、跨文化研究、外语教学等;编有教材《旅游英语》,出版汉英译著

Souls Are Like the Wind: Impressions from Tibet (减

文学作家马丽华老师报告文学《走过西藏》系列之一《灵魂像风》的英译);截至2022年,先后在《外语界》、ATA(美国译协)年会会议论文集、《当代文坛》、《中国翻译》、《上海翻译》、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ion Theoryand Practice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目录

序言教学·汉学·世界文学:“世界中”的海外汉学研究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缘由

1.1.1时代背景:中国文学域外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1.2学术背景:中国现当代文学域外接受之“殇”

1.1.3研究缘由:英国汉学界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接受的特色群体

1.2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研究现状

1.3研究问题与方法

1.3.1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1.3.2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1.4研究创新与意义

1.4.1研究创新

1.4.2研究意义

1.5本书框架

第2章复杂性视阈下中国文学域外接受研究模式

2.1翻译研究的困境

2.1.1现代与后现代翻译研究在哲学意义观上的对立

2.1.2翻译研究发展的矛盾

2.2复杂性视阈下的翻译研究现状

2.2.1复杂性理论概述

2.2.2复杂性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2.3复杂性视阈下的涌现性符号翻译理论

2.3.1涌现性符号翻译理论的基本假设

2.3.2涌现性符号翻译的定义和分类

2.3.3涌现性符号翻译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2.4 复杂性视阈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汉学界的接受

研究模式

2.5本章小结

第3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汉学界接受的环境

3.1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汉学界接受环境的资料搜集

3.1.1资料搜集的范围和来源

3.1.2资料搜集的程序和方法

3.2英国汉学发展历史简述

3.3英国汉学近十年的总体发展状况(2010一2019)

3.3.1英国汉学协会的使命

3.3.2英国汉学的学科发展

3.3.3英国汉学的科研关注点

3.3.4英国高校汉学专业设置情况

3.4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汉学界的接受“环境”

3.5本章小结

第4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高校课程设置中的

接受研究

4.1英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设置的资料搜集

……

7.3.1复杂性认识论下中国文学域外交流中的解构与建构330

7.3.2复杂性方法论下中国文学域外交流的问题追踪与

反思

7.3.3复杂性视阈下世界文学普世价值的思考及其对文学

译介的启示

7.4本章小结

结论

研究结果和创新

研究前景和不足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1章绪论

符号过程不是我们清晰透望事实的窗户,而是一面破碎的镜子,使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复杂化,是人类塑造社会实在的物质工具。

——科布斯·马雷(南非)

1.1研究背景及缘由

本书聚焦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汉学界的接受研究,旨在从复杂性视阈观察和解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汉学界的流通和阅读模式,审视中国文学外译的实践和研究,为构建世界文化交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启示。研究问题主要基于以下背景和缘由。

1.1.1时代背景:中国文学域外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逐渐走入世界舞台中心、积极推进和参与全球化的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的交融是这种联系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国文学域外交流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增进理解,求同存异,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有机整体。对文化而言,这种“命运共同体”既非极端的文化普世主义,亦非极端的文化特殊主义。极端的文化普世主义是冷战之后形成的高举欧美文化至上主义,即在表面上“对欧美以外的文化和地域采取一种‘中立’、‘客观’的科学态度”,实则是用一种不辩自明的普世规范,去发现其他文化和地域“那些偏离、变化、滞后、失败,那些与全球规范不相吻合的特殊性”,其结果是在全球化论和多元文化论的装饰下,和稀泥式地使文化差异性“成为不可与别样文化通约的价值”①。极端的文化特殊主义与平视和尊重差异文化并持有感情上的介入和认同的思维模式不同,其本质上是“多元文化的相对主义,过分夸大感情认同,将自己心仪文化神圣化”,其表现是不顾文化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坚持“血统论、地缘决定论”,当一触及多元文化的藩篱,就凸显政治立场,致使“特定文化内部的自身逻辑越来越局部化,越来越难于通约交流”②。“美美与共”的文化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认识论或哲学观上超越这两种文化上的极端主义,兼顾世界文化的普遍性与不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这种认识论或哲学观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和而不同”、当代的“互利共赢”思想相吻合,也是一种复杂性思维的体现。

“复杂性思维”,又称“复杂性科学”,“复杂性理论”,或简称“复杂性”,是对西方科学思维和研究的还原论或简单论范式的突破,就文化差异性的认识论而言,处于上述两个文化极端主义之间。中国文化域外交流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跨国家、跨民族的复杂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东西方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冷战后长期形成的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中国文化(包括文学)的域外交流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必然充满碰撞与反思。对这一复杂过程某个(些)点上进行观察和思考,防止简单论和还原论,既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文化交流范式、寻求平等对话的机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又有助于在世界文化范畴上以全球视角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揭……



精彩内容
本书受复杂性哲学认识论的启示,以南非学者科布斯·马雷(Kobus Marais)的涌现性符号翻译理论和方法论为依据,结合世界文学、社会叙事学概念,通过对相关档案、政策文献、网站数据库等资料的爬梳及邮件调查研究,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2010年代在英国汉学界三个机构层面(英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的构成、中小学汉语教学对文学文本的使用、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的文学推广活动)的流通和阅读模式及其对中国文学域外交流的启示。在详细描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汉学界三个机构层面的各自接受情况,以及由此构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汉学界接受情况的全局景观之后,本书尝试用“吸引子”(符号过程中使事物趋向于特定轨迹的稳定态势)和“约束”(特定轨迹中未能实现的可能性)两个主要概念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汉学界三个机构层面的接受情况进行复杂性解读。最后,在复杂性视阈下,本书从认识论、方法论、世界文学(普世)价值思考等方面,尝试为如何认识和实践中国文学及其它文化形式的域外交流提供理论参照模式及启示,在不仰视不俯视中寻求一个平视的参与和分享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域外交流的可能性途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