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蕴情的土地978755264238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蕴情的土地978755264238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61 6.3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帕蒂古丽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ISBN9787552642384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11164186

上书时间2024-09-30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帕蒂古丽,女,著名维吾尔族作家。出生在新疆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现就职于余姚日报社。中国作协会员,第32届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院。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等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已经出版散文集《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庄》《隐秘的故乡》《散失的母亲》《思念的重量》,长篇小说《百年血脉》,获得“北京市优秀长篇小说”“第三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北京市优秀图书奖”以及“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散文《思念的重量》获得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模仿者的生活》获2012年度《民族文学》奖、最佳华文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散文《被语言争夺的舌头》获得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

目录
打开被折叠的生活
在聚居的空气中
在城市末端追赶生活
墓畔回声
沿着来路的风
七日
我与你终有一会
弟弟的神坛

内容摘要
《蕴情的土地》是一部以少数民族移居为样本,反映民族团结的纪实散文。这部作品抒写了中华大地上的维吾尔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在文化大融合下的生活样态,展现了千百年来移居少数民族与汉族当地文化交汇而发展形成的极具生命力的混合型文化样态。全书共八篇纪实散文,其中有在浙江绍兴柯桥做布匹生意的维吾尔族,他们由古老的丝绸之路转型海上丝绸之路,在柯桥这块商贸热土上打拼生活,参与着“新丝路”上的商业贸易。有在湖南桃源枫树乡的维族聚居地,作者与这群远离故乡却在异乡生生不息繁衍下来的人们度过了奇妙而难忘的二十天,由此记录了其间的见闻、感悟与思考。也有明朝时苏禄国王率使团访问中国,返程途中至山东德州殒殁,其后人及回族守墓者从此长居德州,并在此不断繁衍生息,发展成“温”“安”两氏族,并于当地的民族融为一体,展现出外来文化在另一方土地上渐渐演进的过程。以及阿帕克霍加自喀什噶尔三出中原,在甘肃临夏繁衍生息,祖祖辈辈相传至今,他们在此地守护着祖辈的精神,传承着家族的信仰。还有作者有关自身家族的故事,这些故事穿梭在从新疆到浙江到广东,也穿梭于人的命运。其中《七日》从丈夫接到公公的死讯落笔,由死亡出发,写出了公公漂泊又笃定的人生。作为支边宁夏中卫的余姚知青,他把青春和自己留在了第二故乡,而他的遗像被作者带回余姚代替公公回到了故乡。书中也写到了母亲及其漂泊的身世,也书写了故土与生命的源头,作者在母亲的老家探寻身世,追寻自我的归宿,探寻生命的原点。这部纪实散文作品折射出移居少数民族在融入当地文化、与时代同心的同时,继续保有自身特色,与在地文化的交汇中,形成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文化贡献了新的力量。作者生于新疆沙湾、居于浙东余姚,她的叙述沉静有力,既有对自身命运的观照,更有着对民族融合的思考。在深沉流畅的文学语言下,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对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支撑和现实借鉴。

精彩内容
《蕴情的土地》是一部以少数民族移居为样本,反映民族团结的纪实散文。这部作品抒写了中华大地上的维吾尔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在文化大融合下的生活样态,展现了千百年来移居少数民族与汉族当地文化交汇而发展形成的极具生命力的混合型文化样态。全书共八篇纪实散文,其中有在浙江绍兴柯桥做布匹生意的维吾尔族,他们由古老的丝绸之路转型海上丝绸之路,在柯桥这块商贸热土上打拼生活,参与着“新丝路”上的商业贸易。有在湖南桃源枫树乡的维族聚居地,作者与这群远离故乡却在异乡生生不息繁衍下来的人们度过了奇妙而难忘的二十天,由此记录了其间的见闻、感悟与思考。也有明朝时苏禄国王率使团访问中国,返程途中至山东德州殒殁,其后人及回族守墓者从此长居德州,并在此不断繁衍生息,发展成“温”“安”两氏族,并于当地的民族融为一体,展现出外来文化在另一方土地上渐渐演进的过程。以及阿帕克霍加自喀什噶尔三出中原,在甘肃临夏繁衍生息,祖祖辈辈相传至今,他们在此地守护着祖辈的精神,传承着家族的信仰。还有作者有关自身家族的故事,这些故事穿梭在从新疆到浙江到广东,也穿梭于人的命运。其中《七日》从丈夫接到公公的死讯落笔,由死亡出发,写出了公公漂泊又笃定的人生。作为支边宁夏中卫的余姚知青,他把青春和自己留在了第二故乡,而他的遗像被作者带回余姚代替公公回到了故乡。书中也写到了母亲及其漂泊的身世,也书写了故土与生命的源头,作者在母亲的老家探寻身世,追寻自我的归宿,探寻生命的原点。这部纪实散文作品折射出移居少数民族在融入当地文化、与时代同心的同时,继续保有自身特色,与在地文化的交汇中,形成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文化贡献了新的力量。作者生于新疆沙湾、居于浙东余姚,她的叙述沉静有力,既有对自身命运的观照,更有着对民族融合的思考。在深沉流畅的文学语言下,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对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支撑和现实借鉴。

媒体评论
·作者帕蒂古丽出生成长于天山下一个多民族共居的村庄,父亲维吾尔族,母亲是回族,邻居是哈萨克族,自小就读汉语学校,能熟练使用多种语言。她以汉语写作,虽非母语,帕蒂古丽却凭借过人的语言天赋,将汉语运用自如。近年来,她的文字多获文学大奖。
·多民族融合文化下的独特视角,使得帕蒂古丽的散文具有独有的特质和异样的气息,而多年职业记者的身份,又使得她的文章,对生命和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
·人民文学奖评委会在给帕蒂古丽散文《被语言争夺的舌头》的颁奖辞里说:“帕蒂古丽的作品,通过个体民族语言记忆记录一个时代的文化选择。过去记忆与当下经验互为映象,透露着民族身份在语言选择中的无辜、焦虑、不安与痛楚。作品呈现出语言选择与文化精神传承间隐秘而悠远的勾连,在飞逝的时光中体认语言是灵魂的阐释者,从而赋予文字宏阔的文化意蕴。”
·帕蒂古丽作品集中审视社会变革、民族团结、城乡差异、幸福和谐等主题,使其具备了独特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也超出了文学领域,赢得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作家刘亮程曾说,“能把新疆历史连根拔起的,也许只有帕蒂古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