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转变、技术创新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978755044429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口转变、技术创新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978755044429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5.19 6.3折 8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德山,邓翔,付磊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0444294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743588

上书时间2024-09-25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德山,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10余项。邓翔,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付磊,男,讲师。现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目录
1 绪论 / 11?? 1 选题背景 / 11??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3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 3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 81?? 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01?? 4 主要创新点 / 111?? 5 相关概念界定 / 112 相关理论基础 / 132?? 1 人口量质权衡理论 / 132?? 2 内生增长理论 / 172?? 2?? 1 水平创新增长模型 / 172?? 2?? 2 垂直创新增长模型 / 182?? 3 统一增长理论 / 203 人口转变、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分析 / 233?? 1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阶段的典型事实 / 233?? 1?? 1 马尔萨斯阶段 / 232 ?? 人口转变、 技术创新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3?? 1?? 2 后马尔萨斯阶段 / 313?? 1?? 3 现代经济增长阶段 / 363?? 2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的典型事实 / 423?? 2?? 1 生育率下降 / 423?? 2?? 2 人口增长率下降 / 443?? 2?? 3 预期寿命延长 / 453?? 2?? 4 受教育年限提高 / 473?? 2?? 5 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 / 483?? 3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的典型事实 / 493?? 3?? 1 世界主要国家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 / 503?? 3?? 2 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 / 563?? 3?? 3 中国城市创新研发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643?? 4 本章小结 / 704 技术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 / 724?? 1 人口规模、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 734?? 1?? 1 模型框架 / 744?? 1?? 2 平衡增长路径分析 / 764?? 2 政府研发补贴、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 784?? 2?? 1 模型框架 / 794?? 2?? 2 平衡增长路径分析 / 844?? 3 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微观影响机制 / 864?? 3?? 1 倾向得分匹配法 / 874?? 3?? 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884?? 3?? 3 实证结果分析 / 894?? 4 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微观影响机制 / 924?? 4??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93目 录?? 34?? 4?? 2 实证结果分析 / 944?? 4?? 3 稳健性检验 / 974?? 5 本章小结 / 995 人口政策、 技术创新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 / 1015?? 1 人口量质权衡的再验证———基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准 “自然试验” / 1025?? 1?? 1 四川省计划生育政策的历程与特征 / 1035?? 1?? 2 计量模型设定 / 1065?? 1?? 3 数据处理与来源说明 / 1085?? 1?? 4 实证结果分析 / 1095?? 2 统一增长模型基本原理 / 1115?? 2?? 1 G-W 模型主要框架 / 1125?? 2?? 2 人口规模、 技术进步和有效资源的演化 / 1165?? 2?? 3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动态演化 / 1175?? 2?? 4 全局动态分析 / 1205?? 3 G-W 模型的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 / 1235?? 3?? 1 G-W 模型参数化 / 1235?? 3?? 2 动态系统形式 / 1245?? 3?? 3 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 / 1265?? 4 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 1295?? 4?? 1 G-W 模型拓展 / 1295?? 4?? 2 模拟结果分析 / 1335?? 5 本章小结 / 1346 人口预期寿命、 技术创新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 / 1366?? 1 理论模型 / 1404 ?? 人口转变、 技术创新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6?? 1?? 1 家庭 / 1406?? 1?? 2 教育 / 1426?? 1?? 3 企业 / 1426?? 2 平衡增长路径分析 / 1466?? 3 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 / 1496?? 4 本章小结 / 1507 生育率转变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 1517?? 1 人口情景方案 / 1527?? 2 理论模型 / 1557?? 3 模拟结果分析 / 1577?? 4 本章小结 / 164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1658?? 1 主要结论 / 1658?? 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167参考文献 / 168附 录 / 184附录 1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与数据处理 / 184附录 2 世界主要国家人均 GDP 水平 / 186附录 3 1997—2014 年中国各省 (区、 市)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 187附录 4 2006—2015 年中国各省 (区、 市) 的技术落差率 / 188附录 5 2006—2014 年中国各省 (区、 市) 创新生产率的增长 / 189

内容摘要

1绪论1.1选题背景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经济史上经济起飞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2013)的统计数据,18世纪之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基本是平缓的,人均收入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人口增长速度也相对缓慢,即处于“马尔萨斯式”的贫困状态。然而,在1800年左右,世界经济增长率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开始加速上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工业革命见证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公元1820—1870年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0.93%。尽管只有不足1%的增长率,但是这个增长率从0.32%到0.93%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到了2000年,世界人口数量超过了60亿,增长了20多倍,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1%,比20世纪70年代增长率最高峰2%略有下降,而人均收入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公元元年60倍。正如新增长理论奠基者之一的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Lucas)指出,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使得关注增长问题比任何其他问题都变得更为重要。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快速腾飞,而发展中国家则继续陷在马尔萨斯贫困陷阱中。当时的清政府封建保守、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电气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内燃机和新型的交通工具以及通信手段的发明等,当时的中国受到列强侵略,国内大小战争不断,根本就不具备从事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的环境,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没有赶上,从而形成在经济收入水平上的“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根据Madison(2013)的历史统计数据,在公元1000-160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大体上处于世界平均水平,至于经济规模,1820年时占到世界的1/3。而正是在那个时刻,中国在世界经济“大分流”中落到了停滞国家的行列中,其经济规模占世界比重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都一路下跌。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艾瓦特·博尔丁(Kenneth Ewart Boulding)将其称之为“李约瑟之谜”。文贯中(2005)对“李约瑟之谜”重新进行了表述:第一,为何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14世纪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在近代却再度落后;第二,在历史上为何中国仅在实用技术领域领先于世界,而现代科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之中。那么如何准确地回答“大分流之谜”和“李约瑟之谜”,需要我们从一个很长的时间期限内对经济增长做出合理解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选择了以投资带动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使中国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衰减和资源环境的约束,原有经济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衰减,而新的增长动力尚在孕育和形成之中,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的历史拐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供给开始绝对地减少,而劳动力新增需求依然稳定在每年1000万以上。《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外出农民工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3%。随着中国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幅下降和农村青壮年人口出现负增长,这种人口变化趋势必然会降低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这也从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人口红利”支撑经济高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两孩”政策,这对于改善中国人口结构,应对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中国的技术创新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从科技方面来看,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都在60%~80%,其中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一般达到50%以上,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一般低于30%;而中国尽管科技进步贡献率在50%左右,但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最严重的是,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这说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自主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因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这对于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编推荐
如何构建一个涵盖人口转变和技术创新与能够实现从停滞到持续增长的转变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成为一个前沿的研究课题。 毫无疑问, 构建这样的长期增长模型需要汲取经济增长理论、 创新理论、 人口学理论的研究成果, 统一增长过程的各个阶段和众多事实, 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鉴于上述分析, 我们意识到人口转变、 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这也就构成了本书的选题依据。 因此, 我们需要从一个长远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下分析人口转变、 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 对于理解中国过去的政策和制度, 以及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精彩内容
人口转型与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核心而关键的问题,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对认识和理解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用量化历史数据和资料,从结构变迁的视角分析中西方历史上的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准确描述卡尔多事实(Kaldor Fact)、库兹涅茨事实(Kuznets Fact)以及驼峰形事实(Hump-shaped Fact);其次,拓展Galor(2011)所构建的“统一增长理论”(Unified Growth Theory),在父母对后代数量和质量偏好异质性的基础上,将研发创新纳入到统一增长理论模型中,推导人口转型、研发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进而,在上述模型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部门的统一增长理论模型,来分析人口转型、研发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机制;最后,通过对公共政策进行“反事实”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