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治理为谁治理如何治理--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政治学/社区中国与基层善治丛书9787201171647
  • 谁在治理为谁治理如何治理--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政治学/社区中国与基层善治丛书978720117164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谁在治理为谁治理如何治理--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政治学/社区中国与基层善治丛书978720117164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6 7.5折 88 全新

库存19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彦银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71647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315579

上书时间2024-09-2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彦银,政治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靠前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现任职于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研究方向为中国基层治理、地方治理。

目录
导言  中国基层治理的政治学是什么?
章  导论
  节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一、研究的问题
    二、问题提出的背景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中国基层治理的多样化解释视角
    一、经济解释视角
    二、正式政治制度解释视角
    三、社会资本解释视角
    四、政府经济“理性人”解释视角
    五、群体三分解释视角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和分析路径
    一、核心概念
    二、主要观点
    三、分析路径
第四节  章  节安排、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章节安排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治理群体
  节  治理群体现状
    一、治理群体研究现状
    二、上海基层政府中的治理群体
    三、其他省市基层政府中的治理群体
  第二节  编制硬约束制度
    一、编制“三定”规定
    二、编制配置标准化
    三、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
    四、编制实名制
    五、编制信息公开制
  第三节  财政软约束制度
    一、财政软约束制度
    二、盘子财政
    三、自收自支财政
    四、项目转移财政
    五、人事优先财政
  第四节  政府职能与体制内维稳
    一、政府职能的实增
    二、政府职能的虚增
    三、政府职能转移
    四、大包大揽与体制内维稳
  第五节  官吏分途
    一、官、吏之说及分途
    二、官与吏的数量和规模
  第六节  群体三分
  总结  中国基层治理结构的逻辑转换
第三章  身份差异
  节  “三规制”
  第二节  政治待遇
    一、行政晋升
    二、岗位聘任
  第三节  经济保障
    一、工资薪酬
    二、社会保障
    三、其他福利
  第四节  社会认可
    一、他人认可
    二、自我认可
  总结  身份差异与群体流动
第四章  流动与留滞
  节  流动与留滞模式
  第二节  垂直流动
    一、雇佣群体流向派生群体、官僚群体
    二、派生群体流向官僚群体
    三、官僚群体的垂直流动
  第三节  水平流动
    一、雇佣群体的跨区域流动
    二、派生群体的跨单位流动
    三、官僚群体的跨部门流动
  第四节  层级流动
  第五节  留滞
    一、雇佣群体以家为中心
    二、派生群体以岗位为中心
    三、官僚群体以单位为中心
    总结流动、留滞与职能分等
第五章  职能分等
  节  职能分等状况
    一、雇佣群体对下负责,为下服务
    二、派生群体对上负责,为上下服务
    三、官僚群体对上负责,为下服务
  第二节  差序化的权力压力机制
  第三节  晋升锦标赛的激励机制
  第四节  使命政治的约束机制
    一、从身份到使命:使命政治的文化与心理缔造
    二、信念与路线:使命政治的价值缔造
    三、干部人事制度:使命政治的制度缔造
    四、思想改造与反腐败:使命政治的逆向动力缔造
  第五节  半行政半市场化的赎买机制
    一、赎买
    二、半行政半市场化的赎买
    三、赎买双方利益所向
  总结  政府形态:正式政府与非正式政府
第六章  群体三分与组合治理
  节  组合治理:谁在治理?为谁治理?
    一、谁在治理?
    二、为谁治理?
  第二节  小政府大社会?
    一、小政府大社会理论
    二、政府规模的实证考察
    三、中国基层政府规模
  第三节  群体三分治理结构的未来趋向
    一、官僚群体的职业化趋向
    二、派生群体的规范化趋向
    三、雇佣群体的社会化趋向
  第四节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内容概述
    二、研究不足
    三、未来研究方向
余论  雇佣群体如何被消解?
附录
  附录1:SD1街道办事处部分雇佣群体的日常工作纪实
  附录2:SD1街道办事处部分派生群体的日常工作纪实
  附录3:SD1街道办事处部分官僚群体的日常工作纪实
  附录4: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秩序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重大政治命题。建立良好而有序的社会秩序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目标。中国基层治理的政治学是什么?本书的基本判断是:秩序的提供,包括秩序的建立与维系两个维度。什么是秩序?秩序包括哪些内容?学者对此并没有达成一个共识性的结论,仍然众说纷纭。柏拉图的秩序是合理的社会分工,亚里士多德的秩序是多样化的政体,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秩序是社会契约,亚当·斯密的秩序是自由放任,密尔的秩序是代议制,托克维尔的秩序是社会民主,莫尔、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秩序是公有制,马克思的秩序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调和,韦伯的秩序是科层制,罗尔斯的秩序是正义的分配原则,哈耶克的秩序是自生自发状态,布坎南的秩序是宪政约束制度,达尔的秩序是多元参与机制,亨廷顿的秩序是政治制度化与政治稳定,福山的秩序是国家、法制和负责任的政府,等等。

本书无意于纠缠对各种秩序概念或理论的评述,也无力构建一个囊括四海皆准之的宏大秩序概念或秩序框架。在本书看来,中国基层治理所提供的秩序,是一种规则化的关系状态或规则化的生活状态。良好的秩序应体现为基层社会的有序、稳定、协调、发展、公正、自由的和谐状态。建立与维系良好的基层社会秩序就是基层治理追求的目标,是基层治理的最大政治学。

良好的秩序怎样提供?由谁提供?又怎么维系?尽管秩序的提供、维系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是政府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供者,即使是其他途径的提供者,往往也是通过政府才能发挥作用。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自政府产生以来,秩序的提供与保障一直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在复杂的社会里,只有政府行为才能造就共同体,也只有政治机构才能维系它。”那么在中国的基层治理中,政府是怎样提供、维系和谐而有序的良好秩序呢?

在古代中国,政府通过官吏分途的治理结构来提供、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上层结构是官僚制系统,由皇权控制;下层结构是吏制系统,由各种角色的吏役掌握。官僚系统中的官员主要由科举制选拔而出,官员都是文字化、知识化的精英,且为了避免地方割据,体制上又禁止官员在某地常任。其结果是地方和基层政府官员不仅缺乏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地方社会的实际情况也往往缺乏了解、不熟悉,从而无法保证地方制度与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性。如何弥补这些不足?就靠吏制。“官无常任而吏有常任”,且吏都是本地的人,甚至父子相继、兄弟相传,这就决定了吏这一群体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区域的行政事务支配权。更重要的是,吏制的技术取向和能力取向决定了吏是缺乏实践能力的官员所依靠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古代中国,科举制与官僚制支撑着国家治理的上层结构,由不同角色组合而成的……



主编推荐
秩序是贯彻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重大政治命题。建立良好而有序的社会秩序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目标。如果说贯穿于西方近代以来历史延展的永恒话题是“资本的秘密”,那么贯穿于中国历史延展的永恒话题就是“治理的秘密”。本书便为你解答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秘密。

精彩内容
本书以中国城市基层政府中的治理群体(官僚群体、派生群体和雇佣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中多重治理群体的复杂性、交互性与勾连性的研究,试图从另外一种角度揭示中国国家治理的秘密,解答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迷思:在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中,谁在治理?为谁治理?如何治理?“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模式是未来中国的理想政府模式形态吗?本书以治理群体为视角,在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详细探究了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事实、逻辑和理论,反映了政府规模与治理绩效间的关系,对治理理论和政府规模理论进行了有益的回应与补充。

媒体评论
秩序是贯彻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重大政治命题。建立良好而有序的社会秩序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目标。如果说贯穿于西方近代以来历史延展的永恒话题是“资本的秘密”,那么贯穿于中国历史延展的永恒话题就是“治理的秘密”。本书便为你解答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秘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