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978730134943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978730134943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5.86 6.7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广海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1349434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16042678

上书时间2024-09-2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广海 ---------------------------- 张广海,江苏徐州人。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南京大学文学学士。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左联筹建与组织系统考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港版题名《政治与文学的变奏——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组织史考论》,香港三联书店,2017)。

目录
目  录 绪  论 / 1 一、“革命”与“革命文学”在近代中国的生成 / 1 二、 从战场回到文坛:大革命失败前后革命文人的处境 与选择 / 11 三、“联合战线”的失败与“理论批判”的酝酿 / 27 四、主要概念界说与体例说明 / 32 第一章  “革命文学”论争的前奏:创造社与太阳社之争 / 39 一、论争过程考述 / 40 二、后期创造社与前期太阳社理论探源 / 55 三、两种马克思主义诠释模式的遭遇 / 82 小 结 / 99 第二章  “ 感性”实践、决定论与“唯人主义”: 创造社与鲁迅之争 / 101 一、后期创造社对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关系的建构 / 101 二、 如何把握“理论”?如何安置主体?——鲁迅的 论辩压力及与创造社的分歧 / 121 小 结 / 135 第三章  阶级意识灌输论的诞生及引发的论争 / 138 一、谁的“阶级意识”?——后期创造社的阶级意识理论 / 138 二、 如何把握“阶级意识”?——李初梨与郭沫若的 “留声机器”之争 / 148 三、 无产阶级文学应由谁来创造?——无产阶级文学的 创作主体之争 / 158 小 结 / 185 第四章   在人性与阶级性之间——无产阶级文学的合法性建构 及引发的论争 / 188 一、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后期创造社的历史叙述谱系 / 188 二、 革命文学的合法性论证——从人性路径到阶级 性路径的转变 / 200 三、在文学的普遍人性与阶级性之间——左翼与梁实秋之争 / 210 小 结 / 268 第五章  无产阶级文学与“现实”关系的建构及引发的论争 / 272 一、革命文学派对文学宣传效能的强调与曲折 / 272 二、 “革命文学”论争各方对辛克莱文艺宣传论的 接受与讨论 / 283 三、哪一种“现实”?——茅盾与革命文学派的现实观之争 / 301 四、 如何越过阿Q时代?——国家主义派与革命文学派 围绕阿Q问题的论争 / 346 小 结 / 360 第六章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话语的形成及引发的论争 / 363 一、论何谓小资产阶级及其与知识阶级之关系 / 364 二、小资产阶级“原罪”意识的诞生、规训与救赎 / 377 三、 在文学与政治之间——茅盾与革命文学派围绕 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论争 / 399 小 结 / 418 结  语 / 420 参考文献 / 430 后  记 / 442

内容摘要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1928年至1930年初的“革命文学”论争。这次论争参与方众多,涉及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的论争,左翼与梁实秋的论争,等等。本书以每章围绕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的方式,深入细致地探讨了“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方面。作者一方面重视域外资源对论争的影响,重点发掘了日本福本主义与新写实主义、俄国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美国辛克莱的艺术宣传论与新人文主义等如何介入论争;另一方面重视史料的发掘与考辨,通过分析相关文本,还原了丰富的历史面貌和心灵轨迹,对“革命文学”论争进行了动态呈现,揭示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如何在论争中完成初步的理论建构,收获广泛的认同,从而在文坛迅速崛起。

主编推荐
“革命文学”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的重要事件,此次论争参与方众多,并涉及诸多理论资源。在本书中,作者凭借其优秀的理论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对论争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史料为基础,作者细致地观察了论争各方近乎即时的细微思想与情感变化,有所依凭而不过度阐发,同时重视域外理论资源对论争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如何在论争中完成初步的理论建构。全书文字明白晓畅,史料扎实,逻辑缜密。

精彩内容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1928年至1930年初的“革命文学”论争。这次论争参与方众多,涉及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的论争,左翼与梁实秋的论争,等等。本书以每章围绕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的方式,深入细致地探讨了“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方面。作者一方面重视域外资源对论争的影响,重点发掘了日本福本主义与新写实主义、俄国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美国辛克莱的艺术宣传论与新人文主义等如何介入论争;另一方面重视史料的发掘与考辨,通过分析相关文本,还原了丰富的历史面貌和心灵轨迹,对“革命文学”论争进行了动态呈现,揭示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如何在论争中完成初步的理论建构,收获广泛的认同,从而在文坛迅速崛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