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舞台的互文:云南沐村旅游展演艺术的个案研究978781112778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1.95
4.5折
¥
49
全新
库存41件
作者魏美仙著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27782
出版时间2009-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6445579
上书时间2024-09-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魏美仙,女,云南新平人,博士,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分配到云南艺术学院任教。1999年考入云南大学民俗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黄泽、段炳昌、张福三等教授;2003年考入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何明教授,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人类学学科知识,接受了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目前在《思想战线》、《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学术探索》、《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同时,独立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并作为主讲教师参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目录
杏坛拈花 总序)
导论
一、关于选题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选点与调查
二、理论与方法
(一)艺术人类学
(二)旅游人类学
(三)文化再生产理论
三、路径与框架
第一章 沐村生活与舞台展演
一、多元复合的沐村文化
二、沐村展演生成
(一)展演生成背景
(二)沐村展演空间
第二章 文本生成:生活向舞台的转化
一、村落生活与展演表征
(一)他者凝视与地方性表征
(二)展演表征中的权力关系
二、村落生活与文本楚构
(一)文本建构途径与方式
(二)艺术文本生成
三、小结
第三章 文本呈现:以舞台为中心的艺术与生活
一、舞台展演与生活时空
(一)日常展演
(二)节日展演
二、展演中的角色建构
(一)角色体现
(二)角色建构
三、文本的情景性转化
四、小结
第四章 艺术解读:生活与舞台的互文
一、生活与展演的互文
二、生活与展演互文中的文本解读
(一)文本符号解读
(二)解读的协商性
三、生活与展演互文中的意义解读
四、小结
结论
一、沐村展演艺术的定位
二、民族艺术的当代境遇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生活与舞台的互文:云南沐村旅游展演艺术的个案研究》内容简介: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成为新班子新生代的历史任务。在总结经验,盘点家当,为成绩骄傲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本科教育办学有较长历史,但没有研究生教育层次;实践型队伍创作能力强,但理论成果少;历史的错综与道路的曲折,体现在校园建筑的犬牙交错状态与后校园因为缺少投资而闲置荒芜的情况当中;规模小、社会影响力不够而被提议“合并”的悬剑仍在项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迫切性,成为新里程途中首先遇到的关隘。
主编推荐
《生活与舞台的互文:云南沐村旅游展演艺术的个案研究》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精彩内容
在化不仅成为人类的一种生产方式,而且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背景下,文化变迁成为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社会学家乌格朋认为,导致文化变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发明、积累、传播和调适。①在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传播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成为文化变迁要的动因,对化和本土化张力中的民族文化发展,主要有冲突论、趋同论、融合论等不同的阐释,因此,民族传统文化是否存在、如何存在以及如何定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正是对趋同的焦虑使“传承”、“保护”成为时代的关键词。对于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代如何发展,有学者认为,在国家认同下,文化融合是其基本形式。②事实上,少数民族发展表现出普遍的双重性:经济趋同于主流社会,表意文化则用重创、强化、诠释、建构等方式呈现出明显的特化特征。③正因为如此,学界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认识逐渐从单纯的保存向创新转变。在对“原生态”、“传统”等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转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合理利用与现代化发展基点的探寻,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考从“能否变”转向“怎样变”。在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发展*的难题就是如何使社会系统重新“结构化”,即既接纳现代性又保持民族性的新的“文化整合”。④在这样的开放性视野中,化和地方化双向运动中的地方性文化重构现象就成为当下民族文化研究的节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