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美术卷978710602585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美术卷978710602585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1.5 4.5折 48 全新

库存5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会军主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25854

出版时间2007-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2608293

上书时间2024-09-20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银幕风情圆百年美史镜鉴启后生——为官林撰《中国电影美术史》作序导言  一、电影美术的概念  二、电影美术史研究的意义  三、关于中国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  四、中国电影美术史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一章 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 第一节 老“国粹”与新“玩意儿”的结晶 第二节 绘画艺术对初期电影美术的影响  一、写实的西洋绘画  二、“海派”中国画  三、时尚风俗画——《点石斋画报》  四、中西合璧的月份牌年画  五、漫画与动画 第三节 从舞台“布景”到电影“置景”——早期的电影美术  一、舞台布景是电影美术的祖先  二、电影布景师——画家的新职业  三、欧化与唯美——早期电影美术的特征  四、重教化、倡人伦的民族思想意识 第四节 布景师的新天地——古装片、武侠片的美术设计 第五节 真实——电影美术的本质特性  一、从“棚内”走向“棚外”  二、中国电影特技的诞生 第六节 早期电影美术师 第七节 小结:以戏曲、“文明戏”布景为主的初期电影美术第二章 社会现实与民众梦幻(1930一丑949) 第一节 电影空间的觉醒  一、大转折——从舞台空间到电影空间  二、新起点——电影空间的确立 第二节 激情与悲愤——电影美术的现实主义道路  一、“到民间去”  二、永不熄灭的“万家灯火”  三、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第三节 电影美术与电影造型语言的民族化探索 第四节 中国电影美术中的好莱坞模式 第五节 现实与梦幻——走向成熟的中国电影美术 第六节 从布景师到电影导演 第七节 小结:现实主义传统与好莱坞模式的结合第三章 情景交融与诗情画意(1950一工966) 第一节 银幕的新时代 第二节 电影题材的多样化与电影美术的真实性  一、题材的多样和形式(风格)的统一  二、真诚的情感与质朴的造型——电影美术设计图 第三节 诗情画意——影像造型的意境  一、“风从东方来”  二、“意象”造型 第四节 宏伟史诗——历史影片的美术设计 第五节 瑰丽的奇葩——戏曲影片的美术设计 第六节 重要的电影美术师 第七节 小结:中国电影美术东方美学造型风格的形成第四章 “三突出”与“高大全”(1966-1976) 第一节 “三突出”——为政治服务的样板戏电影美术  一、“样板戏”电影的造型口诀  二、“样板戏”电影的造型模式  三、“还原舞台,高于舞台”  四、从舞台到电影 第二节 “高大全”与“红光亮”——“文革”电影美术的造型模式  一、“高大全”——虚妄的现实  二、“红光亮”——阳光下的阴霾 第三节 小结:“文革”时期电影美术的特征第五章 冲突与探索(1978-1989) 第一节 艺术思潮与电影美学  一、电影本性的讨论  二、探索(第五代)电影之前 第二节 诗意电影的美术设计 第三节 纪实电影的美术设计 第四节 戏剧电影的美术设计 第五节 探索、观念、造型  一、反传统——探索观念的确立  二、新影像——以造型为本  三、仪式化——历史和民俗文化的铺排  四、“错位”——用造型思考影像 第六节 民族意识和历史画卷的展现 第七节 小结:中国电影美术的造型语言体系的成熟附录一:中国电影美术师人物小传附录二:历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服装、化装、道具、特技获奖作品名单附录三: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获美术类奖项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书摘
1895年当电影在法国正式诞生后,很快就被中国人当作一种“新奇的玩
意儿”输入到国内。一年之后的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又名“双清别
墅”的“又一村”戏院放映了被当时国人冠以“影戏”称之的西洋电影。据
报载当时共放映了《马房失火》等14部短片,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与电影接触

    西方电影进入中国后,之所以被国人称为“影戏”,是因为当时中国人
还是习惯于把电影当作一种“戏”来认识和对待的。一般来讲,无论什么“
戏”,都是由演员、布景、道具、乐队等组成。所以,早期的中国电影,从
拍摄第一部《定军山》就开始了以“戏”——传统戏曲和新“文明戏”结合
——为主要拍摄内容的电影创业。
    中国最早的电影导演张石川在他的《自我导演以来》一文中描述了当时
他对“影戏”的理解:“因为是拍影‘戏’,自然很快地联想到中国固有的
旧‘戏’上去。”当时的“申影美术”被简单而轻率地称之为“装景”、“
布景”、“置景”等,这种称呼,听起来就好像是拍电影的片场里干力气活
儿的场工,看上去实际就是为衬托演员的表演和拍摄而搭建的一块空间。
    中国早期的电影美术,从拍摄初期向西方电影学习、模仿、尝试,到2
。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走向较为成熟的现实主义布景设计,其空间场景都是
中国的戏曲、“文明戏”布景和实物道具,并结合了真实场景而搭建的。当
时的电影布景设计与绘制人员多是接受了西画教育的时髦画家和月份牌画家
。所以,2。世纪初期的中国电影布景绘制,深受当时各种绘画风格的影响
。同时,那些思想开放、有“影戏”理想的画家和布景师在进入电影界后,
又纷纷走向一条从画家到电影布景师再到电影导演的艺术人生之路。
    第一节  老“国粹”与新“玩意儿”的结晶
    虽然,电影发明于西方,但是,说到电影的“祖先”,却不能不回溯到
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戏人”,它至
今在国内民间百姓中流传。
    传说汉武帝时常思念死后的爱姬李夫人,大臣们为了取悦皇帝,遂请方
士为李夫人招魂,由此而发明了皮影,汉武帝在帐中仿佛看到了爱姬的形象

精彩内容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美术卷》是由从事电影学科专业创作、历史以及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专家,突破以往史学研究的限制,对电影艺术创作、电影技术技巧、电影理论、电影美学、电影批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宏观和微观的理论研究,内容涉及电影学专业创作和史论研究的各个主要方面,有所侧重,视点独特,形成一种中国电影历史学术研究的“历史语言”、“历史观点”和“历史总结”。 可作为中国的电影教学、以及打算学习、研究中国电影的学生们所撰写的专业教材。本课题的终研究成果作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学史论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亦可供全国各类高校相关的影视、传播、艺术等专业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它们不仅可以弥补中国电影历史、理论、批评、美学研究的缺憾,更是北京电影学院为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做出的贡献。

媒体评论
本书是由从事电影学科专业创作、历史以及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专家,突破以往史学研究的限制,对电影艺术创作、电影技术技巧、电影理论、电影美学、电影批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宏观和微观的理论研究,内容涉及电影学专业创作和史论研究的各个主要方面,有所侧重,视点独特,形成一种中国电影历史学术研究的“历史语言”、“历史观点”和“历史总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