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96.13 4.9折 ¥ 39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唐玉婕等口述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23403549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4904132
上书时间2024-09-20
古琴艺术
我是杨青,1951年8月10日生,籍贯山东。祖辈儿讨生活,就闯关东1去了辽宁。我的父母是国家林业部的干部,1957年,为了响应中央充实地方的政策,先后去了吉林和辽宁。我的父母一直都是在东奔西走,直到1979年才回到了北京,我也是那个时候回来的。
我们家不是搞音乐出身的,但我母亲爱唱歌,她常在机关里的联欢会上唱歌。我小时候就很喜欢乐器。当时我最喜欢弹拨乐,也是忽然之间就喜欢上了的。
我列举两个当时看到的电影吧。一个是《上海之春》1,刘韵若2弹唱的一首《送瘟神》3特别好听,是毛主席的诗词。另一个电影就是《地道战》1,现在若是能看到老片子,还能看到高传宝2拿着毛主席的著作,有一段琵琶配乐,太静了,那种感觉,我十分喜欢。虽然喜欢,但是电影不能老看,因为当时也没有机会。我就到街上去看小人书,有那种小店,两分钱能看一本小人书。每当翻到有音乐出现的内容,我就拿着书,想象着,音乐好像就出现了。
那时候挺有意思的。困难时期,我们家还有三个孩子。尽管我父母是干部,但是每个月的钱还是不够用。可以说,那时候没有一家是可以丰衣足食的。我就用我们家舀面的一个小椰子壳,自制“乐器”:先用一块小的薄板,将椰子壳蒙上,然后再把电话线拆开,里面都是钢丝,有弹力,我将三根钢丝固定在三根小木棍做的弦轴上。其实它没什么张力,弦一拉就变形,但是,我觉得有这么一个东西,不就像有了一把琴一样吗!后来,我就老想弹乐器,可是买不起呀,那都得几十块钱。我就只买了一个塑料笛子,才几毛钱,也能吹。当时我觉得,这起码也是乐器了。
之后,我老是觉得,还是这个琵琶好。后来,家里终于答应说可以给我买一个。当时我们在沈阳,有一条很繁华的街,叫太原街1。我就是在那条街上的一个乐器店,买了一件23块钱的“琵琶”。可我还是买错了,买的其实是柳琴2,因为它们长得都一样,都是这种梨形的、四根弦的。刚买回来的时候,我还很得意,就算这不是琵琶毕竟是正规乐器。其实,都怪当时没有识别力,实际上柳琴的弦距窄,光用指甲,是弹不了的,就得拿小拨片弹。
那时候,我们就住在东北局大院,有一邻居家说:“杨青,我们家有一个瓢,不知道什么东西,你看看。”我一看,是个曼陀铃,拿木条镶的,有8根弦,一弹就“噔噔”地响,也跟柳琴差不多,我还弹得很是得意。就这样,我弹了两年,还是没能弹到琵琶。
1966年,我去了北京。在北京的乐器店里,最便宜的琵琶是35块钱,叫柴木琵琶。柴木,就是可以用来做柴火的杂木。最好的就是红木琵琶,要198块,这在当时根本就是天文数字,买不起的。后来,我跟家里提,我的父母也是因为想着儿子在外地嘛,就答应了。就这样,我的第一把琵琶就拿到手了。
但有了琵琶以后,我没有老师。所以每逢我们大院有团体来演出,或者听说了外边有其他的演出,我都会跑到后台去,找弹琵琶的老师请教。那些老师根本不认识我,本来演出完收拾东西就要走了,却遇到我去请教,他们就会给我简单讲一讲,琵琶要怎么弹。那时候,从辽宁歌舞团,到前进歌舞团,只要有弹琵琶的老师来演出,我都去问,到处去问。当时我就发誓,要把所有的这些老师都拜访一遍。我就是这么一点点地去学,每一位,我都去请教。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玩艺溯源,泥木布载清史兴衰;第二章,绵延百年,时代相传挚爱为本;第三章,决心接手,殚精竭虑立命传技;第四章,玩艺制作,由粗渐精从朴至巧;第五章,奇巧玩艺,尽显文化交融;第六章,满心期待,衣钵相传师徒一心。全书共分为八章本书以整理采访资料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传承人唐玉婕与绒布唐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分类别介绍了绒布唐的玩具类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