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82.79 4.9折 ¥ 168 全新
库存61件
作者沈君主编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81011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5196986
上书时间2024-09-19
沈君,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儿科急诊综合病房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小儿急危重症及疑难感染性疾病。在相关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省级、市级课题多项。
第一章儿科发热待查总论
第一节概述12
第二节发病机制14
第三节病因分类19
第四节诊断思路
第五节传统检验检查技术及结果判读/18
第六节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132
第七节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135第八节治疗原则/39
第九节多学科协作诊疗联合基于案例的学习法在儿科发热待查病例讨论中的应用/42
第二章儿科发热病例精选
第一节布鲁氏菌病146
第二节非结核分枝杆菌病/60第三节马尔尼菲青霉病
第四节肺放线菌病175
第五节广州管圆线虫病
第六节感染性心内膜炎197
第七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07
第八节慢性肉芽肿病/114
第九节炎症性肠病
第十节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32
第十一节淋巴瘤/144
第十二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53
第十三节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62第十四节尿崩症/175
第十五节伪装热
中英文名词及缩写对照/190
第一节概述
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因为儿童的新陈代谢较成年人旺盛,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故儿童的正常体温较成年人高。正常人体温度在昼夜之间有一定波动,晨间低,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C。饮食、剧烈运动、穿衣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波动等情况均可使儿童体温暂时性升高,但这种暂时性体温变化不属于病理性发热。
体温测量
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不同。肛表测得的体温最高,口表(舌下)次之,腋表最低,差异波动范围在0.3~0.5%C。测量时长以腋表5min、肛表2 min为宜,若测量时间过长,则测得的体温略高。正常体温(腋表)为36~37%C,如只是一次体温达37.4 *C,但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则不属于病态。发热的分度一般为:37.5~38°C为低热,38.1~38.9 ‘C为中度发热,39~41‘C为高热,>41‘C为超高热。近年来,电子体温枪由于具有非接触性、快速、方便等优势,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非接触式电子体温枪容易受测量温度、测量部位及测量距离的影响而致测量误差。对于不同温度、不同测量部位及不同距离下非接触式电子体温枪体温测量数值的差异性研究方面,目前仍缺乏多中心相关研究数据。临床上必须考虑电子体温枪造成的测量误差。
热型
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特征的热型,可提示诊断,常见热型有以下5种。①稽留热:多为高热,体温常维持在40。C左右,一日间体温波动一般不超过1。C,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②弛张热:体温多维持在39“C左右,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2’C,但最低体温未达到正常,见于败血症、川崎病等;③间歇热:一日间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或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无热期可持续一日至数日,见于疟疾等;④波状热: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低热或正常体温,这种体温变化反复出现形似波浪,可持续数月,见于布鲁氏菌病;⑤不规则热:热型无一定规律,热度高低不等,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癌症等。由于小儿疾病的热型不如成年人的典型,再加上疾病初期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广泛应用,热型对疾病的提示作用减弱,鉴别诊断愈加困难。
热程
按发热时间长短划分,<2周的发热称为短期发热,多伴有局部症状及体征;=2周的发热称为长期发热,有的可无其他明显症状、体征,需要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对于>2周的持续或间断发热,经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暂时不能确诊的称为发热待查(FUO)。
发热待查
发热待查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临床问题。关于命名,中文文献中有“不明原因发热”“发热待诊”“发热待查”等诸多称呼,这些名称均源于外文“fever of unknownorigin”。早年,我国诸多成年人内科杂志均称此临床问题为“发热待查”,老一辈传染病学专家也习惯称之为“发热待查”。在2016年《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的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讨论中,专家虽然各持己见,但最后均同意采用南方特别是华东地区的习惯性称呼,以“发热待查”冠名。关于发热待查的定义,尤其是对热程的划分,国内专家意见也不尽一致,最后商定采用国际公认的由Petersdorf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3周时间作为标准热程,以便国际学术交流;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在儿科医学界,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对发热待查的定义,仍然是以2周时间作为标准热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