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彭兆荣,男,汉族,厦门大学一级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委员,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文化名家。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相关研究,诸如旅游人类学、仪式研究、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艺术遗产、饮食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丛书7种,出版专著25余部,在靠前靠前发表学术文章500余篇。
目录
导言(1)
何处是“故乡”?(1)
“名录”的启示(4)
“典册”的传统(10)
日本的经验(12)
窘迫的形势(16)
认知的理由(22)
模板的形制(25)
乡土景观要素的基本构造(29)
我们在行动(32)
部分景观·谱系·乡土·宗族
章景观谱系(37)
考释“景观”(37)
取道与转义(48)
中西景观(51)
纪念碑与崇高美(56)
“石”与“木”的对话(66)
地上地下(74)
第二章乡土景观之基理(85)
乡土与五行(85)
从五行到五方(90)
地方之“方”(95)
“人观”与“观人”(103)
族群景观(110)
宗族景观(114)
第三章乡土景观之形势(130)
水之景观(130)
水系景观(136)
河流与水利景观(140)
域流——域流景观(143)
风水景观(147)
第二部分农耕·草根·家园·公园
章乡土社会的草根性(165)
乡土之“草根性”(165)
“井田”与“乡里”(175)
水田的自我性(182)
欣欣向荣(187)
火之“伙伴”(192)
第二章乡土社会之家园遗产(197)
乡土(200)
家园(204)
家园景观(208)
村落(220)
栖居景观(225)
风土人情(231)
庭院深深(235)
作为政治景观的广场(241)
道路景观(253)
城市与道路(259)
道路与线路遗产(269)
岭南走廊潇贺段古道景观(276)
第三章两种公园遗产景观(282)
公园景观(282)
西方的“公园”谱系(286)
国家公园理念与景观:以黄石为代表(292)
黄石国家公园大事记(293)
当“家园”遇到了“公园”(297)
第三部分社区·城镇·营建·民俗
章城-乡-野之中国分类景观(305)
“社区”之维(305)
城邑景观(310)
城乡“合影”(321)
“城-镇”之历史景观(327)
乡野之趣(333)
美国Downtown模型(336)
第二章城镇化之中国特色(340)
命题:静止的乡土与移动的城市?(340)
动力:静态的乡土与动态的城市?(345)
业缘:守土的乡村与离土的城市?(348)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城市遗产(356)
城郭之形(356)
城之名实(361)
城郭与天象(362)
建筑智慧与营造宅技(365)
第四章乡土与民俗(369)
民俗景观与非遗的历史交情(369)
民俗与知识产权保护(374)
保护的整体与维度(377)
保护:两个不同的面向(381)
第四部分观景·凝视·原始·移动
章“原始”的乡村景观(389)
“古”之回归(389)
田野牧歌(400)
“被加速”的乡土社会(409)
发现原始价值(415)
第二章人观中的景观(421)
另一种景观(421)
吴哥的故事(423)
景观与权力(428)
第三章景观与观景(433)
景观与凝视(433)
景观与互视(439)
凝视:真实与虚构(444)
旅游人类学中的凝视理论(448)
第四章移动之景(454)
移动景观(454)
移动性的身体表达(459)
移动的积极性(467)
移动与文化(471)
景观与文化对应(480)
代结语找回老家(488)
主要参考书目(492)
后记(514)
精彩内容
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各种各样名目的“工程”、“项目”、“计划”、“规划”、“设计”,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和名目,包括诸如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古村落保护、美丽乡村等。设计师、工程师冲在运动前列。大量的图纸复制造成了我们的乡镇出现“千城一面”,我们的耕作土地在大量消失,我们的家园几乎为我们不认识;甚至找不到文化认同的根据。到乡土中去,用“名录”的方式,告诉政府相关部门,告诉设计师、工程师和推土机手们,哪些东西不可以覆盖、毁坏。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到乡土的“原景”中,却寻找、去调查、去登记、去造册,是,去倾听主人对自己家园原有、现在和将来“景观”生命史的故事,然后产生一个具有中国的“中国乡土景观的保留细目”。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