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978752036806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978752036806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0.28 6.3折 1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施爱东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68063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9881261

上书时间2024-09-18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主要是从三个层次上表达意愿:一、从民俗学的视角发现和展示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普遍性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二、把民俗学视角和民俗研究看作探讨、回应普遍社会文化问题的特殊途径;三、文化批评既指向民俗事项,也指向民俗学自身,把批评当作促进学术进步的方案,以维护民俗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性能。

作者简介
施爱东,男,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代表性论著主要有《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等。 

目录
第一章  节日保卫战的文化独占性宣示
  ——“保卫端午”的舆情演变及其行动逻辑
  导读
  一  谁在关心民间文化?
  二  新闻是怎样炼成的?
  三  谁动了我们的粽子?
  四  到底谁在说假话?
  五  数谁口号喊得响?
  六  我们在愤怒,韩国人在干什么?
  七  谁在引领世界新潮流?
  八  “江陵端午祭”到底是怎么回事?
  九  学者怎么说?
  十  谁和谁在合作干什么?
  十一  刘魁立为什么被声讨?
  十二  喊哑了“端午”,接着我们喊什么?
  十三  怎样做一个大国公民?
  附录  “愤青”永远操用正面大词
第二章  两个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两套文化保护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导读
  一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
  二  著作权角度的“保护”(Protection)
  三  文化遗产角度的“保护”(Safeguarding)
  四  分道扬镳的两种保护观
  五  两种保护观在中国语境中的具体呈现
  附录一  一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选择题
  附录二  给“民间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泼点冷水
第三章  随风摇摆的运动式学术
  ——中国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尴尬处境
  导读
  一  学术与运动的结合搅动了学术的纯粹性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打乱了循序渐进的学术进程
  三  学者的积极参与消耗了学者的时间和精力
  四  学术赶场让民俗学沦为“俗学”
  五  民俗学者越界干预民众生活
  六  学术研究成为大跃进式的学术狂欢
  附录  基层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及其症结
第四章  竞择生存的历史叙事
  ——以骊轩古罗马军团后裔的传说为例
  导读
  一  传说的由来
  二  大众传媒的偏向性宣传
  三  旅游经济打蛇随棍上
  四  学术研究无法左右传说的生长方向
第五章  犀利的文化批评与功利的地方诉求
  ——以各地方政府的“公祭大典”“文化旅游节”为例
  导读
  一  备受责难的新造神运动
  二  一个学者与一个政治家的决裂
  三  性质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分歧
  四  借助共同知识生产新的传说
  五  有什么家底打什么牌
  六  民间文化不应受到“真实性”的束缚
  七  文化从来就没有纯粹过
  八  学术干预生活注定吃力不讨好
  附录  关于学术与生活关系的网络讨论
第六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增长与文化迷失
  ——以江西省信丰县城的春节见闻为例
  导读
  一  同班同学的两个同学会
  二  狂热的地下钱庄
  三  衰落的山村、暴富的农民
  四  城里人、乡下人、外地人
  五  要让孩子到城里读书
  附录  变化最大莫过县城
第七章  新乡土社会的“关系网”和“信息圈”
  ——以客家地区一个宗族村落的城乡关系为例
  导读
  一  沛东人的辈分关系与亲属关系
  二  城里沛东人和乡下沛东人
  三  大年初二的拜年“红包”
  四  作为信息中心的地理沛东与观念沛东
  附录  下坝村的人说自己是沛东人
第八章  灵异谣言的语法逻辑与传播特点
  ——以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谣言为例
  导读
  一  灾难谣言是灾后恐慌的表现
  二  特别挑选的灵异载体
  三  离奇的灵异解析
  四  简捷的厌胜法门
  五  娱乐功能决定了灵异谣言自生自灭的传播特点
  附录  关于灾难谣言的讨论
第九章  “传统相声”的真相与意义
  ——郭德纲相声的文化包装策略
  导读
  一  “从前”与“现在”的PK
  二  相声界族谱
  三  传统的源头
  四  传统的涅槃
  五  传统的转型
  六  “英雄叙事传统”中的郭德纲自传
  七  传统的“真”与“善”
  八  假想的传统
  九  为假想的传统设置一批假想敌
  十  被蹂躏的传统
  十一  民俗主义与发明传统
  十二  传统不代表救世主
  十三  对于郭德纲现象的隐忧
  附录一  关于相声与传统的讨论
  附录二  相声不会死,但不是这样活
第十章  江湖艺人的娱乐本色
  ——郭德纲演艺策略的调整与适应性变化
  导读
  一  郭德纲的“传统观”
  二  郭德纲与假想敌的和解
  三  江湖艺人郭德纲
第十一章  求仙布道的现代营销模式
  ——“神仙道长”李一事件中的仙师与仙友
  导读
  一  李一的求仙“道”路
  二  樊馨蔓的自信与执着
  三  李一的修仙“道”理
  四  樊馨蔓的真诚
  五  仙界道统的现代营销守则
  附录  李一最大的败笔是越界染指“科学”
第十二章  网络文化中的偶像崇拜与“英雄”生产
  ——以“韩寒神话”的史诗母题为例
  导读
  一  韩寒:在你们的视线里,只能看到我羽翼的光芒
  二  神异的出生,孤独的少年
  三  天赋神性,自古英雄出少年
  四  英雄离乡,就这样漂来漂去
  五  征服魔界一:挑战应试教育
  六  征服魔界二:炮打当代文坛
  七  征服他族,骂遍天下无敌手
  八  英雄征服女性,猎尽三千美色
  九  征服魔界三:叫板社会政治
  十  天才韩寒,公民楷模,光明之子
  十一  神的矛盾属性是不可调和的
  十二  乱世英雄的伟大愤怒
  十三  英雄遭遇死亡通牒
  十四  英雄落难,美人相救
  十五  尾声:神像坍塌,基座犹存
  附录一  我就是韩寒史诗的串唱歌手
  附录二  《清华大学学报》刊发长文“韩寒神话”惹争议
  附录三  韩寒神话的史诗塑造模式
第十三章  学术与生活的不可通约性
  ——精英知识分子对民众的文化启蒙如何可能
  导读
  一  “传说动力学”中的田野伦理与田野关系
  二  学术层级的金字塔结构
  三  跨层对话的不可通约性
  四  观念与知识的层级流动
  五  “学术干预生活”是我们想得太多
  六  学术与生活的对话技巧

内容摘要
 本书是基于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社会文化批评。
八个悖论式文化议题:学术研究与民俗生活之间的矛盾、学科的自然成长与运动式发展之间的矛盾、学术求真与大众传媒眼球效应之间的矛盾、精英文化批评与地方经济诉求之间的矛盾、
文化多元性理念与独占性诉求之间的矛盾、民间文化遗产的共享性理念与私有化诉求之间的矛盾、城镇化变革及民俗生活的空间转换所造成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迷失之间的矛盾、求仙问道与世俗利益之间的矛盾。
六个传统文化现代性话题:传统宗族社区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信息流通、
灾难叙事中的灵异谣言、谣言传播中的情绪煽动及语言
暴力、传统话语资源的商业化运用、江湖艺人的适应性生存、网络文化中的偶像崇拜与英雄生产等。

精彩内容
本书是基于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社会文化批评。八个悖论式文化议题:学术研究与民俗生活之间的矛盾、学科的自然成长与运动式发展之间的矛盾、学术求真与大众传媒眼球效应之间的矛盾、精英文化批评与地方经济诉求之间的矛盾、文化多元性理念与独占性诉求之间的矛盾、民间文化遗产的共享性理念与私有化诉求之间的矛盾、城镇化变革及民俗生活的空间转换所造成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迷失之间的矛盾、求仙问道与世俗利益之间的矛盾。六个传统文化现代性话题:传统宗族社区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信息流通、灾难叙事中的灵异谣言、谣言传播中的情绪煽动及语言暴力、传统话语资源的商业化运用、江湖艺人的适应性生存、网络文化中的偶像崇拜与英雄生产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