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与开发研究978701024587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与开发研究978701024587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6.37 6.7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锅艳玲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5874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1596144

上书时间2024-09-18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锅艳玲,管理学博士,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文献影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档案学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重量、省部级课题多项。曾在《档案学通讯》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序言

前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分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

 一、基于“两个尺度”思想的价值分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分析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界定

 一、档案的价值与档案价值辨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解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客体属性分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主体需求分析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潜在性

 三、基础性

 四、可增值性

 五、不可替代性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提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实现机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内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鉴定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分类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案例

 一、案例一保定市义春楼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的档案化建设

 二、案例二 民间家书档案化管理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开发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开发的因素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开发的策略

 一、以促进保护与传承为目标

 二、以加强项目本体档案及传承档案建设为基础

 三、吸引传承人和利用者共同参与

 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五、以数字化开发与建设为新途径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提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必要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应用范围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数字化中存在的风险及保障措施

 第四节 建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系统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分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现状调查

 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系统框架设计

 四、档案数据库各功能模块优化建设策略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建设与开发案例

 一、钧瓷烧制技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现状

 二、数字技术赋能钧瓷烧制技艺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

 三、钧瓷烧制技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文化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流过历史,流到今天,流向未来。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的根基、民族的血脉,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个人与族群的身份认同弥足珍贵,需要世世代代传承。而如今现代工业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蔓延、人口迁移、旅游业发展等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陷于失存、失真、失传、失众的危险境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一)研究背景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广泛开展

1972年,在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都迫切需要保护的背景下,UNESCO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但在该公约中的保护对象主要是指文物、建筑群、遗址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随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严重破坏和逐渐消亡的事实很快引起了UNESCO的关注,“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等概念也逐渐被提出。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意义。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正式提出并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2001年、2003年、2005UNESCO分别公布了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自2009年以后公布名录更名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此之外,UNESCO还公布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录。

非物质文化溃产保护不仅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各国也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保护措施。在日本,1949年至1950年间,5件国宝被烧毁,直接推动日本政府于1950年颁布《文化财保护法》,其中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随后日本的“人间国宝”认定制度不仅对于日本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经UNESCO推广后,得到了韩国、泰国、菲律宾、法国、中国等国家的借鉴。

在韩国,1962年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使当时受到严重冲击的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重新回归到民众的视野中,各种民俗、节庆、舞蹈等不仅被韩国民众视为珍宝,更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全体民众共同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商业运作和旅游业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小觑的力量。①

在法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国家行为向街区、村镇延伸,并将每年9月的第3个周末定为“文化遗产日”,这不仅增强了法国民众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更是对“欧洲文化遗产日”的确立产生了直接影响。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当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成为一对对抗性矛盾时,意大利博洛尼亚市政当局第一次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的口号。②这种“反发展”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对意大利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发挥了重要作用。意大利还通过在“文化遗产周”开放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古迹以及所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等方式,将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保护民间文化的传统,但系统性、持续性不强,未形成国家规模事业。近年来,在UNESCO的不断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公众文化自觉的唤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的非遗保护实践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20048月,正式加入UNESCO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工作中成果突出,目前已有42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表0-1所示。




精彩内容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均将“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作为新时期非遗保护中的项主要任务,并在完善非遗记录体系、加强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书稿基于档案学的视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为切入点,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的、立体的价值体系,并找出档案价值在价值体系中的坐标,以马克思的“两个尺度”思想为指导,从主体和客体两个尺度对档案价值进行剖析,指出其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客体能够满足主体在寻求凭证或参考等方面的需求而具有的意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价值形态之一。档案化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开发的基础,能够通过档案全景地反映其演变、传承过程,全面展示其表现形式、价值和内涵。数字化建设是大数据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开发的主要途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大生命力的内在要求及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字档案采集加工与处理、组织与存储阶段、开发、提供利用等方面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不仅有助于档案资源的安全保存,更有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