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研究978752037706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研究978752037706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4.01 6.3折 11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淑慧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7065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0898770

上书时间2024-09-15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徐淑慧,女,博士,陕西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省社科联、省教育厅、市科技局等多项课题,并在权威期刊、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是法律意识的心理机制,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等。对法律意识,特别是法律意识的构成之法律情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温州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状况
    一  有关自我的研究
    二  有关法律意识的研究
    三  有关犯罪的研究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基本概念界定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依据
  第一节  自我与犯罪的关系分析
    一  自我健康发展使个体远离犯罪
    二  自我发展受挫导致个体成为犯罪的易感性群体
  第二节  法律意识与犯罪的关系
    一  宏观法律意识对犯罪的排斥
    二  犯罪人微观法律意识的缺失
  第三节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可能性与价值
    一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可能性
    二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价值与特征
第二章  未成年犯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定量研究
  第一节  未成年犯亲子关系对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体系形成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分析
    五  小结
  第二节  未成年犯社会关系对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体系形成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分析
    五  小结
  第三节  未成年犯社会关系断裂对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体系形成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分析
    五  小结
  第四节  未成年犯的形成机制及预测模型评估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假设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结果
    五  讨论分析
    六结论
第三章  未成年犯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质性个案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方法
    一  被试
    二  个案研究法
    三  个案研究程序
    四  个案研究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  访谈案例的呈现
    一  案例一
    二  案例二
    三  案例三
    四  案例四
    五  案例五
    六案例六
    七案例七
  第四节  案例评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模式探究
  第一节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特征
    一  预防为先的整合性特征
    二  适宜关系的人格教育本质特征
    三  主体性原则的追求生命意义特征
  第二节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主体及方式
    一  教育主体
    二  教育方式
  第三节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内容
    一  形成于自然法理念中的自我
    二  自我表现形式中的微观法律意识
    三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形成策略
  第四节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混沌状态
    二第二阶段——共生状态
    三第三阶段——融合状态
  第五节  未成年犯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矫治教育概述
    一  矫治教育的可能性
    二  矫治教育的必要性
    三  矫治教育的策略探析
第五章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探索性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法律认知理论构建及测评量表的开发
    一  法律认知的理论构建
    二  小学生法律认知量表的编制
    三  中学生法律认知量表的编制
  第二节  法律情感的理论构建
    一  法律情感的内涵及特征
    二  法律情感的维度
    三  法律情感的功能
    四  青少年学生积极法律情感的培养策略
  第三节  大学生法律情感测评工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结果
    三  结果讨论
  第四节  自我与法律意识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  小学生法律认知与自我的关系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B  青少年自我意识量表(部分)
附录C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部分)
附录D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部分)
附录E  父/母亲及同伴依恋量表
附录F  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部分)
附录G  法律意识问卷(部分)
附录H  青少年疏离感量表(部分)
附录I  公正世界信念量表(部分)
附录J  未成年犯访谈提纲
附录K  小学生法律认知与自我意识及生活质量量表
附录L  中学生法律认知量表
附录M  自尊量表
附录N  大学生法律情感测评量表
后记

内容摘要
“防患于未然”的犯罪预防教育不管是从个人的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来看,无疑都是很好选择。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犯罪预防教育体系的提出,既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一种理论阐释,又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教育理想与目标。本书在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机制的理论构想后,进行了实证论证,很后从预防教育视角提出了解决路径,即构建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预防体系。这一预防体系的提出,不仅从微观层面剖析了犯罪形成的心理机制,而且从宏观层面论述了社会在个体犯罪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以及微观到宏观的过渡层在个体犯罪中扮演的角色。所以,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犯罪预防体系既是一种犯罪原因论,也是一种对犯罪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又超越了犯罪问题本身,体现出对个人健康成长的价值理念与对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深度思考。

精彩内容
“防患于未然”的犯罪预防教育不管是从个人的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来看,无疑都是很好选择。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犯罪预防教育体系的提出,既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一种理论阐释,又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教育理想与目标。本书在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机制的理论构想后,进行了实证论证,很后从预防教育视角提出了解决路径,即构建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预防体系。这一预防体系的提出,不仅从微观层面剖析了犯罪形成的心理机制,而且从宏观层面论述了社会在个体犯罪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以及微观到宏观的过渡层在个体犯罪中扮演的角色。所以,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犯罪预防体系既是一种犯罪原因论,也是一种对犯罪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又超越了犯罪问题本身,体现出对个人健康成长的价值理念与对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深度思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